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认识你自己:个人心智方程
第一章
你手上有哪些牌
PVS胜任模型的核心观点是,个人的独特潜力是一切选择的基础,我用心智方程代表个人(P)的部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如图1-1所示。
(1)智:基础的智商分布,包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记忆等天赋部分,也包括技能、经验、预测能力、洞察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2)心:个人的价值体系,包括尽责性、志向、兴趣、愿景、使命感等。
(3)情:情商,包括如何处理情绪问题和压力,如何对待他人和团队,个人影响力,等等。其中,影响力是领导技能的核心。
(4)身:一个人的体能、精力和活力等。
我们要努力将这四个方面的潜力转化为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学习和训练来提升自我。
了解自己的心智方程很重要
2020年,我为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做外部人才选拔咨询时,评估的是两位副总裁候选人:同龄的周总和卢总。
场景1
周总擅长“刻意而仔细”地规划自己,大学选择了新兴的电信专业,期间苦读英语,毕业后进入跨国电信技术公司,相继在不同的大型外企任职,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通过对行业的洞察,他判断电信行业的中国本土企业会快速崛起,于是迅速在华为找到工作并赶上了公司的快速增长期。在华为工作11年后,在40多岁时他又审时度势,认为一定要赶上互联网这班车,于是进入一家头部互联网企业。可惜,周总加入后不久,这家公司就因经营出现问题面临倒闭。
周总辗转询问了几家互联网公司后,想入职这家我所服务的顶级互联网大厂。他告诉我,每一次换工作,他都有很好的规划,但他的申请还是被总裁和人力资源副总裁一致否决了,原因是觉得他“经验太丰富”了,看上去没有缺点,但对互联网行业的洞察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几个三十多岁的候选人。
后来我和周总成了熟人,之后他有几次成功应聘了小型创业公司的首席运营官甚至执行总裁的职位,但都在大半年以后被无情辞退或被委婉告知更适合做顾问。
周总之前几次换工作比较顺利,是因为都赶上了行业的上升期,公司业务是“风吹起来的”,他也“顺风飘起来了”。他习惯了在驾驶舱高高在上指挥,没有能力带领风浪中的小船披荆斩棘。有人把这种现象叫作“伪高管”。
卢总的经历与周总完全相反。
场景2
卢总很少做职业规划,更偏好“摸着石头过河”。他在25岁以前从事过很多不同的工作,高中时就在五星级酒店打杂,大学时利用假期打过不同短工,包括在火车站卸货、卖西瓜、在夜市摆摊儿等。卢总很感谢自己的运气,因为高考扩招,他赶上了高考这趟车,毕业后在国有企业成为生产车间的工程师。20世纪90年代中期,卢总下岗,在姐姐的劝导下留学去读了MBA(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回国后,卢总加入了一家外资企业并赶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期,开始了在规模型企业长期工作的阶段。10年时间,他从技术工程师、销售工程师、区域经理、大区经理做到中国区首席代表,经历了各个管理层级和晋升过程中的竞争,也体验过行业起起落落的不同阶段。
虽然身边同事进进出出,但卢总无论到哪个岗位都兢兢业业,从未有过“空窗期”。
卢总虽然和周总同龄,但精通管理的底层逻辑,他经历过各种管理培训和实践,以及复杂的管理场景,从管理代表处的几个人一直干到了管理几千人的团队,这种经历正是我所服务的这家互联网公司所需要的。卢总是企业需要的“真高管”,自然得到了公司重要的岗位。
通过场景1和场景2两个案例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卢总与周总在个人特质上存在明显区别。在PVS胜任模型中,我把这些归结到个人(P)的部分。我们要深入了解个人的潜力和特点,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场跑道。
场景3
有一次参观美国谷歌公司,一位中国小伙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对谷歌公司的运作方式和独特的文化如数家珍,与参观者的沟通也非常好。开始我们都以为他是专业的接待员,后来才了解到他本来是一位通过十几次面试和测试才被录取的代码工程师,但在谷歌公司总部工作时,有几次被公司安排接待来自中国的参观者,突然发现自己在接待和讲解这方面很有天赋,客户反馈也非常好,所以顺利从代码工程师变成了谷歌公司最成功的专业中文讲解员。他本人也认为做讲解员很有成就感,反而觉得写代码非常枯燥。
从知识和技能的层面来评估,他完全可以胜任代码工程师的工作,但他真正的潜力在于成为一位专业技术型公司宣传部门的专家。当然,也许他的父母会认为做代码工程师才是“正业”,做宣传专家是“不务正业”。但是“行行出状元”,也可能谷歌公司正需要一位中文流利、能够提升公司整体形象的宣传专家呢。企业组织中,这个岗位被叫作对外沟通岗位(external communication)。假以时日,这位代码工程师成为谷歌公司公共关系或者政府关系事务部的总裁也未可知。
我们换一个场景,如果他很早就发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天赋,大学选择的也是传媒相关专业,那他在毕业后可能会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财经评论员,或者进入一家大公司的公共关系部门成为公共关系专家,或者进入专业公关公司成为顶级的咨询师,他还会忽略这方面的天赋去写计算机代码吗?
