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国图书馆学制度文化建设
一、我国图书馆学文化馆员制度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定位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并赋予其承担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这个定位说明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使命,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和社会文化建设,促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目前,各类各级图书馆广泛开展文化活动,积极进行文化教育,但在如何推进文化制度建设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实现我国图书馆学文化主阵地建设,应全面实施制度文化创新。为此,建立和完善文化馆员制度,履行文化管理职能,发挥馆员在文化精神传承和文化理论创新中的作用,应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文化价值功能的重要表现。
(一)我国图书馆学文化馆员的作用
我国图书馆设立“文化馆员”这一职能,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化馆员是图书馆履行工作职能的一种岗位,其岗位工作任务是传承和创新社会文化建设工作,为社会文化形成与建设提供必要的服务;二是文化馆员是肩负社会文化建设和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责任的专业化馆员,必须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和较高的文化素养,通过推介、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关注、参与社会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国民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在我国图书馆设立文化馆员、实施文化馆员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1.文化工作的策划作用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图书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先进文化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我国图书馆组织开展文化活动,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以群众参与度、民众满意度为标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新时代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准确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社会育人任务,发挥社会育人功能,需要组织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开展文化活动,进行文化工作的研究、策划、部署。我国图书馆培养与指定的文化馆员,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专职人员,其工作之一就是进行文化策划,既要筹划文化建设布局,又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只有做好文化建设工作,我国图书馆学的文化建设才能有条不紊、富有成效地推进。没有好的文化工作策划,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可能会各行其是。文化馆员所从事的文化建设工作,就是通过谋划与规划,将我国图书馆学的文化建设工作纳入社会文化建设体系中,使我国图书馆学的文化建设策略和规划成为社会文化精神提升的重要内容。文化馆员策划和规划的文化工程、文化活动不仅要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还要承接有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切实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2.组织策划的协调作用
图书馆是文化馆员进行文化建设和文化宣传的主阵地。我们必须立足于馆情实际,针对图书馆文化精神要素,组织策划不同内容的文化项目,筹划建设不同景观的文化工程,全面构建具有美育意义的图书馆文化。文化馆员要以我国图书馆丰富多彩、内涵深厚的文献资源为载体,针对社会民众不同的文化精神需求,组织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文化馆员要深入社区,联系文化管理机构,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协调文化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如文化主题阅读活动、名家著作赏析沙龙活动等。文化活动的组织、举行,让国民在文化活动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启迪心灵,实现我国图书馆学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目前,我国图书馆文化馆员策划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具有其专门的文化意义和重要的教育功能。全民阅读推广是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馆员承担着组织“文化形式新颖、文化内容丰富”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任务。在价值贡献上,文化馆员的文化建设工作更加注重社会民众的文化体验和文化创造。
3.文化理念的引导作用
社会民众是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建设的主体,其认可度和参与度直接决定着社会文化活动的规模、频次和效果,甚至能够影响到社会文化形象的塑造。当前,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社会民众对社区社团组织的活动参与度高,而对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文化活动参与度低,为此往往需要行政管理手段来提高民众的参与度。社区社团组织的活动因缺乏系统策划和管理往往质量不是很高,与国家设置的学科专业关系不大,存在消遣性、娱乐性的特征表现,教育与文化的意义偏少,还有一些文化活动倾向于理论研究和学术宣讲,缺少文化韵味的吸引力,与理论学术研究的区别不明显,降低了文化活动本身的魅力。社会文化活动如科技文化节、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因为创意不明显,氛围不活跃,吸引力低,参与人员少,出现了只有开幕式、闭幕式热闹,活动过程冷清的怪现象。
紧跟现代社会文化发展形势,破解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建设困局,我们必须做到:一是科学进行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文化发展目标。顶层设计是进行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高标准、高要求。进行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是我国图书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顶层设计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顶层设计对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建设的任务、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充分显示了文化育人的功能。实施好顶层设计,可以实现社会文化建设“一盘棋”的效果,能够增强文化活动实效性,提高社会民众的参与度,杜绝思想性差、启发性低的文化活动的出现,融通社会各部门、各单位,防止不同类型文化活动的相互消解。二是做好我国图书馆学文化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工作。正确引导文化价值观,为社会民众的文化阅读和文化教育服务,是我国图书馆实施文化建设、落实顶层设计及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内容。文化馆员履行工作职责,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大对社会文化部门、民间文化组织的引导、协调力度,组织社会团体、社会民众参与图书馆的文化活动并发挥文化宣传推广的作用,既要对我国图书馆开展什么主题内容的活动进行引导,也要对社会民众的文化活动参与、文化知识阅读予以引导,提高文化活动吸引力,增强学习文化知识的认知感,培养具有文化担当精神的新时代建设者。
