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9之逆天改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0章 特殊的家宴 (3000字大章)

扶住陆允川的,居然就是清晨在小山村五哥那里被偷了稿子的文气中年人。

他的身后,呼啦啦一片走出来的,就是同屋的那三男一女四个年轻人。

“你们......认识?”

本来只是同车的关系,陆允川没想到他们居然能凑到一起,当下也就好奇的问了出来,一旁的戴裕迟和陆学远也是满脸好奇。

“允川,这么巧!我们和张老师也是刚认识的。”

说话的就是那个丢了诗和钱的男青年,叫周康。自从陆允川早上帮他找回失物后,他就对陆允川热情万分,临别时也是他一再坚持,几个人才互相做了自我介绍。

当时对于陆允川不能一起同行周康还特别遗憾来着,现在在易乌城里重新遇见,他们也很兴奋。

“早上我们不是说要去省城参加杂志社的诗歌大赛吗,没想到张老师在文学领域也特别有见地,聊着聊着,我们就决定结伴而行了。”

周康说的陆允川知道。那四个年轻人都是台山人,一起在台山师范上学,他们都是文学爱好者,酷爱写诗,所以才趁着假期,一起结伴去省城参加诗歌大赛。

那个中年人叫张国胜,就是周康嘴里的“张老师”。他早上自我介绍是写小说的,本身就是易乌人,之前是去南边拜访一位笔友一同改稿子,坐车回程时才遇见了陆允川他们。

半新不旧的故人相逢,张国胜很是兴奋,一定要尽一尽地主之谊。

听到陆允川他们还没找好晚上住宿的地方,张国胜更是兴奋,直接表示自己家就是开旅社的,必须要陆允川他们今晚下榻自家才行。

连那四个年轻人也在一旁帮腔,盛情邀请陆允川三人。

虽然接触时间不算长,但陆允川能看出来,这几个人都是怀揣着文青梦想的读书人,热情诚挚,不是那种作奸犯科的歹人,所以他也没有立刻拒绝。

在问清张国胜家的地址之后,几个人相互约定,陆允川他们先去赴朋友(周抗美)的约,等到晚饭后再去张国胜家登门拜访。

虽然对没办法请陆允川一顿晚饭颇感失望,但张国胜还是很欣喜于陆允川答应了他的邀约,连连表示要拿出家里的好茶来好好招待。

看着时间已经接近傍晚,估摸着周抗美他们已经交接完成,陆允川也不再耽搁,和张国胜他们挥手告别后,就和戴裕迟、陆学远一起,快步走回供销社大院。

二十多分钟后,三个人就远远的看见了等在大门外的周抗美三人。

晚饭是周抗美找的地方,应该是熟人,在排着大队的饭点儿也能混到一张桌子。

五哥送的腊野猪肉果然是一绝,经过厨师的整制,飘香整个饭馆,让全饭店的人都来打问这是什么菜。

有些穿着毫不起眼的食客,甚至愿意出二十块钱,只是请陆允川他们分自己半份。

闹闹哄哄里,周抗美喝的大醉,赵炳亮和小廖也喝了不少。他们明天能在易乌休整一天,而陆允川他们明早就要坐长途客车去静波了。

今晚就是几个人的最后一顿饭。

虽然只相处了两天,但周抗美很喜欢陆允川,平时在车里侃大山,天南海北的话题陆允川居然都接的住。

另一辆车的司机赵炳亮对戴裕迟看的也很顺眼,说家里的小子平时沉默寡言的,如果能像戴裕迟这么外向活泼就好了。

喝的高了,赵炳亮又非要拉着戴裕迟拜把子,直接把几个人整得哭笑不得,没想到平时憨厚少言的炳亮叔喝多了是这幅样子。

晚饭一直吃到了七点出头,陆允川帮着小廖把周抗美和赵炳亮扶回了供销社的招待所才结束。

这里是面向供销社员工内部的,把两人扶进了房间,陆允川他们就得离开。

离开前,趁着小廖不注意,陆允川在周抗美床头放下了下午买的三条香烟。

虽然这趟车沈建刚说要负担一切费用,但周抗美的人情陆允川也还是记得的。开大车的司机基本烟不离口,他也就只买了三条好烟,算是略表心意。

从招待所出来,沿着大街又走了十几分钟,顺着下午张国胜给的地址,他的家已经遥遥在望。

到了地方,三个人看见的不是旅馆,反而是一间小卖部——“胜利小卖部”

带着鲜明的易乌特色,这间小卖部是个小二楼,楼下的门面很大,面阔两间,一间的门板被拆下来,当成了小卖部的摊位,一间却是门板紧闭,不见其后的内容。

“老陆,咱们被晃点了吧?张国胜那个浓眉大眼的,没想到也会骗人啊......”