场景3中的小伙子能够进入谷歌公司是因为优秀的写计算机代码的能力,成为宣传专家是偶然,这一机会让他遇到了更符合自己心智方程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把公司的文化特点、组织效率、战略愿景生动地呈现给访问者。对于他接待的对象而言,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比起代码工程师,“宣传专家”更符合他的心智方程。
或者说,他早期并不了解自己的天赋和价值体系,他可以成为优秀的代码工程师,但在传媒的岗位上可以走得更远。一生中,其实我们一直在不断认识自己的心智方程的路上,及早有正确的认知,才能在机会到来时更好地把握住。
给“能人”画像
在企业里,老板经常对人力资源部说的一句话是,“给我找个能人来”。这句话听起来很容易,执行起来却很难。怎样的人才能被定义为“能人”?我们能看到的“能人”,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比如场景4中的李总。
场景4
李总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司工作,因为业务能力强,很快便得到晋升。公司业务发展非常快,李总在几次快速晋升后,开始负责一项综合业务,管理几十人的团队。后来的几次调动,李总分管不同的业务团队,在不同的行业景气周期(上升期、顶峰期、下降期)都有很好的表现。在主管业务发生变动时,李总了解业务情况后,总能很快就找到最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结合实际的资源情况进行投入,收获超出预期的绩效表现。他带过的团队,无论接手时情况怎么样,经过一段时间后,都能变得兵强马壮、人才涌现。李总能很快洞察到业务突破点,主动为上级分担,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很多和他平级的总监都愿意与他一起工作,认为和他共事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很多下属也成长得非常快。每次更换业务线时,他都会在原来的团队中找到称职的继任者,这些继任者也都能够按照他带团队的方法顺利过渡,保持稳定的绩效,不会因为换了人就出现问题。
李总这样的,我们叫作“能人”。我们讨论的重点在于什么样的人可以成长为“能人”,成为“能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潜力。我把人的潜力分解成四个方面,也就是心智方程的四个方面构成,以下我先简单分析一下“智”的方面。
“智”:成功的下限
“智”代表的是个体解决事物性问题的智力因素、认知能力、知识技能、经验等的组合,即“智力—经验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洞察力”。这部分能力是最容易被他人看到和感受到的,我把它设为心智方程的上边(图1-2)。
图1-2 心智方程中的“智”
我们通常说的“能力”,最基础的部分就是人的智力方面的因素。人通过认知能力学习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获得经验。比如场景4中的李总,他在业务岗位上和同事有同样的起点,但业绩可以很快超越同事,这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支撑能力的基础是什么?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相关的是智商(IQ)。智商即智力商数,智力是个体认知数字、逻辑、空间等的能力,包括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观点及使用语言和学习的能力。这部分能力是人的基础认知能力,也是天赋部分。
人生是一个不断认知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在学校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学习知识和技能上,参加工作后则是在“干中学”,积累经验。这样,遇到实际问题,我们就能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结合新的场景去解决。
我会在第二章对“智”的部分进行详细阐述。关于“智”,大家可以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是否知道自己有哪些天赋?分别有哪些优势和局限?
(2)你对数字、图形、颜色、逻辑、文字等的认知能力,和同龄人相比处在什么水平?
(3)你是否总能关注到事物表象之下的底层逻辑?
(4)你是否经常总结做事的方法,使其成为可以复制的技能或者经验?
(5)以上哪些容易被AI替代?
(6)既然计算器可以替代人工算数,为什么小学还要练习解答算术题?
