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开眼界
马蹄寺门口,
李逸不由的感叹,不愧是皇家敕建寺庙,雄踞神和塬畔,圈地三百余亩,临山望水,景色怡人。
塬上塬下还有良田三千余亩。
山门前报出下院当家慧了的名字,立马有知客僧客气的将他迎进寺中。
再见面,慧了仍是一件红色僧袍,脚踩人字木屐,笑起来跟弥勒佛似的,第一次送货非常顺利,十斤腐竹十斤油豆腐,李逸还额外赠送了老豆腐嫩豆腐各十斤,素鸡、千张各两斤,希望以后能够扩大供货单。
“今天有大施主来布施,寺里会准备素席,”慧了提了个要求,想让李逸教寺里做素席的和尚做腐竹和油豆腐泡,就昨天王里正家吃的那几道菜。
“没问题,”李逸一口应下,“素烧腐竹、豆芽炒豆泡、腐竹炒木耳、三鲜腐竹煲、豆泡汤,就这四菜一汤?”
“辛苦你了。”
李逸跟着慧了来到寺院的厨房,厨房很大,马蹄寺有僧人一百多,寺中还有许多净人,也就是奴隶。另外还有不少在寺中借住的修士、读书人、挂单僧人等,
寺中香火兴盛,来上香的人也多,尤其是初一十五。
马蹄寺的厨房名为香积厨,长安的寺庙厨房都叫这个名字。
“你可知为何叫香积厨?”慧了问。
李逸只知道唐朝神禾塬下有个著名的佛寺叫香积寺,安史之乱时,这里爆发了著名的香积寺大战,唐军和叛军投入三十万人在此互砍,从白天砍到了日落,从南天门砍到蓬莱东路···砍的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势均力敌,双方在伤亡了超半数人马后,依旧是死战不退,奋勇向前,堪称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奇迹,
最后是唐军依靠数量优势险胜,顺利恢复长安,这一仗,唐军斩敌6万,俘虏2万,但双方保持了一比一的交换比。
不过李逸之前打听过,此时神禾塬下还没有建起香积寺。
“香积厨源自《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居士病了,佛陀派弟子们去探病,维摩诘居士借机宣讲大乘佛法,临近中午,舍利弗动了个如何吃饭的念头,居士骂他,你是求解脱的,怎么能念念不忘吃饭?既然你想吃饭,就给你吃从没吃过的饭。
居士凭借神通,到遥远的香积佛国,向香积佛求来一钵米饭,馥郁、清冽的饭香,弥漫整个城市,饭看起来虽少,却使在场的大众都得以如愿满足,不少人因香而悟道。
从此,寺院都把厨房改名为香积厨,希望弟子能够因饭香而悟道。”
故事听起来很不错,
不得不说这年头,寺庙的和尚们是最会讲故事的一群人。
寺中弟子能不能因饭香而悟道李逸不知道,但他所知道的是,长安各大寺院中都有香积厨,但香积厨并不仅仅是厨房,
事实上,现在大多数寺庙,香积厨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放贷。
和尚们不纳赋不服役,魏晋以来还大肆经营工商,上到帝王下到百姓,大量施舍,寺庙的财富积攒迅速,总不能放着生锈着,于是就会借贷。
厨房跟外面来往是最密切的,于是香积厨慢慢就成了寺庙放贷的地方,放的贷称为香积钱。
当然,佛法不可沾染铜臭,所以这香积钱的本金唤作“功德”,利息唤作“福报”。
越大的寺院,香积钱利息就越低一些。
隋唐官府的公廨贷,就是衙门公款借贷,月利百分之八,年利一倍。而香积钱利息相对少些,比如马蹄寺就是一座大寺,他们的香积钱,福报一月是四分,比如借一百贯,一年期,福报就是四十八贯。
寺里还有质库,也就是典当,和尚把质库称长生库,典当放贷叫长生钱。
名头一个比一个好听,
但利息一点都不少,欠寺庙的钱那叫欠佛债,一般人是不敢赖的。
马蹄寺所属的三阶教,在当今佛家各派里,是最世俗化,也是搞钱最厉害的。
慧了带着李逸来到香积厨,立马就有知客僧迎了上来。
“师兄,是借贷还是存钱?”