戴裕迟站在小卖部对面,探头探脑的看着这小二层楼,最后一拍手:

“行吧,趁着时间还不晚,咱们再去找住的地方吧。”

三个人正想转身,突然从小卖部里走出来一个青年,他看着破衣烂衫的三人先是一愣,又仔细打量了一遍,才冲着小卖部里边喊:

“哥,哥!”

随着他的喊声,张国胜就从小卖部后边的一扇门里钻了出来,看见陆允川三人,他咧开了嘴,上前紧紧握住了陆允川的手:

“允川啊,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这话说的热情万分,却又少了那么点儿情商,让陆允川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反应。他也只能岔开话题:

“张老师,您这边不是说开的旅馆吗,我们一时还没敢认。”

听了这话,张国胜没说什么,他的弟弟倒是笑了。他从小卖部里拿出一个大牌子,上边写着“住宿”两个大字:

“家里边客房不多,今晚都是我哥的朋友住,所以我就把牌子给收了。”

几个人有点尴尬的寒暄几句,张国胜兄弟俩就热情的把三人迎了进去。

从小卖部狭窄的通道挤过去,进了那扇小门,陆允川才发现这座二层小楼原来别有洞天。

进了门,就是一个宽敞的小院,小院的里侧还有一排平房。其中一间应该是大堂,堂屋里,一张大圆桌上居然摆着火锅,桌上已经坐了七八个人,周康他们四个年轻人也赫然在座。

又是一阵介绍寒暄,张国胜对着爸妈介绍着陆允川,他显然很看重陆允川的做客,居然是搞了一个挺像模像样的家宴。

家宴上鸡鱼肉蛋俱全,在这个年代想整治出这么一桌吃食,能看出张国胜是花了大力气的。

据周康说,张国胜还专门用自己珍藏的两瓶瓶好酒去和邻居换来了一块猪肉和一只鸡,就是为了招待陆允川。

这份热情和真挚让陆允川他们感动不已,连连表示愧受。

张国胜这个人果然是带着一些读书人的憨直,面对陆允川的谦辞和感谢,他直接挥手打断,说陆允川不仅帮他证明了清白,更重要的是还挽回了他的文学梦想,这点比什么都重要!

那对小偷夫妻把他那个装着小说草稿的信封扔进了墙角的杂物堆,如果不是陆允川提醒,他可能还察觉不到草稿丢了,更别提费劲吧啦的找了好久才失而复得了。

饭桌上,张国胜说的句句泣血,但张家的一些人面色都有些奇怪。

从之前的聊天里,陆允川已经知道,张国胜下乡回来后,家里是想让他跟着做生意的,并不支持他的文学梦想。

奈何老张一门心思写小说,不结婚、不学习怎么做生意,父母、弟弟苦劝良久都没用。

看着张家人奇怪的面色,还有嘻嘻哈哈为张国胜叫好加油的周康等人,陆允川也越来越尴尬。

他只能环视着四周,希望能找到一点儿能聊的来转移话题:

“张老师,您家还干手工作坊呢?这么厉害!”

院子的一侧有一个棚子,棚子下边的一台机器让陆允川有些眼熟。

它是被人用一些废旧材料自己组装的,一米多高,浑身都缠着电工胶布和铁丝。

粗犷的外形里,各类组件杂乱排列,隐约能看出传动系统、压力系统的影子。

这种“废土朋克”风的机械装置陆允川简直太熟悉了,前世拍“世界易乌”的城宣片时他还在易乌的一座博物馆里专门拍过这样的装置。

这是一台纽扣压膜机,利用热能在有机亚克力材料上压出纽扣形状,后续还有抠槽、抛光、打孔等等模组一起。

改开初期的易乌,有超过几百家小作坊就是靠自己拼凑出的压模机,用卖纽扣挣下的第一桶金。

不过眼前的这个铁家伙还是和记忆里的装置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难道是张家兄弟自己手工攒的一架原始款?

左右没什么合适的话题,陆允川干脆就指着这台似是而非的装置,开口笑道:

“张老师,您家的这是一台纽扣的压模机吧?我今天逛街时看过类似的......”

话音未落,张老师没有什么表示,他弟弟张国利的眼睛却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