“心”:成功的上限
就生命的全程来看,以社会各个方面的成功标准进行衡量,高智商人群和智商一般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并没有很大的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动机、价值体系、使命愿景,这也就是心智方程中“心”的部分。
“心”包括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即我们常说的“三观”。在心智方程中,它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构成心智方程的底边(图1-3)。
图1-3 心智方程中的“心”
“心”是心智方程的核心,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来源。“心”决定了人生的高度。这个我会在第三章详细阐述。
在大量高级管理者的选拔面试中,作为评估专家,我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场景5
在一家大型企业集团选拔二级公司副总裁的现场,我作为专家也问了这个问题,候选人的回答如下。
甲候选人:“人生目标?这个没有特别想过,就是能把工作干好,承担家庭责任,把孩子带好,自己有些兴趣爱好,多了解世界,多看看世界。”
乙候选人:“人生在世,就是要取得各个方面的平衡,有相应的名誉、一定的财富,活得要比别人精彩些。”
丙候选人:“这个我很早就想清楚了,人生短暂,要看自己能给别人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绝大多数被问到的人都无法马上给出答案,即使给了答案,他们经常说的也都是一些具体的目标,人生目标这个立足长远的问题很多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只有少数人的答案我觉得可以打满分:“我希望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价值。”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我是希望知道一个人为什么而活,他的人生是否有清晰的愿景,是什么激励他活下去,以及他的梦想是什么。这样看来,场景5中甲、乙、丙三位候选人,丙的答案更贴近我的标准答案,甲的答案突出了自己的需求和价值,乙的答案更注重“功名利禄”。
我发现,生活中大家似乎很少交流“心”相关的问题,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智”的方面总是会得到更多关注。很多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等代表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方面,很少跟孩子沟通生命的意义这样的话题。
在“心”的部分,我邀请你思考以下5个问题:
(1)志向或愿景是天生的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2)你有什么志向?你的使命是什么?
(3)哪些志向是你在个人事业发展中更为关注的?
(4)志向可以培养和塑造吗?
(5)如何激发他人的志向?
“情”:成功的中线
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人的情商,也就是心智方程的“情”,是右边的支柱(图1-4)。场景4中的李总之所以能够和他人很快建立协作和信任关系,就是因为他的“情”的方面能力非常强。
“情”由三个方面构成:个体如何对待自己的情绪,包括情绪调节和压力管理等;个体如何对待他人,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个体如何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
图1-4 心智方程中的“情”
比如,你的情绪是怎样的,很容易焦虑或者担忧,还是能保持沉稳乐观?你如何对待别人,能和别人共情,还是常常忽略他人的感受?你如何影响他人,是希望能够影响整个团队,还是保持低调默默躲在后面?
这里有一个典型案例。
场景6
2017年,一家研究所引进了一位重要的科学家王博士,但王博士无法和团队一起工作,所长找到我,希望我能辅导一下王博士。王博士15岁时就考到了著名大学的少年班,17岁出国继续深造,40岁左右成为所在领域的世界顶级专家。能够在当时被重点大学的少年班录取,王博士心智方程“智”的方面远远超过大多数人。
王博士胸怀大志,希望改变世界,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以及积累的专业能力,解决地球上数十亿人面临的能源问题。这是王博士心智方程“心”的部分。
王博士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也非常让人羡慕,他非常自律,12岁时就养成的作息习惯一直坚持未改:早晨6:30起床,用最快的速度在操场快跑5圈,基本风雨无阻;每天工作15个小时。这说明王博士“身”的部分也很好。
我意识到王博士是一个“超人”,心智方程中“身”“心”“智”三个方面都是万里挑一:拥有超高智商及能力,胸怀大志,还有那么好的身体素质。
同时,我也明白了这位所长所面临的局面。王博士这种“超人”为什么难以与“普通人”一起工作?我想,他可能缺少人际沟通、团结协作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是心智方程中“情”的方面的能力。
我成了王博士的教练,来辅导他成为一个“领导者”。我和王博士进行了多次交流,王博士首先意识到所长是位伯乐,这些年所长去国外参加学术会议或交流活动,每次与王博士见面都会与他交流,希望他回国发展,并向他展示国内目前科研环境的优势。另外,王博士还意识到所长领导了整个复杂的项目,包括:
(1)申请资金和土地,新建科研大楼;
(2)为了项目成功,调动各种资源备齐了王博士需要的设备;
(3)围绕王博士的项目,组建团队;
(4)营造良好团队气氛。
经过几次沟通,王博士充分认识到什么是领导力,并且在工作中开始重视和同事的协作和沟通。
我帮助王博士解决的问题,就是“心智方程”中“情”的部分,通过加强王博士“情”的方面的技能来提升他的领导能力。
“情”是我们人际关系能力的重要方面,往大了说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领导力,往小了说就是我们如何面对压力和自己的情绪状态,它会影响我们和他人日常沟通的效率。情商也是领导力这一软技能的基础。
“身”:成功的支柱
心智方程的左边是“身”,我把它定义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图1-5)。比如有的人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图1-5 心智方程中的“身”
基辛格95岁还能够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到中国演讲;巴菲特90岁还在股东大会上慷慨陈词3个小时;任正非70多岁依然活跃,一年接受数十次记者采访,面对刁钻古怪的问题,给出缜密的回复;钟南山院士80多岁还要一周去4次健身房。再看看现实生活中,有的人70岁就显得老态龙钟,甚至开始丧失基本的认知能力,行动不便,疾病缠身。除了基因的影响,他们和这些高龄但还很活跃的人的区别在哪儿?