慧了道:“这是罗家堡李村正,给香积厨送菜来,我请他顺便教火头几道新的斋菜。”
那和尚跟李逸打了个招呼,“原来是罗家堡李村长,失礼了,若是李村正手头有闲钱,可以放到我们香积厨,我们替你放贷,按时给你利息。”
李逸才知道,原来寺庙并不全是用自己的钱放贷,他们早学会了空手套白狼。
那些王公贵族、地主豪强、大小官员们也会把一些闲钱存到寺庙,交由他们去放贷,自己按时收息。
寺庙从中赚取息差,而那些贵族官员则轻松省事。
许多来寺里上香的贵人们,其实并不全是来烧香拜佛的,而是来存钱收息的。
那些平民百姓来寺里,则大多数是来典当借贷的。
大家不过都打着烧香拜佛的名头。
以佛之名,
干的都是最俗的事。
那位知客僧还给李逸开出不错的存钱利息,月利三分。啥也不用管,一年就有百分之三十六的利息,本金安全,利息可靠。
李逸相信,马蹄寺不仅有四分息的一年贷,肯定也还有更高息的短期贷,甚至利息更高的无抵押贷等,当然,某些钱存多的大户,存钱利息肯定也更高。
不过他现在既没钱放贷,也不需要借贷。
慧了找来香积厨里负责做饭的火头,
那火头更是肥头大耳,手底下几名管事僧人,厨房里还有许多净人,也就是寺中奴隶。
他对于李逸送来的腐竹、油豆腐泡等新菜,并没有置疑,毕竟是下院当家慧了带来的人。
在厨房转了一圈,
李逸对这个厨房挺惊叹,地方很大,不仅有洗碗、洗菜的石池、石槽,而且做饭用的是四口大铁锅,
其中最大的一口锅,达到了惊人的五尺口径,深两尺多,火头说煮一次饭需放五包大米,两千斤水,可供千人食用。
是庙里每年重要庙会、布施活动时才会启用的。
据说饭熟后,锅底沉结一层锅巴,酥香可口,还是本寺特产之一。
李逸打口七印锅,都费一头牛,这么大的巨锅,得费多少头牛啊,不得不说是敕建皇家寺院,就是有钱。
在几道菜的做法先详细的教了一遍,然后把腐竹、木耳泡发着,李逸便跟慧了先去寺里参观。
这寺占地几百亩,不过好多地方都还空着,但毕竟曾是隋朝皇姑出家之处,还是能看出不少地方的不凡。
光是那数百年的银杏树,就有十几颗。另外寺里还植有樱花树上千棵,据说到了春天樱花树盛开的时候,一点不输于长安城里的青龙寺。
看着马蹄寺如此壮丽,再想想无极观。
相距不过数里地,可这边是红红火火,圈地几百亩,还有三千亩田地,僧侣过百,奴仆成群,佃户众多,放贷收租还接受布施日子滋润无比,反之无极观破坏荒废,老道一死,他被迫还俗,这无极观就断了传承,直接成了民宅了。
只能说和尚们会讲故事,会包装,不管啥教派,人家都给你描绘一个美好的来世,什么信我佛得正果入西天极乐世界,什么因果报应,
道士们就很少这样,他们寻找洞天福地修行,求长生、求升仙,一心要证道成仙,根本懒得管你别人信不信,别来打扰我最好,爱信不信,甚至死道友不死贫道。
道家求长生,佛教修来世。佛家总说解脱,道家却修安乐。
道士们只顾自己,当然还是和尚们更有市场,人家还掌握着金融业呢,放现代,老美掌握金融的那个民族,在老美都是太上皇,你老美骂天骂地骂总统都没事,但你骂犹就不行。
李逸记得昨天王里正的话,
主动向慧了提出,要布施。
慧了带他到无尽藏院,这里有僧人接受布施。李逸先是按一等的布施了三十六钱、三斗粟,然后又额外的布施了一百钱。
僧人写下李逸的名字,
“我们马蹄寺信奉三阶宗,信行禅师当年创立三阶宗,将佛教按时、处、人分三类,每类又分成三阶,信仰世界众生无不为佛,谓之普佛,提倡苦行忍辱,见人不分男女,一概行礼,谓之普教。
我三阶宗推行无尽藏,主张众生应行布施,了却前生的宿业。无尽藏,种子多少者,法别有两,一者田无尽,供养众生,日日不断;二者种子无尽,此明能施人,日日布施,相续不尽,是无尽藏。
施舍钱帛分为三分:一分供养天下伽蓝增修之备;一分以施天下饥馁悲田之苦;一分以充供养无碍······”
李逸听来听去,觉得这和尚这套说辞很厉害,给寺院布施钱财,就能了却前生宿业,布施还可以每天缴一点,寺庙接受这些布施统筹使用,用这本金放贷收息,修补佛寺,买田救济孤贫,
它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把信众财产分别用于法事和慈善的分配人。
最特别之处在于,他们收的布施不是直接拿去修佛寺、救济孤贫,而是要先放贷收息,买田出佃收租,
那个和尚又跟李逸声明,说他布施的钱粮,若是有急需时还可以取回。当然,这个没有利息的。
这个布施无尽藏院的钱,跟交给香积厨放贷的钱,是不同的。
总之,李逸也是大开眼界的。
他觉得如今布施给无尽藏的钱,要是能够计算利息,那才是真牛,平时一点点的捐,用时取出,或老了取出养老,那岂不成了统筹养老保险?
不过明显三阶宗并不会做这种事,所谓急需时取回,也未必就真能取回。
但三阶教的无尽藏这套,把仁慈虔诚的布施,向世人和寺院的布施混淆一起,其价值功效却是倍增。
引的民间信者无数。
再回到香积厨,李逸指点伙头僧,用泡发好的腐竹、木耳等做了四菜一汤,慧了尝过后,说还是李逸昨日亲手做的更好。
火头僧等几位执事僧尝过后都对腐竹、油豆腐这新食材十分满意,觉得做出来的斋菜确实很好,让李逸以后长期供货,并愿意当天现结钱,价格就是斗米换一斤腐竹或豆泡。
从香积厨离开,李逸问要不要再给香积厨火头僧回扣。
胖胖的慧了笑着说不用,他自会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