4.文化精神的引领作用
我国图书馆文化馆员的精神气质、文化修养、对待文化建设的态度都会对社会民众具有示范作用,通过策划和组织文化活动可以引起社会思想感情的共鸣,促进社会民众文化传扬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文化馆员应该具有高尚的文化素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达到融会贯通。优秀文化馆员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标杆,在社会民众群体中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二)我国图书馆学实施文化馆员制度的缘由
1.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谋划
文化建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当今国际社会,各种文化思潮此起彼伏,意识形态问题复杂多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5]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文化”成为核心词,被提到79次,充分说明了文化传承与发展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和深远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总要求,科学研判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力。我国图书馆是弘扬、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制定和实施文化馆员制度是我国图书馆学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创新要求的保障。以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建设为起点,传承文化精神,聚集文化力量,发挥文化馆员组织策划、示范引导的作用,促进我国图书馆学文化面向社会民众,引领社会民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在图书馆实践工作中创新文化理念、凝聚文化精神,助推图书馆在历史航程中实现文化进步。
2.提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行动
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以强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表现之一就是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推动力。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人的素质,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的文化素质直接决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我国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国家文化教育政策对我国图书馆学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不仅要宣传科学文化理论,还要弘扬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担当的时代精神。我国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承担着向人民群众传承文化的重要职责。在图书馆内设立文化馆员,就是让文化馆员充分运用馆内的文献资源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民众提供正能量的文化精神食粮。文化馆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实时指引阅读方向,引导读者积极向上地进行文化欣赏,陶冶情操、引领风尚,通过提倡阅读引导社会民众进行广泛阅读,进一步提升社会民众的文明素质。
3.提振社会主义文化精神,为理顺社会文化建设而作为
社会文化是存在于社会民众群体中的规范准则和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凝聚形成的精神典型。它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几个层面组成。[6]而我国图书馆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精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教育、熏陶社会民众,影响社会文化环境,还能创新文化精神,对社会民众的价值观取向、道德品质的提升、文明习惯的养成起到规范引导作用。我国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的汇集之地,具有传播、交流、建设文化的职责,是社会文化经验感受和体验的平台。我国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与建设中,既要为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提供服务,又要全身心地投入社会文化建设之中。设立文化馆员制度,就是为了顺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求,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建设的大潮中。设立专门岗位,落实文化馆员工作职责,负责我国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要让文化馆员直接转变为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开展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教育,引导社会民众参与阅读推广活动,培养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自信和自觉;加强文化教育,提升跨越文化界限的沟通能力,走向国际文化,促进我国图书馆成为人民群众学习、交流、传播文化经验的重要基地,进而不断推动社会文化欣欣向荣。
(三)我国图书馆学实施文化馆员制度的路径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文化馆员的文化意识认同
图书馆是全社会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文明社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育人提供信息服务与文献保障,这是我国图书馆最本质的功能。如今的社会发展和广大社会民众对文化知识需求的增长对我国图书馆提出了更为高质量提升的要求,其中就包含社会文化建设的需求。我国图书馆员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图书馆先进文化建设功能。一方面,实施保障提供社会文化建设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料,为不断提升社会文化的品质提供文献参考保障。另一方面,以文献资源为立足点,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引导社会民众构建品位脱俗、文化氛围浓厚的精神世界。
2.明确职责、真抓实干,设立文化馆员的专职岗位
在我国图书馆业务管理范围内设立文化馆员专职岗位,明确文化馆员专岗工作职责,这是实行文化馆员制度的前提保障。《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了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地,把参与或组织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图书馆的责任,就必须设置文化馆员专岗来履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
3.注重培养、强化储备,提升文化馆员的素质素养
