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模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主编简介

张劲松(1966— )

女,心理学博士,医学(精神病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首任),临床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首任)。

生长于北京,小学就读于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初中和高中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99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进入精神卫生研究所(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任精神科住院医师,1992年考取王玉凤教授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儿童气质。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专业);2000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接触到当时较前沿的儿童自我调控研究,回国后开始相关的研究。2002—2006年在职攻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并获得博士学位(基础心理学),师从导师孔克勤教授,继续深入研究儿童自我调控。

1995年7月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保科(现名为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曾任儿保科副主任、主任十余年直至2017年10月卸任。在儿保科有20年的工作经历,通过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和带教进修等多种形式,培训了众多儿保领域的专业人员,提升了儿科医师对儿童心理常见问题的诊疗能力,尤其对新华医院儿保科在心理问题/障碍的评估和诊疗技能方面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同时担任临床心理科主任期间,带领临床心理科医师开发的心理评估方法至今仍大部分被儿保科使用。

2007年12月创建了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2018年底成立了临床心理学教研室。带领临床心理科的年轻医师服务从-1~100岁全年龄阶段,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为特色,着重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精神障碍、心理创伤共病的诊疗领域开展研究并服务于临床。

临床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儿童气质,引进了1月龄至12岁的儿童气质评估方法和青少年气质评估;第二阶段为儿童自我调控;第三阶段涉及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失调、聚焦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共病的冷漠无情特质。承担多项研究,发表论著100余篇。主编多部专业书籍,包括教育部规划教材《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和《0—6岁儿童社会情绪发展指导》。

现主要学术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儿童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心理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与临床心理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第四届精神卫生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EMDR)中国负责人,EMDR亚洲委员会副理事长。

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委员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与行为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组长,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