遗传基因和儿童时期的生活习惯,决定了我们身体素质的底子。有的人基因强大,天生身体素质很好,但不“洁身自好”,暴饮暴食,睡眠无规律,抽烟酗酒,等等,年纪不大却可能已经一身病。有的人可能天生身体不怎么好,但通过不断锻炼,增强了体质。你是哪一种?
我会在第五章详细讨论“身”相关的内容。
你在心智方程的哪个层级
心智方程的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包括三个层级。
“智”
基础层:就是智商,我们俗称的天赋。为什么叫作天赋呢?因为它是认知能力中的“先天因素”。
中间层:信息、知识、技能的积累和训练。天赋再高,如果没有知识和技能将天赋转化为对知识灵活的运用、思考、归纳和总结,进而通过训练升华到娴熟的层面,也是空有天赋。莫扎特是天才,但如果不掌握乐谱知识,不能通过训练掌握复杂的指法,不断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转化为作品,也无法成为钢琴作曲大师。
最高层:一些人的底层认知能力即智商只是处于平均值以上,足够聪明却未必是那1%的天才,但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尽责性,具备探索精神,会不断积累知识并探寻知识的底层逻辑。他们擅长归纳总结,并不断结合实践,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对新出现的情况作出判断,从而精准预测未来。他们所拥有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洞察力。“智”的最高层,也就是商业环境下经常提到的战略思考能力或者商业洞察力。
需要注意的是,AI会逐渐替代很多需要动脑的工作,但如果你能达到“智”的最高层,相信你永远不会被替代。
“心”
基础层:神经体系活跃程度和不同激素的内分泌状况,涉及动力和动机。
中间层:价值体系产生的责任感。比如,妈妈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任,小组长要为团队绩效负责,等等。
最高层:梦想、愿景、使命,即由价值体系产生的兴趣、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又分为内部激励因素和外部激励因素。内部激励因素来自自身,外部激励因素则来自外部的要求。
“情”
基础层:对自己的情绪有认知和管控能力。能够准确感知自己的幸福、快乐和悲伤;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情绪不佳时,尽量避免被负面情绪所影响。
中间层:能正确感知周围人的喜怒哀乐。能够理解周围的人在不同场景中的反应,知道他们面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情绪和想法。经常能够换位思考,耐心倾听,具备强大的同理心。
最高层:能够主动改善团队的情绪,掌控团队的情绪波动,甚至能够通过沟通、社交快速建立关系。知道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的场合,甚至可以通过媒体影响更广泛的大众和不同阶层的人。我见过的一些天生的团队领导者或者演讲者,他们可以让人兴奋、激动或悲伤,有极大的影响力。
“身”
基础层:基因,它决定了我们是否有一个好的身体基础。
中间层:锻炼身体,不会将自己置于透支身体的境地。
最高层:懂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会主动提升身体的素质。我接触的很多强者或者高潜力人才,他们都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能力,以应对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
心智方程与关键事件
场景7
我和张博士是同龄人,他是我见过的牛人之一,考取了协和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博士。青少年时期父母让他选择从医,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的性格可能不适合做医生,自己似乎对商业更敏感和感兴趣,那么张博士怎么转到商业相关的领域呢?我们先看看张博士的心智方程。
“心”的方面:他从不把高收入当成重要的目标,30岁前一直在学校度过,没有着急出来赚钱。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并持续在专业上投入,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医疗健康相关领域。
“智”的方面:他足够聪明,很容易通过各种考试,于是又考取了哈佛大学的医学管理博士,在33岁前拿到了两个博士学位。
“情”的方面:他为人热情,与同学和朋友的关系都特别好,总是很乐观,经常都是精神饱满的状态。
那么他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呢?当时,顶级商学院对拥有优秀教育背景的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可以以“老师”的身份接触到各种企业家,收入也非常高,于是张博士进入商学院成了张教授。
