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沟通:能成事的协作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近几年,随着AI的迅速发展,大家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恐怕就是:“自己该如何保持竞争力?”换个问题,有哪些技能是不会被AI取代的?

虽然每个人的答案不同,但总结下来,无非就是那些涉及人类独有的情感、创造性、道德判断和人际互动的技能无法被取代。如果把场景限定在工作中,我们就会发现,和写稿、绘图、编程这些“硬技能”相比,沟通协作这类职场“软技能”是很难被AI替代的。

这就是这本书想要为你解决的问题。如果说,在“前AI时代”,沟通能力只是众多值得学习的职场技能之一,那么在AI时代,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就是最具确定性回报的自我投资了。

不过,从开始策划这本书时,就有许多人跟我说:“我可不想再学什么职场技能了,躺平不香吗?”“活多钱少离家远,没有心力再卖命工作了。”

但你可能也观察到了,绝大多数人其实是很难躺平的。一方面是客观的经济条件不一定允许,另一方面“勤劳致富”早就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在这两方面因素的驱动下,很少有人能做到绝对躺平。

相信选择翻开这本书的你,可能并不想躺平,而是希望自己找到方法,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你正式读这本书之前,我想先郑重地感谢你没有选择放弃努力,也希望你能拍一拍自己的肩膀,感谢自己选择了不断成长。

这本书能给你带来的帮助,就是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掌握确定被需要的技能——沟通。

那么,沟通这道题到底要怎么解呢?

传授语言技巧,这有用,但不完全有用。毕竟工作中的沟通问题并不都能靠“会说话”解决。有些书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让人了解人的性格特点,达成沟通的效果。虽然这对一锤子买卖或许有用,但职场不是菜市场,“信用”的价值总是比你想的更高。我要讲的沟通,是希望帮助更多人在沟通中真正建立互信,实现共赢。“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你可能会觉得这过于理想化了:“公司和我只是雇用关系,一手交钱,一手交时间。怎么还能和同事、领导互相信赖,实现共赢呢?”

这并不是我一厢情愿的理想化想象,我确实经历过,并且做到过。比如,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发现,企业与个体是可以建立互信关系的。由这种互信关系产生的团队自驱力能促使多方实现共赢。

一些了解我经历的朋友也曾问我:“是不是你的运气特别好,总能遇到好上司、好同事?”我的运气是不差,一毕业就进了互联网大厂,工作1年多就升职做了经理,开始做管理工作;离开大公司一心想创业,加入的创业公司就做出了现象级的爆款产品,42天获得1000万用户,我也从一名没有任何头衔的运营人员做到了管理几个部门的副总裁;后来,我离开创业公司到了外资企业,工作内容从负责运营发展到推动整体产品变革,我也被同事戏称为“跨国公司里最野的女子”。由于沟通协作能力强,领导夸赞我即使不依赖头衔,也能以自身的领导力影响身边的人一起做事。

可我自己知道,谁都不是一开始就能开启“成功模式”的。我也曾身处缺乏信任的关系和工作环境中,感受过空有一身武艺却施展不开的难;也曾很害怕那些不做决策的上司和推卸责任的队友。在跌跌撞撞中经历了成长,我才让自己“上有全力支持的好上司,下有主动能干的好下属,身边都是好帮手”。

因此,我相信这么一个道理: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取得了好结果,可能是运气好;但如果他在每件事情上都取得了好结果,这意味着他要么做对了选择,要么掌握了方法。而我的每一份工作,最终都让我收获了一群好伙伴,因此,我要自信地告诉你:这就是一种能力,并且只要使用了合适的方法,你也能够做到。

这种能力,或者说解开沟通这道题的工具,就是两个字——组织。

组织之于沟通意味着什么呢?你或许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在一个内耗型组织里,即便是沟通技巧纯熟的高级管理者也会感到处处掣肘;在一个互信型组织里,大家互助协作,为共同目标努力,内向腼腆的新人沟通起工作来也会相对顺畅。与生活中目的复杂的沟通相比,组织构建了一种通用系统框架,既框定了交流磁场的范围,也赋予了员工共同目的。在这个范围内,一旦共同理性增加,对个体技巧的要求就降低了。组织,也给了“沟通”这个原本充满“主观感受”的个体动作,以“理性客观”的引导空间。

因此我们的目的就是在组织的范围内,学习怎样增加共同理性,而不是学习更多关于钻营的沟通技巧,然后发现身边的每个人都戴着面具。

具体内容我会在书中一点点展开。请你相信,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打工人,一旦学会从更高维度看待和处理工作中的沟通协作问题,就都能为一个人人都想拥有的互信型组织添砖加瓦。

那这本书具体会怎么讲呢?

在讲具体的沟通问题之前,我会先用两章的篇幅介绍组织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和组织的关系是什么。所有关于工作的沟通都是发生在组织里的,如果不能清晰地认识组织的运行逻辑,哪怕是个情商很高、很会说话的人,在遇到组织目标设置不清晰这类问题时,也会觉得沟通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他甚至会觉得组织里没有人跟自己站在一起,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

打好对组织的认知基础之后,我们就正式进入“解题”的部分。在这部分,我会用三章的篇幅来解决沟通的问题。沟通的大前提是目标与共识。这不是指我们某次沟通要达成的目标与共识(虽然这也很重要),而是某项工作的目标与共识。因为当工作目标不一致,缺少共识时,再怎么沟通,不同人的想法也会南辕北辙,无法达成一致。

弄清楚沟通的大前提后,我们再来讲沟通的对象。我们要判断对方有着怎样的沟通风格和做事风格,并且据此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比如,虽然在工作中,大家都默认互相要讲道理,不带着情绪工作。但当你想给一个人提意见,而对方又有高敏感型人格时,你就得先解决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再讲道理。至于我们自己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在沟通上也不例外。在讲完沟通的对象之后,我们会再用一章来“照照镜子”,拆解自己可能出现的沟通问题。

当我们弄清楚沟通的前提,能认清沟通对象的差异和需求,又能跳出自己的视角来思考,回归共识、通力协作时,就会发现自己不仅在沟通时更加顺畅,也能慢慢地为建立一个互信型组织添砖加瓦。

虽然讲到这里,沟通这道题算是解开了,但在本书的最后两章,我还想针对沟通中的“心”,介绍怎么用更主动的心态,完成沟通上的跃迁。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可以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

我想通过这本书,为你打造一个关于沟通的新剧本。可能你现在仍然受困于工作中的种种沟通问题,比如,明明不是自己的问题,但总是被指责,不知道怎么辩解;工作很努力,但上司总是看不到你的付出和成绩;想推进的工作推不动,跨部门协作困难重重……这些都是关于沟通的“旧脚本”,我希望通过阅读本书,以及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你能拿到一个关于沟通的新脚本。这个新脚本能让你拥有“不依赖头衔的领导力”,让你的努力和成绩被上司和公司看见。

因此,对于书中的每一章,我都在形式上做了一些设计,目的就是让你更有沉浸感。你可以让自己沉浸在书中,一章一章地完成脚本升级。在每一章开始之前,会有本章升级目标和你现在对一些沟通问题可能存在的固有认知;在每一章结束之后,会有升级后的收获,你还会被邀请对固有认知进行反思,并被提示认知升级进度。

通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我希望读完这本书的你,不仅能更懂沟通,更懂组织,也能为自己的工作打开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