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164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2章 问盐

三日之后,刘兴基身体刚刚见好。就纵马带着刘正一行十几骑,直奔最近的刘庄盐场。

刘兴基纵马踹入,大骂道:“钱独眼,你给我滚出来。”

片刻之后,盐场中灶丁,盐丁,各式人员都涌出来。但一见是刘兴基,都不敢妄动。

一个独眼龙被所有人簇拥着出来。

色厉内荏的大喊道:“刘铁枪,你,你,你做什么?”

刘兴基没有废话,挽弓射箭。只见长箭一闪,钱独眼仰面倒地。众人大惊,以为钱独眼已经死了。却见钱独眼被人搀扶起来,头上发髻整个被铲下来了。

“钱独眼,你另外一眼睛也不想要了吧。”

“刘老爷,刘大人,刘英雄,”钱独眼立即跪下来,磕头如捣蒜,说道:“我错了。我错了。”

刘兴基翻身下马,向钱独眼走过去。

盐场所有人都如潮水一般排开,让出一条路。

刘兴基一人独行,如千军万马。即便瘦骨嶙峋,外人也不敢直视。

刘家兄弟乃是辽东将门出身,个个弓马娴熟,不下任何女真猛将。否则刘兴祚也不可能屡挫后金,让皇太极恨之入骨。

刘兴基上了年纪,又大病一场。一身功夫剩下不到一半,但一人一骑,横扫庙湾,积威所至。似乎让人想到了十年前,那个时候,刘兴基只带了两三个家丁,流落此地。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基业。

“老钱,咱们也是老相识了。我病了,你有别的心思,我不怪你的。”刘兴基拍着钱独眼的脸,说道:“但教你个乖,等我死了,你再作妖,我没有死,就乖乖的给我跪着。”随即重重一巴掌拍在钱独眼的脸上,钱独眼被扇出两米,牙齿乱飞。

“听清楚了没有。”

钱独眼脸中寸余,重新跪到刘兴基的脚下:“听,听,听,清楚了。”

刘兴基随即转过头,笑得好像是一个老仆,说道:“公子,你要做什么,钱独眼会帮忙的。”

钱独眼脸肿的一只好眼,也睁不开了。努力表达出笑意:“是,是,是,都听公子的。”

刘正看着刘兴基,心中满是兴奋。

他忽然发现,庙湾之行,最大好处或许是眼前之人。

刘正身边将领。刘节虽然勇猛,但到底是野路子出身的。

刘越虽然不错,作为刘超家丁出身。但比起明末最残酷战场中锤炼出来的刘兴基差太多了。

有些东西,刘正可以通过兵书去学,但有些东西,必须要人教才行。

刘兴基就是这样的人。

“就请盐场中,经验最老的老师傅。来给我讲解一下如何制盐。”

睁不开眼的钱独眼满脸吃惊,暗道:“就为了这个,至于吗?”

*******

“就这样,制盐分为,晒灰取卤,淋卤,试卤,最后才是煮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师傅说道。

刘正思忖半日。慢慢理出头绪了。

他才知道,煮盐为什么需要这么多草料。因为会需要用灰来制卤。

在他理解中,卤水其实就是盐度更高的海水。

古人并不是傻子,直接煮海水,会有大量的燃料浪费。所以才有这样的步骤。

本质上,就是用各种办法将海水中的水分,给分析出来,留下盐分。

晒灰取卤,与淋卤都是这样的。而试卤,就是测试卤水盐分。将石莲子(南方常用的一种莲子)三枚置于竹管中,两端用丝帛封住,让莲子不得逸出。将竹管投入卤水中。

这种莲子入水则沉。

用之试卤水盐分。

竹管竖起,是上,竹管横浮,为中,竹管沉了,是下。煮盐一般用上卤。

至于煮盐,就不必提。

但也是因为如此步骤,很多盐都是黑色的。有些苦味。

“老师傅,可有知道福建晒盐法?”

老师傅如数家珍的将晒盐法,说了出来。

本质上,与煮盐法,有同,也有不同。前面还是制卤。在海上挖出洼地,等海水退潮的时候截留,然后开始晒。

将海水制成卤水。在太阳好的时候,引出来晒。一日一夫可得二百斤。

而且因为没有晒灰制卤的步骤,生产出来的盐,草木灰比较少,呈现白色,看上去要比煮盐好一些。

老师傅最后评价道:“那可比煮盐方便多了。”

“那为什么不用晒盐法?”

老师傅见刘正好说话,也放开了,咧开没有门牙大嘴,哈哈一笑,脸上沟壑横行,眯得不见眼睛,说道:“你这后生,怎么说傻话?盐场产盐多少,费力不费力,关我们什么事情?”

“怎么不关你的事情?朝廷征盐不是每户都有定额。多产出来,你们就能休息了?”

“后生,你说什么梦话?”

“多产盐,上面就能让我们歇?你做什么春秋大梦。那些老爷们,见我们歇一会儿,就好像抢了他们的钱,偷了他们媳妇似的。”

“最省事的是老老实实按照流程来。”

至于盐苦不苦,黑不黑。

关他们这些人什么事情,他们反正不吃自己盐场的盐。他们想要盐,自己稍稍搞一点,还是很简单的。

刘正不由自嘲。

“是我傻了。”

当科技进步,与普通劳动者没有任何关系,傻子才有心思去改进工艺。

当科技进步,非但不能给普通劳动者带来好处,反而带来坏处。那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了。

“但世间,不该是这样。”刘正心中暗道。

到此,刘正来到庙湾的目的已经达成。

手中有大量第一手资料。

确信自己的方案没有问题,

但想要做成这一件事情,几个方面必不可少。

首先是钱粮。

没有钱粮,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但是这方面袁家可以提供支持。现在还没有算多少。但钱多就多做一点,钱少就少做一点。

其次是人力。

这也毫无问题,而今大明天下,什么都缺,就不缺饥民。

最后,是大明朝廷的支持,最少是名义上肯定。

大规模开荒,是决计瞒不过人的。各方利益都要平衡好,很多事情,成事很难,想要败事,却很容易。

刘正心中暗道:“袁师叔,到底有没有将这潭水摸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