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沟通:能成事的协作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沟通问题能靠自己解决吗

在工作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难题和挑战,其中有不少都与沟通有关。

· 跨部门协作时,得不到同事的支持,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调动;

· 总是被领导安排很多工作,被巨大的工作量压得喘不上气,但又不知道怎么拒绝;

· 开会时不敢表达,或者努力表达了发现不得要领,被批评或者被误解;

……

在一个沟通不顺畅的环境里,普通打工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内耗、缺乏信任、说话做事小心翼翼。其实,沟通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很多管理者。有一次,我作为顾问参加一个企业年度战略经营会,会议的一个主题是降本增效。在会上,大家就生产成本、人力成本一一讨论,其中一位管理者提出:“我觉得,沟通成本也是成本。目前我感觉公司有很多协作沟通问题。不知道这个在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

其实,沟通是企业最大的一个隐性成本。沟通不畅、协作不好,会影响企业的效率和收益。比如,因沟通问题而浪费的产品研发资源,因研发进度延误而错过的市场时机,最终都会让企业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那么沟通问题为什么这么难解决呢?

有一部分原因其实是人与人之间本身就很难互相理解,毕竟每个人的经历、背景各不相同,性格、表达方式也有差异,甚至有时候嘴上说的也并不是心里想的,人与人之间想顺畅沟通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在《三体》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来自外星文明的三体人在最初接触人类文明时,很难理解“想”和“说”这两个字的意思。他们一开始以为“想”和“说”的意思相同,但后来才发现,这两个字的意思并不相同。三体人没有交流器官,他们的大脑可以发出电磁波,把思维向外界显示出来,这样就实现了交流。对三体人来说,“想”就是“说”,“说”就是“想”。简单来说,三体人的思维像一条全透明鱼缸里的鱼,完全暴露在他人眼中。他们不会说谎,也没办法说谎。在三体人看来,思维的直接显示,才是效率更高的交流方式。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恰恰点出了我们在沟通时的一大难点:人心难懂。因为人心难懂,我们又忍不住想去懂,所以在遇到沟通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着眼于对方:“他为什么这么说”“她怎么这么讲话”。我们常常生气内耗,却拿对方和当下的情况束手无策。在工作中总是觉得自己不是遇到不配合的队友就是碰见不给力 [1]的上司,于是索性逃避式地躺平,眼不见,心不烦。

我将以上这些情形称作沟通上的“旧脚本”。“脚本”一词源于戏剧,在计算机行业也指依据一定的格式编写的可执行文件。而我所讲的关于沟通的“脚本”也决定了我们在沟通时选取的方式方法和达到的结果。我希望在本书中,我们能够一起试着跳出之前的“旧脚本”,去看看升级后的“新脚本”。在新脚本引导的世界里,人和人有了冲突后也是能高效沟通的,团队是互信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人虽然形形色色,但在组织里却能求同存异,进而产生一种叫作凝聚力的东西。而能够运行这个升维沟通“新脚本”的你,会成为别人眼中具有领导力的人,从而有更好的发展。

那怎么才能运行“新脚本”呢?要运行“新脚本”,有两个前置条件。

第一个前置条件是了解自己。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你要撞上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遇到沟通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我们了解自己的好时机。

第二个前置条件是理解组织,这一点会在下一节详细介绍。

我想此刻打开这本书的你,难免也遇到过让你感到困惑的职场问题和让你难以应对的沟通场景。虽然我不能在这里通过一节的内容就让你了解自我,但我想分享一个在沟通场景下关于自我认知的概念,这样或许能帮你拓展观察自我的视角。

这个概念叫作“控制的导向”。它说的是,你认为什么导致和控制了事情的结果?控制的导向分为外在导向和内在导向。对于一件事情的结果,外在导向的人认为,是别的事或别的人导致了事情的成功或失败;内在导向的人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自己。这就是个体对自我控制和影响力在认知态度上的差异。

就拿职场晋升来说,内在导向的人认为晋升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努力、才华和专业能力。这样的人会倾向于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等方式来争取晋升机会。而外在导向的人更看重外部因素,比如上司的青睐、公司的发展及运气成分。他们会认为,如果缺少这些外部因素,即使自己再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晋升机会。

我曾经也认为,有些事情不由我决定,比如上司的喜好。我也曾在公司上司不认可我或选了我不认可的人升职时在心里吐槽。直到某天一位前辈跟我说:“你可以认为公司上司能力不行,大不了就是不升职或换工作、换上司;不过你也可以试着问自己,你还能做什么,帮助公司上司看到你的价值。”我尝试着按照他的建议做了,神奇的是,自从我觉得“让上司看到我的价值,不只是上司的责任,也是我可以改变的事情”之后,我的价值就真的被看见了。这种转变的最大受益者是我自己。在工作中被看见和被认可本身就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升职加薪只是价值被认可后的副产品。

因此,事情的结果固然是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的,但从自我认知的角度来看,只有更多地理解并重视内部因素,才能够更积极地建构自己的人生掌控力。环境不对可以换,可内在那个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选择甚至改变环境的自己,更可能让你在错误或失败中循环,并得出一个“自我实现”式的结论:“你看,环境果然不行。”

我之所以在本书的第一章第一节写下这些,是因为希望你在此刻选择相信:你有能力改变。无论是改变自己的看法、行为,还是改变与上司、同事的关系,甚至是改变自身所处的小环境。这种相信是一把钥匙,它将帮你打开与人沟通的新世界,获得一个新的沟通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