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旨授太子正字

长安西北,

泾州。

大秦皇帝薛举率领陇右精锐一路南下,侵入泾州,主力屯于安定县之折墌城,前锋向高墌城逼近。同时左右两翼,轻骑抄掠扶风郡和北地郡。

关中震动,长安不安。

百姓骚动,东西两市粮店排起长队,粮价飞涨,朝廷下令开常平仓放粮抑制粮价。

西讨元帅秦王李世民也在这此时,迅速赶到了豳泾边境的长武城。

军旗猎猎,

长武城筑于隋开皇中,为边关要塞,其西便是浅水塬,秦朝大将蒙恬和太子扶苏筑城于浅水塬,便是高墌城。

李世民抵达长武后,便不顾风尘仆仆巡视城防。

“长武城周长五里,城墙基宽三丈,顶宽七尺,高三丈,垫土夯筑,东、西、北各一门,南门两座,

城壕深五丈,阔三丈。”

李世民登上城门楼,长武城雄踞塬首,面临泾水,俯瞰通道,是长安北面门户。

“集结了多少兵马了?”

大唐对外号称是秦王李世民统兵十万迎击薛举,但实际上李世民手里并没有这么多兵。

薛举这次是倾巢而来,不仅主力杀入泾州,而且还分兵左右两翼,轻骑袭击扶风和北地两郡,大唐不得不分兵堵截,同时又还得面对河东刘武周、洛阳王世充,以及山南的朱粲等势力。

甚至是京北的稽胡部落虽在年初进犯时被重创击退,但也还得防范。

“我们在泾州豳州集结了四万人马了,”行军司马殷开山在旁答道。

“不够,”李世民摇头,“薛举来势汹汹,兵锋正锐,其麾下多是陇右精骑,我们四万人不够。”

他指着长武城,“东南旷原,西北大谷,城系土筑,不能坚固,必须深沟高垒,加固城防,增建瓮城,加深城壕,角楼也要增加。

在周边,也要增加堡塞、烽墩。

我们要增加明碉暗堡,城壕要遍设尖桩鹿砦,严加防守。”

“还有,让民夫加紧运输粮草箭矢入城储备,”

殷开山皱眉,“薛举不过隋朝一校尉,用不着如此畏惧,他敢深入腹心,我等正好将他一战灭之。”

“不可轻敌。”

李世民虽然年轻,可却并不轻敌。他清楚知晓,薛举的军队,大部份都是隋朝的陇右军,拥有大量骑兵,实力强劲。

而他手上现在只有四万人,尤其是缺少骑兵。

若是在浅水原这样开阔的平原作战,李世民并不觉得有多少胜数,何况薛举的兵力,是他的三倍。

殷开山出身陈郡殷氏,是隋朝秘书丞殷僧首之子,殷开山在隋朝为太谷县长,政绩挺卓越。太原起兵后,他被征召为李渊的大将军掾,后调入李世民的元帅府任长史,破长安后,赐爵陈郡公,升丞相府掾,

如今是吏部侍郎的殷开山,是李世民的心腹,参谋预略,多有倚重。但殷的短处是他出身文官,在隋朝做了两任县长,虽然太原起兵后,跟着李世民从平西河,又西进略地扶风,南渡渭水击败卫文升,攻入长安。

殷开山参谋辅佐还是不错的,甚至他还曾奉李世民招抚流民很有成效,可还是不能掩盖他并不擅长军事这一弱点。

李世民挂帅招讨,李渊给他安排的长史是宰相刘文静和司马殷开山。

但现在刘文静却不在前线。

李世民的表舅公,内史令窦威新逝,李渊把纳言刘文静急召回长安,这让李世民现在少了一个重要的辅佐。

面对兵锋正锐的薛举父子,

去年曾经击败过薛仁杲一次的李世民没有轻敌,薛举薛仁杲父子以勇武闻名,而他们统率的秦军,实是隋朝的陇右边军。

那是当年灭吐谷浑夺伊吾,威震西域的那支陇右边军,兵强马壮,不得不小心谨慎。

长武身后就是长安,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离长安仅三百余里了。

这里绝不容有失,

李世民来到前线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全力加固长武城,加紧在这里屯粮。

此外,泾州城、高墌城也绝不容有失。

高墌城若失,长武也能独存。

“须立即派兵增援泾州,并增兵高墌城。”李世民沉吟后下令,“长平郡王何在?”

