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ɡāo)山(shān)流(liú)水(shuǐ)
春秋时期,楚国人伯牙擅长弹奏古琴。
有一次伯牙在江边弹琴,他回忆起曾经去泰山游览的经历,就随手弹奏起来。一曲终了,忽然听到岸上有人鼓掌并赞叹道:“弹得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高耸的泰山,气势雄壮啊!”伯牙回头一看,发现是老友钟子期,于是伯牙望着面前的江水,又弹奏了一曲。钟子期闭目沉醉其中。一曲终了,钟子期说道:“弹得好啊!琴音潇洒浩荡,正如这滔滔江水,无边无际啊!”
走进小古文
——《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擅长弹奏古琴,古琴就是七弦(xián)琴,钟子期善于聆(líng)听和解读琴声。
这句话中有个“善”字。“善”的本义是吉祥、美好,它的甲骨文字形是这样的:
上面是一只羊,下面是一只眼睛,表示看着很美好。古人认为羊是吉祥之物,所以“善”这个字常用来表示“好”的意思。例如《论语·八佾(yì)》中“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赞美舜帝时期的古乐《韶》,说这首曲子尽善尽美。“善”可以引申为擅长做某事的意思。例如《列子·汤问》中:“甘蝇,古之善射者。”意思是甘蝇是古时候很擅长箭术的人。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段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心里想的是攀登巍峨的泰山。钟子期说:“弹得好啊!(这琴声仿佛)巍峨高峻的泰山!”(伯牙)想着浩荡的江水(来弹奏),钟子期听后赞叹道:“弹得好呀!我听出了江河的澎湃浩荡!”
“鼓”的甲骨文字形是这样的:
小篆字形是这样的:
字的左边,中间是一面鼓,上面是鼓的装饰物,下面是放鼓的架子。字的右边是一只手握着鼓槌(chuí)。所以“鼓”最初指的就是一种打击乐器,动词“击鼓”后来引申为弹奏之意,如《诗经·小雅·鹿鸣》中:“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在战争频仍的古代中国,“鼓”还有一个常用的意思,就是战争时击鼓进攻。例如《左传·庄公十年》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志”表示心意、志向。“善哉”表示赞叹,意思是“好啊”。“峨”是高的意思,“峨峨兮”是高高的样子,“兮”字是用来舒缓语气,加强节奏感的文言助词。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在弹琴时)内心的想法,钟子期每次都能听懂。“念”表示心中所想,“必”意为一定、必定,“得”意为理解、懂得。这句话是说两人非常默契,能互通心意,堪称“知音”。
你知道吗
猜一猜,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