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市形成的根本途径与主要学说
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类型的城市多见于战略要地和边疆城市;而因“市”而“城”则是指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城市,即先有市场后有城市,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
一些学者把城市形成的途径归为四种:一是由城堡发展而来,如早期的雅典卫城、古埃及的卡洪城、两河流域的吴尔城、罗马的营寨城;二是由商品交易集散地发展而来,如威尼斯、佛罗伦萨;三是由交通枢纽发展而来,如中国的“丝绸之路”沿线出现的张掖、酒泉、敦煌等城市,大运河沿线的杭州、苏州、扬州、淮阳等城市;四是由农村居民点(邑)发展起来的城市。上述四种途径中的第一种,属于因“城”而“市”;第二种和第三种属于因“市”而“城”,第二种不言而喻,第三种因有交通枢纽带来的“市”而“城”;第四种主要是因“市”而“城”,但也有为了防卫而先有“城”后有“市”(因“城”而“市”)的可能。
与城市形成的途径相对应,人们对城市兴起的根源提出了四种学说,即“防御说”“集市说”“地利说”“血缘与宗教说”。“防御说”认为,建城郭的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即保护相关利益不受别的部落、氏族或国家的侵犯;“集市说”认为,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需要通过集市交换产品,进行交换的地方逐渐固定就有了市,后来就建起了城;“地利说”认为,城市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自然和经济地理条件,如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如商路交叉口、河川渡口或港湾),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植被条件等[2];“血缘与宗教说”认为,因为血缘,人们会集聚在一起生活,慢慢形成居民点和城市,因为宗教,人们会定期或永久地集聚到一起,逐步形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