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以组织创新释放无限生产力
史万奎,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绿色方舟国际联盟总规划师,中医药亚健康与慢病康复联盟秘书长
就如健康的人体时常感受不到自己器官的存在和运行一般,一个有道的活力组织,甚至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对于多数组织而言,管理不是目的,持续实现目标才是。当一个组织因管理而头疼的时候,便意味着该实施组织保健或变革了。如何让组织在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主线下实现或保持高效率、高成长?《湿地型组织:超越的逻辑与路径》这本书从人性哲学的高度,从组织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视角,将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一体化,似乎给出了终极化解决组织问题的正确方向和系统导航。
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更多、更大、更安全、更持久的收益,可以说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于是,人类学会了“用工具,强交流,建组织”。
以因果论为视角,将“使用工具、优化交流方式、发展组织”作为投入性动因,目标是产出预期的成果。事实反复证明,动因和成果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并不是等式关系,而是杠杆效应。有时,动因投入很大,产出的结果却令人失望,如一个组织希望通过不断增加人才达到目标,结果却是带来混乱。有时动因投入并不大,但赢得了超乎寻常的结果,如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字节跳动”)的抖音项目。
站在因果的视角来看,个人和组织实施投入后带来的成果、成功,用物理学杠杆理论进行解释更加直白。“动因、定位和成果”三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作用力、支点和被撬动物体”之间的杠杆关系,就像足够的作用力与合适的支点配合,物体被撬动的必然性一样。这种必然性可以看作投入后产出成果的必然性,取决于投入的动因和支点的选择(定位)。
从组织的视角来看,支点可以看作发展赛道的细分领域定位。细分领域大趋势向上,组织站位精准,更有机会以较小的作用力实现巨大回报。就如10年前,字节跳动创业早期选择了处于行业发展期的短视频领域,证明了“选择大于努力”。
选择正确,真的就能够成功吗?未必。字节跳动10年前选择短视频业务时,该领域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如今回头看,同领域内相似的创业者们,起初比张一鸣更早选择了短视频业务,雄心勃勃,但如今他们的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倒闭。“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是在强调选择的重要性,相对于将事做成,让投入合乎乃至超越预期,有比选择更重要的动因。
字节跳动的抖音项目在万马奔腾中一骑绝尘,成为企业爆发式发展的新标杆,到底是吸收了怎样的能量,缔结了何等机缘,实现了如此宏大的作用力?
《湿地型组织:超越的逻辑与路径》这本书给出的观点是:抖音项目实施了前人反复试验但尚未被理论总结的组织模式,因此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各种力量,以平台的强大吸引力实现了无限整合,内、外部一起发力,形成了强大的、不可争锋的合力。在所有定位于短视频领域的企业中,抖音项目率先采用了组织创新,并给足了作用力,打造了卓越的组织吸引力。
因为组织模式创新,抖音项目的动因赢得了发展过程中“神助”一般的合力,实现了“定位选择精准,过程动因给力,成果极其丰硕”的杠杆效应,跨上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无为”高阶发展境界。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中,目标是“撬起整个地球”,需求是“给我一个支点”;还有一个隐性的动因,那就是“我就能”所表现出来的阿基米德的个人愿望以及他能够施加的力气。
我想起了早年所在的企业车队中的一位毛头小伙子和同事打赌的事儿。小伙子夸口说,他可以一口气吃掉一整支芥末膏。对于我来说,吃上豆粒大小的芥末膏都会鼻涕眼泪齐流、喷嚏连连。那位小伙此言一出,就有人用百元筹码让他吃一支,以证明他所说并非吹牛。当时,我的月工资是200多元。这百元“将局”,算是不小的“赌头儿”了。结果,这个赌局小伙子真的赢了。自古以来,善于运用组织力的运营高手所追求的,就是组织成员在执行中的这个“劲儿”。他愿意,他认为他必须那样做!他自己拥有强烈的愿望,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于是,可以去理解阿里巴巴创建早期,公司的“十八罗汉”,在公司最困难的时期,即便不拿工资也坚定信念,甚至有人愿意将自己的房产拿出来做抵押帮助公司贷款。组织成员如果拥有这种“劲儿”,那组织执行力、杠杆作用力便不是问题。《湿地型组织:超越的逻辑与路径》这本书,描述和论证的是一种组织模式,给出的是组织成员这种“劲儿”的一种来源。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这种“打赌”般的表述,帮助我在中学时理解了杠杆的价值。如今重新解读,更理解了要想取得成果,付出的努力和找准支点一样重要。无论选择多好的支点,如果没有足够的作用力,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于是我懂得了做组织要调动更多的力量,全力以赴。但如果支点没有选择好,哪怕我全力以赴了,最终结果也难尽如人意,于是,要经常审视选择和定位问题。