实施文化馆员制度,关键在于有一批能够担当文化建设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老舍先生说过:“一个理想的图书馆应该是这样的,它会指导读者读什么书和怎么读。”文化馆员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图书馆的专门工作人员,文化馆员首先要懂得书籍,然后才能指导读者去阅读。当前我国图书馆的馆员中能够胜任文化馆员岗位的人员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馆员制度的落实。我国图书馆要从两个方面突破这种“瓶颈”:一是引进高学历人才,二是选拔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馆员实施进一步的培养。通过引进人才和馆员继续教育,精心打造一支专业精、技术强、责任担当的文化馆员队伍,为我国图书馆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4.落实制度、建立机制,保障文化馆员工作顺利进行
制度建设要遵循根本,要注重实施的全面性和建设的长期性。以制度管理图书馆工作,是现代图书馆法治思维和科学治理的重要方式。我国图书馆设立文化馆员,不仅关涉到图书馆内部的人员聘任、岗位设置和经费安排等,还关涉到文化馆员与其他岗位馆员、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关系需要以制度来平衡,确保文化馆员的岗位工作有序、平稳地进行。为此,一是进一步修订我国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确保文化馆员制度翔实、具体、可靠。二是设置文化馆员专岗,建立文化馆员制度,通过制度管理把文化馆员纳入图书馆管理范围,让文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进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建设进入快轨道,保障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5.措施有力、保障供给,提供文化建设工作的运转经费
我国图书馆学的文化建设工作是需要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集体性活动,需要一定活动经费的支持。要根据《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方案》的规划在经费预算中统筹拨付一定的文化建设经费。我国图书馆也可以根据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联系校友或社会团体,寻求多方经费支持。
二、促进我国图书馆学制度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文化创新促进我国图书馆学制度管理可持续发展。图书馆文化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制度文化是政治与社会制度的文化表现,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保障。制度文化创新为我国图书馆文化建设提供了保障。制度文化建设指引精神力量,是文化行为的准则,是文化建设的硬指标。文化理念是制度实施与创新的诉求,文化与制度必须兼容、匹配。当两者关系融洽构建制度文化时,制度创新被赋予了更有时代意义的新的文化内涵。我国图书馆学实施制度文化创新,在完善原有制度文化的基础上,构建适应新环境的制度文化。
(一)我国图书馆学制度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图书馆学制度文化创新的基础保证是图书馆积累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文化并保持创新性,才能不断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肩负着承担社会责任和创造文化精神的使命。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正在促进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图书馆已经不再是唯一能够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程度和依赖程度在逐渐降低。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指出:“图书馆存在的目的是为社会利用。图书馆应该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社会同方向、同步前进的。”[7]我国图书馆学坚持文化创新,遵循价值批判、理论创新原则,积极倡导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才能参与社会文化建设、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应用型人才的文化素质也成为其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并有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经济功利主义的冲击下,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质已经在逐渐淡化。我国图书馆是大学生文化活动的精神家园,图书馆文化精神与校园文化精神是从属、协同的关系。大学精神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界定了核心价值——服务育人、崇尚科学、传承文化。近10年来,我国各类图书馆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张迅猛,但是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并没有改变其在社会服务生活中的被动局面。当前我国图书馆学仍在分析研究和运用传统的制度文化安排,存在表面化、滞后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的制度管理和读者服务层次的提高。因此,解决我国图书馆学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关键就是制度文化创新,开创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制度文化的新局面,以此推动我国图书馆学向着良性、健康的发展方向前进。
(二)我国图书馆学制度文化的创新性构建
1.强化监督,保障权益
我国图书馆学实施对读者权益的保护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我国图书馆员必须转变观念,不仅要对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规章制度实施修改或就此废除,还要进一步增强馆员的法律意识和规范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个性化服务,通过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形成与读者密切的交流格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信息传输的自由发展,并以此推动制度文化建设,形成我国图书馆事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同时,维护读者权益,发挥制度执行的保障作用,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8]一要建立以读者服务为内容的监督机制。设立全国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发挥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接受和评定读者诉求,保证读者诉求落实,保障读者权益。二要建立读者参与的管理机制。制定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方案,邀请读者代表进入图书馆管理体系,参与图书馆的行政、业务管理,为图书馆管理献计献策。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信息需求,有助于推动我国图书馆学制度文化创新,有利于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三要建立快速反应的检查机制。我国图书馆可根据馆况实际,聘请馆外人员组成检查组,定期对图书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把检查评议意见与考核评优相结合。四要推行责任追究机制。在图书馆内实施馆员首问负责制,凡是工作中不作为,应该解答的问题没有解答、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的,应对当事馆员进行责任追究,以书面形式责令其提高责任操守,提高服务水平。
2.提高素质,规划职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内容和信息发布方式发生了变化。变化引发更高层次的管理水平的出现,这潜移默化地促进了我国图书馆学制度文化的创新。图书馆员应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文化创新的推动者,凭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较高的知识信息素质,适应社会文化时代化发展的需求,以高尚的业务素质操守成为提升我国图书馆学制度文化水平的推动者。
