第48章 印章一眼假
“这纸是搓旧纸。”
庄老爷子,把画卷打开以后,先看的是画的背面装裱部分。
古代字画的纸,如果是年代到位的,背面的装裱纸质一定跟画心的纸张,年代距离相近。
极少会有单张画心,不通过装裱,就能完成多年保存的。
所以看画的纸张,优先看画卷后面的装裱部分。
“咱们就说这旧纸啊,和新纸的最大差别是什么。你别看它黄黄旧旧的,就觉得是旧纸。”
庄老爷子一边给画主人说着,一边对着李天佑教导。
画基本上不用仔细看了,假的。
今天的主要目的,还是以教导徒弟为主。
“你们可以上手直接摸一下这些地方,这纸的背面有层很细小的毛毛。”
李天佑伸手过去,用指尖细致的摸了几下师父所说的位置。
“这纸啊,如果是自然老旧的话,纸都折巴成这样了,这种毛早都磨平了。以前的古法宣纸,表面可是有那种薄薄的一层毛。真正的那种老纸,多次的摩擦,随着年代一点点的才平整下去。新纸根本达不到这种手感。”
看着三人都在盯着纸张上的细致绒毛看,庄老爷子也就慢慢讲述了一些关于书画鉴定中的一个辅助判别方法,那就是纸绢。
书画凭借纸绢而存在,纸绢对鉴定之重,自然是不需多言。
不同的纸绢,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纸绢上作书画,便出现不同的效果。
书画家各有他们自己喜欢使用的纸绢,以期能更好地表达他们的艺术特点。
例如宋代米芾喜欢用一种黄色纸(名称待考)。
清代的刘墉、梁同书等人喜用蜡笺等等。
还有少数几种纸只在历史上某一时期有,而且数量不多。
如米芾、欧阳修都用过一种白色发灰的纸,这种纸也只有北宋年间有。
北宋年间还有一种特有的宣纸叫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是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由澄心堂监制的宣纸,被视为“纸中之王”。
其纸张薄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品质极高,但传世极少,极为珍贵。
明代大家沈周、文徵明等常用一种白棉纸,质松而容易变黑,名为露皇宣。
露皇宣又称“璐王”“潞王”“丈六”等,在民间流传广泛,曾一度失传,1964年泾县宣纸厂才成功恢复生产。适用于巨幅书画的创作。
正德、嘉靖间有一种带暗底,像花布一样的布纹纸,写尺牍有时用,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也曾使用它。
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宣德纸。
宣德纸以陈清款为第一。
品种包括贡笺、白笺、洒金笺、五色粉笺等,质地优良,被誉为“贡纸”。
明代思想家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称赞宣德纸“至薄能坚,至厚能赋,笺色古光,文藻精细”。
各种宣纸的品类和特点,多如繁星。
如果想吃透各个朝代的各类宣纸,那还需要数十年的知识积累。
想做好字画的鉴定,不仅仅要熟识基础类的纸张知识,还要多接触各类的宣纸实物。
庄老爷子说到这里,从自己书房又拿出来一卷绢画,让他们看看另一种类别的画卷。
绢画是一种绘于丝织物——绢上的画作,早在战国时期便已出现。
在五代宋时期,绢成为绘画的主要材料。
到元代以后,绢才被纸取代,成为了次要材料。
绢因质地细密平整、挺括,在其上所作之画精细,色彩鲜明,所以被广泛用于绘画创作,成为在纸画流行以前的,重要绘画介质。
(唐代绢画.彩绘弈棋仕女图.现收藏于XJ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绢画,工笔勾勒线条,放大图片可以看细节处,绢与普通纸张的不同)
而绢画,所使用的绢也有很多种。
宋画院尤其是南宋中期画院所用的绢,光匀细致,历久不疲,由于经纬紧密灰尘不易侵蚀的缘故,绘画效果一直名声极好。
明中期还有一种粗绢,疏透如纱,明代著名的浙派画家张平山就经常用这种粗绢,他有一幅达摩轴就是用这种绢画成的。
纸绢也有它的时代风尚。
“早期绘画多用绢,后期多用纸,这与画法的发展也有关系。”
庄老爷子收起了绢画,坐下慢慢给几人讲述。
宋朝四大书家都爱用熟宣纸纸写字,是因为熟宣光滑适意,到元朝才有用生纸的。
宋代画家如范宽、郭熙、马远、夏圭等,多用水墨烘染,故绢素为宜。
元以来的文人,绘画技巧偏重皴擦,用宣纸可以更好表现他们的绘画技艺。
庄老爷子见送画来掌眼的俩人,对于这种知识类的话题,不感兴趣。
唯独自己的小徒弟两眼放光。
心中也是暗叹,现在的人,多是浮躁,难以心平气和的沉稳学习。
既然不爱听,那就还是讲回这幅假画上吧。
“天佑啊,你来看看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的绘画手法,有什么感觉。”
李天佑凑上前去,细细的看着画面。
说不出来为什么,总觉得细看之下,画面的线条不协调。
庄老爷子也不为难自己徒弟,点出几处给众人看。
“这种画,是根据古画,把它拓印勾下来,然后填色的。”
画的主人,脸色已经有点苍白了。
庄老爷子没管他,拿了放大镜给徒弟,指着其中几处线条。
“你看这里的勾线,有没有发现,都勾的一边粗,没有起落笔的感觉。”
如果是真正的画家,绘画时,不会这么小心翼翼的勾出一些一样粗细的线条。
起笔落笔的瞬间,都会有一些差异。
只有照着稿子,那么一点点的临摹,才会画出来这种比较僵硬的线条。
更别说画中荷叶的颜色了,绘画手法,学不到家,只能平平的推出来一片颜色。
很多国画大师,画一片荷叶,很多都可以仅靠手腕的力量,一片荷叶抖出来浓淡不一的颜色区域。
庄老爷子脱了白手套,拉住自己的小徒弟。
“前几天教你了印章,来考考你学的咋样。看看这幅画,印章有啥问题吗?”
李天佑凑过去,仔细观察着几个皇帝印章,还有石渠宝笈印,说自己要不要去拿书过来对比印章细节。
庄老爷子敲了他脑壳一下,笑着骂他,
“别啥都急着去翻书,先动动脑子,看看这里。”
一个乾隆印,一个咸丰印。
皇家再怎么没规矩,也不可能跟曾祖父的印章盖在一个高度啊,甚至还略微高出一点。
李天佑恍然大悟,拍了拍后脑勺,这真是没注意这种细节。
原来看印章的内容,再结合历史,也能立马看出“一眼假”。
晚上师父说了那么多,可不是为了证明这幅画的真伪。
更多的还是,给自己的小徒弟,讲解专业知识。
李天佑心里热哄哄的,有个这么好的师父,真是自己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