《湿地型组织:超越的逻辑与路径》这本书,优先关注的是组织成员“我必须做”的那股“劲儿”,书中选择的词语是“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相当于阿基米德“杠杆论”中的主观意愿——“我就能”,是吃芥末赌局中毛头小伙子拼了性命的“我愿意”,是组织成员主观上愿意为此付出的那股“劲儿”,而不是在权力驱动下被动地、违心地去干什么。
选择“位点”的是人,是组织成员。组织可以制定整体战略,却难以在某位成员过河的时候帮助他选定该踩的石头,尤其是在组织成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在微观位点上,组织管控捉襟见肘。但是,那位正在过河的组织成员“能”。选择正确的石头过河不要弄湿鞋子作为一条工作标准,本来是可以做到的,倘若那位组织成员心怀怨怼,就可能故意做出错误的选择,任由鞋子被弄湿;或者干脆坐在岸上观风景,然后向组织报告说,他不具有平稳过河的能力。当组织成员主观上想干这件事儿,愿意为此事全力以赴,甚至势在必得时,他便会保持初恋般的激情,自觉进行微观创新,找准定位,释放无限动力。组织成员诚心诚意,才会尽心尽力,然后,便会表现为组织在各位点上的正确选择和定位创新。
组织是困难连续不断的个体,个体是问题持续新生的组织。在数十年的企业操盘和咨询实践中,几乎对于所有结果不如意的组织,我都将主要问题归因到执行力上,而非定位或支点的选择。阿基米德的“杠杆论”也可以应用到组织执行力问题上。抖音项目能够在高手云集的市场中拔地而起、一骑绝尘,在于其用自我塑造,打造了对外部资源的卓越吸引力,让无数微观组织成员全部做到了“我就能”,无数微观力点一起发力,实现了全面共振效应,形成了杠杆动因的生态化合力。
《湿地型组织:超越的逻辑与路径》将抖音平台所塑造的力量,表述为大自然的湿地效应。湿地不言,而万物兴。丹顶鹤、白天鹅、野狐、地鼠、鱼虾自觉云集,主动到湿地平台上创建家业;每个物种个体和族群,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全力以赴,谋求各自预期。但是,因为那里是属于湿地的战略赛道,其构成的是湿地的集群化力量,表现的是伟大生态效应的集成。湿地以其自身特有的属性,通过为前来创业的各物种提供关键成功要素来打造吸引力,用各物种的成功,汇集成湿地非同凡响的成功,达到老子《道德经》所表述的“无为而无不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伟大境界。
《湿地型组织:超越的逻辑与路径》这本书的着眼点不在于杠杆的“支点”(定位)问题,而在于组织成员主观能动性下的动因合力问题。有了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微观定位则充满灵性,水到渠成。和一般组织理论以竞争为着眼点不同,湿地型组织理论重视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创共享,是筑基生态,打造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其所秉持的原则是“利他自利、成人达己”。
湿地型组织理论承认人是有不同属性的,是有差异的。作为组织,要为“经营型”“领袖型”的人才提供好的赛道和机会,使其在特有的战略赛道或文化框架下,发挥其领导力,培育强大的微观执行力,让其所创建的微型组织成为大平台对外整合的“抓手”。例如,抖音平台上的播主、电商、创业者们,是抖音项目让他们自觉成为抖音平台对外整合资源流量的“抓手”集群,汇集成强大的发展力。因此,《湿地型组织:超越的逻辑与路径》这本书,从文化、运营、执行力等视角,向读者强调了组织各环节的自我定义和定位问题,指明了“权力”使用的特定位点、程度和边界。
看清权力的属性,放下官僚思想,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人成功,明确主导者事业下的、“自己的”组织定位和分工,将自己该做好的事做到极致,活用权力,向渴望权力的人赋权,支持众多具备条件的微型组织灵活运营,实现微观组织的卓越执行力,等等。类似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是通过巧妙的生产关系设计,为现代组织提供释放生产力的新路径。
“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中美两国,也容得下亚太各国。亚太地区是各国共生共存的家园,不是你输我赢的战场。”组织之所以热衷于对外竞争,是因为对组织内生性发展缺乏信心。湿地型组织理论,为组织以内生性发展为先导,最终实现无限扩张、无限竞争优势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发展逻辑和路径,不仅是为企业和社会组织,更是为人类的未来找回了本该具有的自然之道——天道。
《湿地型组织:超越的逻辑与路径》的作者史天一是我儿子,自幼喜欢大自然,对地理、历史和哲学特别有兴趣。他在博士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向我讲起了他关于组织管理与湿地之间关系的联想,提出了“湿地型组织”的概念。
“湿地型组织的提法有意义,这对企业和人类社会都有意义,你可以尝试着写一本书啊!”
在我的鼓励下,2020年早秋时节,他开始了关于湿地型组织理论的研究。在指导他做研究的过程中,我也开始尝试用湿地型组织原理去指导所服务的组织,如地方政府、企业和公益组织,越发感受到湿地型组织概念所蕴藏的强大动力,近期,更是用湿地型组织思想,修订了绿色方舟国际联盟发起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俱乐部”策划案。
湿地所蕴藏的“天道”给组织的启示,不仅适合一般企业,也适合国际组织,在我看来,弥足珍贵、价值巨大。对于《湿地型组织:超越的逻辑与路径》结语章节的主题,我给史天一的建议是“湿地型组织——人类组织模式的希望”,原因在于,这本书所提出的组织理论和实践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企业乃至各种组织“花最小的力气,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更多、更大、更安全、更持久的收益”,更有助于实现组织发展与环境的高度和谐,能保障组织与社会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性,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