我国图书馆员的职业规划和管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关系到馆员职业价值的成就感。为此,图书馆应更多地关注馆员的业务工作水平和发展潜力,馆员应充分明确工作目的和图书馆发展目标。图书馆应制定有利于馆员全面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我国图书馆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需要馆员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管理素质,馆员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需图书馆的维护和支持。只有将职业道德和业务管理素质的提升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馆人合一,共同发展、双向受益,才能适应现代信息服务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图书馆应择机建立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制度、切实有效的用人和奖励制度,还要实时建立馆际即国际图书馆员交流学习制度。
3.民主管理,和谐发展
在公平、和谐的原则下,我国图书馆实施民主管理。协调图书馆各部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达到高效管理图书馆工作的目的。对我国图书馆学来说,民主管理是图书馆制度文化组织开展、运行决策的基础,是弥补不足、解决问题、控权控势的方式方法。建设和发展我国图书馆学制度文化,需要增强馆员管理的民主意识,参与制度管理,形成图书馆民主管理的浓厚氛围。民主管理的基础保障是尊重人和奉献社会,要充分体现公平、公道之举,发扬平等参与、有效监督的民主和谐本质精神。我国图书馆实施民主管理,这是馆员和读者共同参与的管理,是保障读者民主权利的管理。我国图书馆坚持党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建立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和专家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图书馆工会组织的作用,全面推进馆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决策、监督、审议咨询制度。
4.完善制度,依法依规
图书馆法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图书馆活动和图书馆事业的法律总和,也是我国图书馆学制度建设和事业发展的根本依据。我国图书馆学要依据图书馆法的规定,依法依规完善制度,建立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图书馆。
三、我国图书馆学管理制度中的文化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的长效机制,确保管理制度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持久的促进和监督作用。管理制度是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随着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国图书馆已经将读者信息诉求、馆员道德规范和人员行为规则融入科学管理之中,通过制度建设将我国图书馆学尝试着建立在规范化、完整化的管理制度体系之内,这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业务工作中的随意性,营造了公平竞争的氛围,保障了我国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度管理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来说,便于操作,易于管理,不会因新情况、新问题而束手无措,因此普遍受到理解和欢迎。
(一)制定文化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制度的规划和制定要与时俱进。在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也存在着不足。一是随着现代化服务手段的大量应用和读者自我意识的提高,图书馆的工作管理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之中,管理制度不可能关涉到所有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新问题不断涌现,难免出现一些疏漏。二是由于人员水平或馆舍环境问题,管理制度的制定可能存在呆板的情况。如果将管理制度作为行政手段来对待,会使图书馆管理无缘创新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创新是根本,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提高我国图书馆的信息传输质量和信息服务水平。创新型社会发展需要图书馆依靠管理制度进行工作管理,另外,图书馆的制度管理是对人的行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更具复杂性,这不仅需要制度管束,更需要人文关怀,简单的行政式制度管理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
(二)文化激励机制制定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我国图书馆管理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制度管理问题。我国图书馆学要将文化创造与制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产生减少内耗、发挥团队作用的功能效应。我国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越来越处于一个复杂多变、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如果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中,馆员、组织、环境等子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就会产生最大化的工作效率。可见,协同在制度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图书馆学的制度管理也符合协同理论,只是光有管理制度还不够,文化激励机制也不可或缺。
2.人性化原则
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和文化精神相关联,制度与文化应该是图书馆管理中的两个方面。制度内容是具体的,规规矩矩地摆在那里、挂在墙上。违反制度会受到惩罚,制度是约束人的行为的管理机制。文化的内涵是无形的,文化映射了人的美好愿望和理性诉求。文化精神根植于人的心中,可以对馆员和读者的实际行为产生指导和约束作用。目前,由于我国图书馆面临服务方式的多样性、读者需求的变化性、阅读环境的多元性,制度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按照协同理论,制度是我国图书馆管理各项工作的保障,没有制度管理的工作团队会缺少凝聚力,像一盘散沙;而只实行制度管理却没有文化的创造,会使团队死气沉沉,缺乏生机活力。因此,我国图书馆学应把制度管理和文化理念相结合,形成合力,舍弃制度的过度约束和文化的软弱无能,形成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局面,达到良性平衡,形成制度管理下的文化再造。
(三)文化激励机制的作用
我国图书馆学实施文化机制措施,其作用表现在:一是规范和约束馆员工作的岗位行为,制度管理下的文化建设可以适度缓解馆员工作情绪,弥补不同岗位重要程度的落差,以有形和无形的方式评判馆员的工作行为,达到激励馆员积极上进的目的。二是注重制度管理的强化作用和文化精神的引导作用,使馆员自主行为与图书馆事业相契合,推动馆员内在主动性的激发和服务意识的提升。三是在制度管理下,文化引导作用促使馆员与读者在服务目标上达成一致,并促使我国图书馆的每一项工作行为落实到馆员的自觉行动中,成为馆员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我国图书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运用文化激励机制,可以优化我国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制度创新的有效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