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认亲
王子强是客人,被让到炕上中间的位置。
他脱鞋上炕直接跪在炕上,冲着王守道和杨莹嗑了三个头,有些激动的说:“爸、妈,大姐已经认我当亲弟弟了,我是她的亲弟弟,你们就是我的亲父母,这个家也就是我的家了,哥姐和妹妹也都是我的亲人,以后我一定会常回来的。”
一点准备都没有,他们俩被王子强吓一跳。
东北这块儿是有认干亲的。两家关系好,喜欢人家孩子,口头上认亲,大人之间默许了。
有的称呼干爸干妈,有的也不叫,就是这么一说,总归是比一般关系要近很多,但不具备法律效率,也没有扶养责任和赡养义务。
王子强认亲应该属于这一类,但首先得有一定的前提和感情基础。突然出现这么个人,一点底细都不了解,也没有两个家庭的交往过程,见都没见过,稀里糊涂的就认爸认妈,很难让人接受的。
王守道赶紧起身把王子强扶起来。想了想说:“我就叫你小强吧,今天我代表我们全家首先向你表达感谢!要不是你及时的把玉梅救上船,后果不堪设想,很可能就回不来了。救命之恩,不光是玉梅,我们全家都会永远记着的。你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王子强不好意思了,他还是头一回看到王守道这样郑重其事情真意切的感谢人。“爸,看您说的,我不是正好赶上了吗,这说明我和大姐有缘,也和咱家有缘,不用放在心上,都是自己家人是不是?”
王守道心想,这孩子这么义气吗?危难之际奋不顾身的救人,这说明品德好,可是,救人就要认亲,说不过去呀,有点义气过头了吧,难道说京城人都是这样的性情吗?
刚才王子强已经介绍了自己家的情况,还真是缘分,要不怎么就是他这个外地人碰巧把王玉梅给救了呢。若是王子强大,王玉梅小,说不定还能千里姻缘一线牵呢。
“小强,你看,你家在京城,离得也很远,我有工作还脱离不开,等以后有机会了,一定会带着玉梅去你家登门道谢。我们也随时都欢迎你回来做客,住多长时间都行,可以把这儿当成你的家……”
王子强痛快的说:“爸,你放心吧,我一定经常回来的,我愿意在咱家呆着。爸,妈,先吃饭吧,大家都饿了,咱们边吃边说……”
王子强殷勤的给王守道和杨莹夹菜,样子那么自然真诚,就像自己家的孩子一样,真不是虚头巴脑的瞎谦让。
还让大姐拿个空碗,把鱼头夹到碗里,放到杨莹跟前,杨莹最爱吃鱼头,不过,那时候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鱼,除了家里来客人,大家能跟着吃点好的。
话还得说清楚,吃了几口菜,王守道又说:“小强啊,那个……叔也看出来了,你是一个好孩子,我和你婶也很喜欢你,可是,你是有家有父母的人,认亲这事还是应该征求他们的意见的,你就在这儿多玩几天,认不认亲的先不忙,咱们从长计议……”
杨莹怕王守道再说出什么难听的话,偷偷的拉了他一下,给他使了个眼色,让他别往下说了。
杨莹心想,王子强虽然说话唠嗑看着挺老道的,可毕竟还是个半大的孩子,一时心血来潮的要认亲,就含了呼哧的答应得了,不能让孩子热脸贴个冷屁股。
口口声声说是全家的救命恩人,人家要认亲却推三阻四的,像话吗?就咱这个穷家,人家能图意啥?就是这孩子古道热肠,没啥心机。
再说了,京城离这儿这么远,人家还能总来呀,时间长了,备不住就忘了这茬儿了。倒是咱们不能忘了人家孩子的这个恩情才对。
杨莹说:“你看,小强这孩子刚来,就知道我喜欢吃鱼头,还是咱娘俩知心。正好咱家男孩少,老天爷又给我送来个儿子,我可有福喽!”
王子强乐呵呵的说:“妈,我会常来看你的,来了就给你买鱼吃,我保证。”
王玉菊抢着说:“还有罐头,罐头比鱼好吃。”
王子强打包票的说:“行,哥知道你喜欢吃罐头,不但给你买罐头,还给你买新衣服,省得你总拣二姐三姐穿剩的。”
“真的呀?太好了,还是我小强哥好。那啥,等放假了我领你出去玩,有一个贼好玩的地方,一般人都不知道。”
王玉菊也没啥好东西可回报的,只能当个导游,另外,出去玩也不能白玩呀,小强哥这么大方,总得给自己买点好吃的吧。
王玉梅撇了王玉菊一眼说:“你就知道玩,不趁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有你后悔的。”
王玉菊不以为然的瘪瘪嘴,冲大姐扮个鬼脸。
七八年,刚恢复高考,就业渠道还不只是上大学这一条路,企业招工的门槛没那么高,工人子弟不是接父母的班,就是进地方企业,集体企业,人们的认识还没那么紧迫。
王子强接过大姐的话说:“小妹,大姐的话可不是瞎说,以后哇,真就要比学习了。“知识改变命运,就要成为现实了。对了,后天就是高考了,王铎,你报考了吗?”
王子强知道自己的前身当年没有报考,但现在有变化了,他都能重生变成别人,也不那么肯定了。
王铎摇摇头说:“没有,我学习就一般,我们同学有上五年接着学一年的,参加明年的高考。我就想着下乡了,现在下乡也去不成了,也得走这条路了,明年再考吧。”
看来,历史还没有改变,除了他这个不速之客以外,还都是老样子。
王子强说:“这样也好,还有一年的复习时间,能准备的充分些,把握就更大了,一定能考上的。”
王铎苦笑了一下,“一年能学咋样呀?我数学不行,作业都是抄同学的。自己学,也没有老师教,考大学没啥希望,顶多考个技工学校。”
王王守道责怪的说:“我就说让他再读一年,他偏不听,要下乡,现在说什么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