身披银甲的长平王、刑部侍郎李叔良上前,

这位是李世民的堂叔,李虎之孙,追封郇王李祎长子,宗室近支。李祎是李渊的亲六叔,已经去世,生有六子,伯仲叔季德幼。李叔良是家中老三,李渊不久前册封太子,并分封世民、元吉为秦王、齐王时,还同时册封了九个宗室郡王,

其中就有长平王李叔良、新兴王李德良兄弟俩。

做为关陇名门子弟,李叔良也是擅骑射懂兵法的,李唐开国也是立了不少战功。

虽算不是什么上将,但毕竟是自家人。

“请长平王立即带兵前往泾州镇守。”

“骠骑将军刘感,”

“末将在。”

“命你为泾州镇将,协助长平王镇守泾州。”

“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坚守泾州,城在人在。”

李世民给两人分兵八千,要求就一个,守城。

刘感是一员猛将,是匈奴人,北魏高昌王刘丰的孙子,隋朝时就是禁军将领了。选他协助李叔良,就是倚重他的统兵经验。

李叔良做为宗室郡王坐镇,再配一个猛将协助,只是守泾州城应当够了。

毕竟李世民亲自坐镇长武,相隔并不算远。

“殿下,属下愿意前往高墌城镇守。”殷开山主动请缨。

但李世民却没答应,殷开山虽是行军司马,但统兵非他所长,他望向八大总管,刘弘基、李安远、慕容罗睺、刘世让、丘行恭等。

“安定道行军总管刘世让,”

“末将在。”

“命你率本部五千人前往高墌城驻守,骠骑将军刘宝为你副将。”

刘世让和刘宝是兄弟俩,隋朝末也在扶风郡拉起一支人马,后来归附李渊后,还主动请缨平定唐弼的余部,他们手下五千人,基本上就是他们自己的部众。

李叔良、刘感率八千人镇守泾州,刘世让、刘宝兄弟俩率五千人镇守高墌城,李世民自己则率丘行恭、慕容罗睺等镇守长武。

四万人就顶在泾、豳之地,死守住通往关中平原的通道上。

李世民要求就一个,深沟高垒,守城不出,耗。

耗到远道而来的陇右边军断粮,耗到他们锐气全无。

“谁敢擅自出战,斩。”

军议结束,

李世民仍站在长武城头,披甲的秦王府典军、内侍省内给事、汶江侯、柱国张阿难上前,这个嘴上无须的宦官,从背包里拿出焖烧杯。

“殿下一路奔驰,一到长武就忙于军务,连饭都顾不上吃,赶紧喝点肉粥吧,”

李世民接过,杯子打开,里面一股肉香扑面而来。

“好香,”

张阿难给李世民把焖好的肉粥倒在杯盖里,把折叠的不锈钢勺子展开,李世民接过,就站在城头喝起肉粥来。

“嗯,这路上跑了两个时辰,肉粥却焖到恰好,软烂,却又很鲜嫩,如晦送我的这个焖烧杯还真是不错。”

李世民年纪轻轻,可常领兵在外,饥一顿饱一顿的,这胃很不好,现在有了这个杯子,随时随地能喝上口热乎软烂的肉粥,还真是很不错。

他曾经有过衣不解甲、马不停蹄的连续追击敌人几天几夜的经历,拿下过一场场辉煌的胜利,这胃却也熬坏了。

热乎软烂的肉粥下肚,顿时让胃暖暖的,很是舒服。

李世民不由的越发佩服那个能制出此杯的人,他先前也找过长安的优秀匠人,让仿制此杯,结果却都达不到这样的焖烧效果,让人失望,也越发让他佩服李逸的师傅李老道,

居然能用天外殒铁炼制出此等神奇的不锈玄钢,

可惜这个了得的老道居然死于一场暴雨后的垮窑,

还有那个李逸,一手瘦筋体真的很不错,虽然看的出还欠些火候,但已经很不错了,可惜他没接受自己的招揽,不愿入秦王幕府,或许是书令史之职太低,可他的出身,也不可能说直接征辟他为官吧,既非名门出身,又如此年轻,还没有名声。

