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从1977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3章 入股卖凉鞋

王琼华想了想,决定先回去问问女儿的意见。要是女儿有想法,她就在中间牵线。

她正想着,一个妇人悄悄的走到档案室。

这妇人笑容满面:

“琼华,我来看看你。”

王琼华白了她一眼:

“看什么看,天天见,有事就快点说。”

这妇人凑在王琼华耳边,一边说,一边看向李安。

她想要王琼华帮忙约李安出来跟她的侄女见面。

王琼华黑着脸说:

“不行,我不能替李安同志做主。”

她还没给女儿介绍李安的,这家伙竟然想截胡。

这妇人无所谓的说道:

“那我就亲自去问问李安同志。”

这妇人来到李安身边说道:

“李安同志,我有个侄女,特别喜欢你的小说。她是售货员勒,要不你两见见?”

李安愣住,这还有人介绍对象相亲了,他连忙说道:

“抱歉,我明天好去省城开会了,一时间回不来。”

乔洁跑过来说:

“徐婶,李安暂时没时间,你过段日子再来。”

她拉着徐婶就往门外走。

徐婶回过头:

“李安同志,等你回来,我在过来,我侄女特别喜欢你的小说。”

王琼华闻言,心里更焦急了:

“我得赶紧去问问女儿,别到时候,让人截胡了。。”

李安松了一口气,继续窝在位子上看书。

......

下午,唐文就买好了一张卧铺票拿给李安:

“票是明天中午的,下午到省城。”

他塞给了李安一叠钱:

“小子,要是有机会就买一瓶上好的西凤酒回来。”

李安收下钱:

“唐大哥,我一定尽量帮你带瓶回来,不过你知道的这票不好弄。”

唐文说:

“我知道,要是买不到,就算了。”

2人聊了几句,李安离开办公室,回到档案室。

在档案室的门口,他看到了方谷和田昌佳。

方谷比上次见他时,变的更黑了:

“安哥,我遇到了田昌佳,我两就商量着,来看一下你。”

田昌佳拘束的站在门口,朝李安微笑。

李安说:

“等我一下。”

他进到里面,跟王琼华告了假,跟方谷和田常佳勾肩搭背的走出了文化馆。

李安问道:

“方谷,你的凉鞋卖的怎么样?”

方谷感激的说道:

“多亏你指了个地方,上次的凉鞋全卖完了。”

李安替他感到高兴:

“不错,接下来,准备继续卖凉鞋吗?”

方谷看了看一边的田昌佳,说道:

“我准备和昌佳2人一起卖。这样一个人在巷子里看货,一个人去揽客,更安全。”

李安点点头,望着田昌佳。

田昌佳说道:

“家里光干农活挣的工分,也只够一家人勉强吃饱。”

“方谷说他一天就能挣几块钱,我想挣点钱,让父母吃点好的。”

李安说:

“既然决定了,你们就加油干,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挣到钱的。”

他想了想,又说道:

“方谷,你买凉鞋的路子靠谱吗?”

方谷说:

“我认得一个鞋厂的工人,他帮我从内部买,不用票。”

李安知道在明年之前,各地都几乎没有什么小作坊,只能从这些国企中拿货。

但是等到明年的文件一发,各地就会立马冒出各种小作坊。

到时候,赚钱的路子也多了起来。

李安压低声音说:

“这种路子不稳,最好能一次多买点。”

有时候工厂会突然严打工人倒卖的事情。

方谷也知道,但是无奈的说道:

“我没多少本钱,家里人还是想我待在家里,等公社的岗位。”

李安想了想说道:

“我给你们100块,算我入股,你们想办法多囤点凉鞋,夏天肯定是不愁卖的。”

方谷意动,他一直想多囤点鞋子卖,但是又担心亏掉李安的钱。

他犹豫的说道:

“这万一货让人没收了或者卖不出去,就血本无归了。”

李安说:

“没收了算我的,风险咱们一起担着。”

见李安这般说,方谷一咬牙:

“行,安哥,就听你的。”

李安说:

“你们可以把凉鞋放乔有为的房子里,他在运输公司。”

方谷是个行动力强的,拿到李安的钱就带着田昌佳去想办法买凉鞋去了。

接着,李安继续回到档案室摸鱼。

......

次日,是个阴天。

在出发前,李安来到邮局寄出了写完的《红高梁》,他不确定这本小说是否能够发表。如果不能,他还准备了另一本小说。

寄完小说,李安提着行李来到火车站。

夏天的火车站,除了到处飞的蚊子,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混合臭味。

尤其是,候车室和购票厅。

李安不敢去候车室,直接来到了站台,找了地方蹲着等火车。

在一堆等火车的旅客中,有几个不合群的汉子,在左顾右盼的靠近旅客,像是再做什么交易。

在时代的潮流下,李安能感受到,火车站这里的二道贩子越来越多了。

而且,他还看到一些二道贩子还结交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对他们睁只眼闭只眼的。

要是给的多,工作人员还专门会提醒二道贩子有人来查,替他打掩护。

一股“干什么,不都是为了赚钱”的洪流,正缓缓袭来。

车站里多了个报摊。

这是铁路机关专门增设的岗位,随着中专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岗位已经不够了,只好新增岗位。

现在还能“子承父业”。

要是再过几年,知青大规模返城,岗位稀缺起来,想“子承父业”都难了。

负责摊位的是2个面容青涩的青年,一男一女。

这2人尴尬的站在摊位后面,不敢去看前面的顾客,他们羞愧自己的岗位。

在他们看来,在这里买报纸,就等于“投机倒把”了。

不少穿着衬衫的青年聚在摊位周围。

有的会顺手卖上一份报纸,到火车上面打发时间。

一名青年拿着《陕北日报》,感叹:

“《延河》销量突破了10万份了,了不起,咱们陕北的报纸也算是崛起了。”

另一青年说:

“这多亏了《草房子》,也就是生命诗人李安,不然这《延河》哪会销量这么好。”

有一青年反驳:

“我到觉得《草房子》写的一般,完全比不上他上一本《棋王》。”

又有一女青年反驳:

“我倒是更喜欢《草房子》,尤其喜欢里面的桑桑,性格率真可爱。”

有人喜欢《草房子》,也有人讨厌《草房子》。

这里的青年们围绕这篇小说纷纷的议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