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远和近
一个上午2人轮流去叫卖,2人都累的够呛。
方谷从包袱里拿出钱,数着:
“一个上午就卖了35块钱,除去成本,咱们能赚13块钱。”
田昌佳激动的说道:
“这么多?太好了。”
他感激的说道:
“多亏了安哥借咱们本钱,不然都没办法拿这么多凉鞋来卖。”
......
作协中午准备的午饭,竟然有土豆炖牛肉。
虽然每人只能打到一勺,里面基本都是土豆,但是土豆炖的软烂入味,格外的好吃。
关键是大米饭管够。
莫伸放开了吃,一连吃了3大碗米饭,他说道:
“还是大米饭吃的香。”
李安更是吃了4碗米饭,引的牛书强说:“老李,咋看不来,你这么能吃呢。”
李安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来到这个年代后,他变的越来越能吃。
刚来那阵子,他最多也只能吃下4个白面馍,到后来,他能一顿吃5个。到现在,他能吃下6个。
牛书强说:
“老李,咱们是不是要找机会好好吃一顿,庆祝你成了作协成员。”
陆遥赞同的点头:
“庆祝是要的,老李可是咱们之中,第一个省作协成员。”
李安笑着说:
“没问题,今晚,我请客。”
吃完饭后,李安刚回到招待所,姜欣就前来敲门。
李安打开门,请她进来:
“姜欣同志,你有什么问题,就问吧。”
姜欣拿出一个本子,问道:
“李安同志,你是怎么想到要写出《热爱生命》这首诗的?”
李安说道:
“当时,我在读高中,天气很冷,我却穿的单薄,每顿饭也只有2个高梁面馍,可以说是吃不饱,穿不暖。但我坚信未来光明值得期待的,就有了这首诗。”
姜欣是出生干部家庭,从小就没有缺过吃穿。但当了记者后,她接触到了“穷人”,知道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所以,李安口中的艰苦,她是见过的。
姜欣眼神复杂的看着李安:
“李安同志,你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坚持创作,真是了不起。”
李安轻轻一笑:
“我创作也只是为了只饱饭。”
这是这个年代崛起的大多数作家的想法,他们最本质的渴望,就是用文字让自己过得更好。
莫岩后世就说过他是“为一天三顿吃饺子的幸福生活而写作”。
于华说他是“为了进文化馆摸鱼而写作”。
姜欣接着问道:
“你写《草房子》的灵感是来自自己的小学生活吗?”
李安反问道:
“你的小学生活是怎么样的?”
姜欣回忆了一下,说道:
“我是在一所市立小学读的书,母亲每天都会接送我,也没有人会欺负我。”
姜欣看了《草房子》后很感动,但是却没办法切身体会到里面描述的学校生活。
甚至,因为她小学生活的单调,她向往其中的学校生活。
李安说道:
“这写的不仅仅是我的小学生活,而是许多人的小学生活,许多人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姜欣点点头,她说道:
“难怪,这篇小说有那么多人喜欢。”
2人一问一答,过去了一个小时,姜欣合上本子,心满意足的说道:
“谢谢您,李安同志,我的问题问完了,”
.....
下午,作协组织的活动,是在一处大厅里,听陕北的诗人分享自己的诗歌。
不感兴趣的作家,便可以随意活动。
李安和莫伸都不想凑这个热闹,但是牛书强非拉着2人过来。
牛书强说:
“老李,你不仅仅是咱们《延河》的优秀作家,还是优秀诗人,这种场合怎么能少了你。”
莫伸一眼看破了这家伙的目的:
“我看你是想凑热闹,但一个人又无聊吧。”
牛书强见莫伸猜出了他的小心思,也不害羞:
“你们在招待所也无聊,还不如一起去看看。”
一行人,刚进到里面,就听见一个人在念诗:
“在这最后的一刻,我竟能梦见;
“这荒芜的大地,生出了一根绿草.....”
有人鼓掌:
“好诗,用黑夜比喻困境,绿草从黑夜和荒芜中破土而出,象征着一切困难都会被克服。”
有人附和:
“我在这首诗上感受到了力量。”
念诗的中年人喜不胜收,他谦逊的说道:
“诸位谬赞。”
一人小声的说道:
“比李安同志的《热爱生命》差远了。”
一人惊喜的说道:
“李安同志过来,我们听听他有什么新诗,能分享给我们。”
众人都纷纷看向刚进来的李安。
那刚才念诗的中年人尴尬的立在原地,他恼怒的盯着李安:
“都怪这小子,突然进来抢我风头。”
他脸上挤出勉强的笑容,朝李安说道:
“李安同志,你来的刚好,我分享完了一拙诗。接下来,就请你给我们分享分享您的佳作。”
牛书强说道:
“老李没准备诗,他是陪我来看看的。”
牛书强没想到会遇到这种场面,早知道,他就不拉李安过来了。
那中年人笑眯眯的说道:
“李安同志的2首诗,可都是难得的佳作。他随意现场做一首,想必,也值得我们学习。”
这中年人显然是想难为李安了。
牛书强烦躁的说道:
“写诗,哪能现场写的,不都是要润色。难道你的诗,不用润色吗?”
李安拉了一下牛书强,平静的对中年人说道:
“随便作一首的确值得你学习。”
他向前跨一步,沉稳的念道: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
这首诗念毕,现场变得极为安静,能来这里的大多数都是诗人,或者是对诗歌有兴趣的。
他们能清晰的感受到这首诗的美。
一人嘴里不停地重复念这首诗:
“你看我是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妙啊,用“距离”阐述在视觉变换的不同感受。”
那中年人脸色惨白,这首诗比他写的好太多了。
牛书强阴阳怪气的对中年人说道:
“老李的诗,你再学习,也写不出来。”
这中年人羞愧的从这里逃离。
众人从这首诗中回过神来,完全没有在意中年人的离去,纷纷对李安说道:
“李安同志,你这首诗写的真是妙。”
“李安同志,你是怎么想到这首诗的?”
李安拱手:
“多谢诸位的喜欢,还请不要因为李安扰乱了活动,请下一位同志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诗。”
有了李安的珠玉在前,余下的诗人都面面相觑不敢上去献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