另外,张博士也保证了自己对工作价值(V)的聚焦,即“商业+医疗”,这也是他重要的“技能+经验”的体现。
在做了十多年商学院的教授之后,张博士终于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机会——中国一家顶级药企需要一位首席战略官,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PVS胜任模型又能最大限度产生价值(V)的岗位。作为首席战略官,张博士和企业创始人及各个高管进行思维碰撞,理解企业的实战场景,也洞察了研发、运营、财务、组织、人才等各个方面的实践场景(大幅提升各种技能),最终成为一个大型集团医疗板块的总裁。
心智方程四个方面的基础层,构成了我们潜在的特质。任何一个方面有欠缺,都无法在适合自己的职场跑道取得成功和非凡的成就。这四个方面看似独立,其实紧密相关。我们需要不断激发自身的潜力,通过技能学习,进而从内在潜力层到达外显的能力层,如图1-6所示。
图1-6 潜力层和能力层
前面几个场景中的案例大部分都与公司组织对高级管理者的要求有关。我曾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高级管理者选拔项目中设计了考察个人心智方程的方案,其中有一部分需要三天两夜的时间才能完成。
场景8
在与候选者讨论工作和任务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考察他们的心智方程。
“智”的方面:观察候选者的大脑反应速度,看候选者是不是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体系?能否快速捕捉别人提供的信息,并快速加工这些信息进而得出新的结论?
“心”的方面:观察候选者在面临复杂任务时,会不会选择走“捷径”——这些捷径虽然有效但会破坏商业道德底线。比如,有的人通过商业贿赂快速拿到竞争对手的信息或内部消息。有的人可能很“聪明”,很快就会发现这些“捷径”,明显会在“心”的方面丢分。另外,我还考察候选者对激励的偏好,比如一些工作没有明确的奖励,一些工作有明确的奖励,如果候选者在有明确奖励的事情中投入更多,就是对外部激励更有兴趣。
“情”的方面:有的候选者擅长和不同的人合作,有的候选者在面对压力或突发事件时能做到镇定自若。到第三天,在已经很疲劳的状态下,有的候选者还能做到关注别人,争取和别人一起完成任务,做到团结共赢;有的候选者却成了四处发牢骚、与别人争吵的“怨妇”。
“身”的方面:三天两夜中,候选者每天只能睡4~5个小时。有些人在第一天和第二天表现都很好,到了第三天,大脑的反应速度变慢,记忆力下降,逻辑思维变差,开始觉得这个选拔毫无意义,进而失去斗志,对完成目标也变得不太上心。但也有一些候选者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依然耳聪目明,大脑反应敏捷,为了完成目标,总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着他们,第三天的表现和前两天的表现相差不大。他们体能强大,对每一件事情都能竭尽全力。
通过场景8,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都处在心智方程四个方面的不同层级,它们决定了我们的PVS胜任模型,哪条跑道更适合,以及在哪条跑道上更容易成功。
场景9
《伯纳德行动》是我最爱看的电影之一。
电影的男主角是一个善于制造伪钞的犹太人,以伪造证件为生。他在被德国纳粹关到集中营后,被迫参与了英镑和美元的伪钞秘密项目“伯纳德行动”。这个过程中,他既要保证自己能生存下来,又要尽量去拖延纳粹的任务,同时还要保护周围的人。他与纳粹斗智斗勇,在集中营中成为领袖,让很多人活了下来。
场景8和场景9都涉及“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是指,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场景或者业务时,有些人通过自己的卓越表现出色完成任务或成功化解危机。例如,有一次,我所在的公司因为战略调整,忽略了一项传统业务,导致这项业务很快出现下滑,对公司在亚太地区的销售产生负面影响。公司亚太区的总裁找到我,希望我能够改变业务下滑的趋势。接到任务后,我根据多年来对此项业务的洞察,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扭转了业务下滑的趋势,使这项业务重新回到平稳的状态。类似的场景还有:
·开拓一项全新的业务。
·在一场复杂的商业谈判中,一个人力挽狂澜。
·接手一个士气低落的团队,经过一段时间,团队变得士气高涨。
·华为手机芯片的突破。
在人才测评项目中,我更看重通过关键事件找到那些“领导者”和“能人”。关键事件就是让那些有积累的高潜力人才涌现的机会。
前文提到所有老板都想找到“能人”,而“能人”无非是心智方程智、心、情、身四个方面都很强大的人。我会在第二章详细阐述“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