吃着肉粥,一时不免思绪乱飞。

他又想到那天临走时,那个年轻人送给自己的丹药,他身边有带随从医师,但李逸这年轻人是真不错。

等打完这仗,

再去御肃乡找他聊聊,若真有实才,自己保举他个从九品的秦王府参军事,也并非不行。

长安。

万年县衙里,

法曹孙伏伽正伏案奋笔疾书,他正在给天子上书进谏,

他进谏三策,

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天下,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不闻其过。臣劝陛下虚怀纳谏,开不讳之路,选贤任人,励精图治。

其二,百戏散乐,本非正声,隋大业天子就是贪图安逸享乐,官场淫风四起,是王朝灭亡的征象,劝告皇帝不要沉迷于声色犬马,要雅正社会风气。

其三,性相近,习相远,隋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皇帝身边的人乱国,因此,皇帝要慎重挑选皇太子及诸王身边的人,防止身边的人误国坏事。

这进谏三策的最后一条,还特意引用了李逸的三字经,为此在谏书最后,他还把李逸这个道士还俗的乡下村长的特别事迹报告天子,说李逸帮扶村民,又义建小学,甚至还写出三字经的事迹报告天子,谏书后还附上了那天他从李逸那要来的那十二张瘦筋体三字经大字。

这篇谏书洋洋洒洒写了万字,

送呈到太极宫李渊御前,李渊看后,大为高兴,“这个孙伏伽不愧是考中过进士的人,又是从小吏做起,对隋朝之所以亡国看的很透彻啊,这样的人朕要重用。

裴监,你现在就替朕拟旨,擢升万年法曹孙伏伽为从五品御史台治书侍御史,赏绢三百匹,再把孙伏伽的谏书京司百官传观。”

说完,李渊又看着随谏书呈上的李逸瘦金三字经十二句,

“这字确实不错,铁划银钩,充满傲气,能写出这样的字,和作出这样的三字经的人,居然是个才十六岁的年轻人,还是个刚还俗的道士,”李渊捋须感叹。

裴寂陪坐在皇帝旁边,

这位尚书右仆射、知政事的魏国公,深得皇帝宠信,赐田千顷,食邑三百户,长安豪宅一所,织物四万段。

皇帝甚至只呼其为裴监,从不直呼其名,经常拉着他一起坐御榻,满朝文武无人可及。

“此子确实不俗,在乡下做个村长有些可惜了,臣建议陛下可以特旨授他东宫司经局太子正字,”

裴寂早从皇帝刚才的表情神态和语气里,看出皇帝对那个年轻小道的赏识,也就顺着提出要授个官职。

太子正字,不过区区从九品上,其职事也仅是负责东宫藏书的校刊。

毫不起眼的清闲职务,一般都是给那些贵族名门大家子弟做起家的台阶,清而不要,但对于那个乡下小道来说,这就是极大的恩赏了。

直接就一步为官,甚至进了太子东宫,对才十六岁的李逸来说,应当是能让他受宠若惊的吧,这也算是鲤鱼跃龙门了。

若是那小子懂事知恩,以后自己倒是可以考虑栽培一下。

“嗯,太子正字,倒是挺合适的,过两年让他给承宗讲讲三字经。”

太子李建成今年二十九,结婚却比弟弟李世民还晚两年,取的是小他十岁的五姓女,荥阳郑家的郑观音,今年建成的嫡长子,也是李渊的嫡长孙李承宗才出生。

“赐绢二十匹,赐掖庭宫女一人。”

李渊的掖庭宫中,许多宫女都是籍没入宫劳作的罪官家属,实在是太多,衣食之费,固自烦多,李渊现在也开始将一些宫人赏赐给自己的元从禁军,或是宗室贵族官员们,甚至是把一些前朝罪官家眷,赦免其罪,放还亲族,以拉拢那些名门贵族。

太极宫里宫女上万,李渊也都是从前朝继承的,不少年纪也大了,放免些宫人,没家人的婚配禁军,或是赏赐给臣子,有家人的回家,也算是一项德政。

“裴监啊,一起北海泛舟,弹琵琶喝酒。”李渊拉起老伙计潇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