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工业区

此刻,二号基地内部不仅仅只有凹凸不平,堆满碎石的地表,还有大量堆放在那里的线缆、种植架等东西。

现在还暂时不能开始种植架的搭建,需要先进行土地的平整。

大量的碎石用小推车推着拉了出去,凹凸不平的地方被敲平,勉强平整一番后,地表虽然仍旧不甚平整,但总归不像是之前那般杂乱了。

如果硬要完全平整,李青松此刻倒是也能做到,无非就是烧制石灰,制作水泥罢了。但,没必要。

要那么美观干嘛,能用就行了。

大致平整一番后,15名克隆体忙碌着开始按照规划图,在山洞之中铺设线路。再之后才是种植架的搭建。

这处总面积达到了1.1万平米左右的巨大山洞,其中约八千平米被划分为了种植区。

除此之外,李青松还按照正规化的发展模式,在其中划分出了面积达到200平米,总体积达到了1000立方米的仓储区,还有300平米的宿舍。

宿舍里的床是三层的,共摆放了100张床,可以供300人居住。

除此之外,还有100平米的食堂和厨房,100平米的仓库,100平米的设备间,200平米的营养液配置室和垃圾回收站之类,总之要达到一个目的,让克隆体们可以足不出户,在基地之中便可以生存。

如此,既能降低风险,也能降低宇航服的用量。

就算是那种劣质版的宇航服,现阶段也是坏一套少一套,得省着用。

至于比较拥挤、空间狭小之类的问题,李青松一点都没有考虑。

克隆体又没有自我意识,要那么舒服干嘛。

这一万平米的种植区,其中3000平米是四层的,如此便有1.2万平米的种植面积,仍旧拿来种植红薯。

每三个月,可以出产红薯约八万公斤。

另外3000平米是两层的,如此便是6000平米的种植面积,李青松拿来种了小麦。

同样是三个月一熟,每三个月产的麦子磨成面粉,大概能有个4000公斤的样子。

剩下的还有花生、大豆、油菜、向日葵、高粱、棉花、各种蔬菜,等等等等,占据了总计2000平米的面积。

最后剩下的2000平米面积,李青松没有拿来种植作物,而是拿来养殖牲畜和家禽。

家禽方面,李青松选择了鸡。

这玩意儿又能下蛋又能吃肉,还好养活,占地方也少,不养鸡简直说不过去。

再就是猪、牛和羊。

这些牲畜不仅可以吃肉,它们的皮毛和骨头等,在工业层面也有很多用处。现阶段虽然还用不到,但李青松不得不提前做些储备。

譬如动物油可以做润滑油,皮毛可以做绝缘材料等。

满打满算,如果二号基地投入全功率运转的话,它将可以养活至少400个人。

并且,是营养均衡,碳水、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等各种营养俱都全面,且还兼顾了口感的那种养活,而不是之前只靠吃红薯的那种养活。

现在的一些克隆体,吃红薯已经吃到就算没有意识,也要本能反胃的地步了。

为了长久利用,李青松不得不考虑一点这些方面。

而,就算此刻没有使用任何自动化技术——李青松也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就算这种情况下,要让二号基地全功率运转起来,满打满算也仅仅只需要80个人左右。

也就是说,二号基地投入80个人,便能养活400个人,投入产出比高达五倍!

这样一来,李青松便能有更多的人力去发展工业,推动科技与技术的发展了。

但……

很遗憾。现阶段,二号基地距离全功率投入运转还早。

“还是人口啊。人口太少了,就算算上现在培育的那批克隆体,我满打满算也就37个人而已。不过至少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不必为粮食发愁,专心发展人口就是。”

叹息一声,李青松控制着克隆体开始进行种植架子的搭建。

最终,架子全部搭好,但仅有一少部分投入到了使用。

没办法,没那么多人手。

一号基地此刻已经不再种植,所有薄膜全部回收,所有克隆体也全部收回到了二号基地这里。

此刻,32名克隆体之中,仅有7名克隆体负责种植与养殖。

算上留守在深空号飞船的两名、采矿队的两名、烧火工的三名,还剩下18名克隆体。

这18名克隆体便被李青松全部投入到了另一项让他激动不已的伟大工程之中。

李青松打算像是正规化种植区那样,采取正规化的建造方式,造一座工业区出来!

当然,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依靠现有这么点人就能完成的。

李青松为这一项工程预定的时间,是十年!

十年时间,一点一点的去做,一点一点的补充人口,用十年时间,造一座综合性的工业区出来!

这座工业区,李青松不打算再建在山洞里。

山洞里毕竟地方太过狭小,施展不开。

这处工业区,他打算直接建在峡谷之中。

对于大气压没要求的就直接露天,有要求的,就用钢板封闭起来好了。反正现在的自己也有了金属冶炼与加工的能力。

在这座工业区里,李青松将统一对未来的各项工业做出统筹安排。譬如能源工业、冶金工业、金属加工工业、机械工业、化工工业等。

在这其中,李青松最为看重的是化工工业。

原因很简单,克隆体培养罐的罐体好制造,初期的细胞处理和基因编辑,也可以通过深空号飞船中的设备来完成。

唯一的迅速扩大人口的障碍,在于营养液的配置。

而这需要化工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行。

等自己具备了一定的化工能力,就可以自己配置营养液,大规模培育克隆体了。

到时候,自己就不用再苦苦等上半年,才能有五名克隆体入账了。

也就是自己没有遭遇到什么意外,没有克隆体损失。要是运气差点,就这么点补充量,说不定克隆体补充的还没有死的快。

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庞大的工业区,其规划难度可非同一般,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累死也完不成。

但没关系,此刻李青松可以动用的足足有32颗大脑。

且,还是沟通毫无阻碍、毫无交流成本、不会误解、不会内耗的32颗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