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太后恕罪,是朕鲁莽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杨善李贤,你们还有脸回京?

杨善?

李贤?

他们还有脸回京?

朱祁钰听到这两个人名字,恨不得当场冲进两人家里把这两个人的脑袋给拧下来。

一个是堡宗回京的最大功臣,苟且偷生回京后,天天想着喜迎堡宗回朝,为此甚至不惜变卖家产,以财示好也先,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单枪匹马以口舌之利说动也先归还堡宗,打了朱祁钰一个措手不及。

一个是在景泰朝屡次加官进爵,最后却密谋夺门之变,事后位极人臣,还出了一本《天顺日录》专门黑他朱祁钰,说他不忠不孝,不仁不悌,荒淫无度,秽乱后宫,如今堡宗夺门,那叫神器正位,端本澄源,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景泰一朝,别的贡献没有,光养了一群白眼狼。

尽管朱祁钰心中对二人嗤之以鼻,然而落于明处,也不过是风轻云淡的一声“喔”罢了。

食指轻敲木椅,神色淡然道:“两位老大人,依尔等之见,该当如何?”

王直目露一丝狠戾,“弃君如弃国,按律当斩。”

好一个当斩。斩了好,斩了就没后面那么多屁事了。

然而胡濙却是劝阻道:“殿下容禀,土木堡之败非二人之过,且朝臣多有空缺,善、贤二人又才干颇佳,宜令人将功补过。”

难得两位老大人竟有意见不同之时。

朱祁钰沉默不语,只是食指敲击节奏愈疾,半晌后,方才慢悠悠道:“自马顺一事后,朝会经几日休沐,久不上朝,必有其乱。明日卯时,京官来朝。宣读阵亡将臣之谥号,亦将朝中各职升补名单传令百官。另着杨善李贤来朝,孤要亲自问问二人土木堡一事缘由始末。”

“臣谨遵殿下令谕。”

朱祁钰起身,亲自将两位老大人送出本仁殿。

甚至还轻握胡濙右手,以手轻拍其手背,眼中带着一丝愧色,有感而发道:“孤初掌监国一职,能力庸贫,经验浅薄,万赖有两位老大人相助,才使朝堂无忧。大宗伯,大冢宰,二公无愧我煌煌大明顶梁柱也。”

一句话说的胡濙和王直又红了眼眶。

士为知己者死,殿下以国士待臣,臣又怎敢不以国士报之。

“孤今日就在本仁殿中处理朝政。大宗伯谥号一事,什么时候拟完,差个人送来便是。累大宗伯劳心,孤已是羞惭难当,再累大宗伯劳形,孤……孤有罪于社稷。”

“殿下!!!”胡濙哽咽着就要下跪,却被朱祁钰一把扶住。

仁厚温醇道:“胡公王公,孤方才所言,皆发自本心。以后见孤,万万少些繁文缛节。孤,于心不忍。”

最后两位老大人是相互搀扶着走出紫禁城的。

朱祁钰在二人身后,目送二人远去。

男女有别?孤看也没什么不同嘛!你们想要的情绪价值,孤不光要给,还要拉满,甚至要溢出。

……

回到本仁殿中,秉笔太监兴安支了一张案牍,方便朱祁钰处理政务。

本来王振死后,应该是提督太监金英主管内廷。只因当时自作聪明将朱祁钰拦在午门外,当天就被孙太后剥了提督太监一职,打发去神宫监管理太庙香火去了。

其实孙太后本不至于如此大发雷霆,打骂两句即可。但后来郕王孝心一献,孙太后是越想越气,一贬再贬,殿下宽宏大量不与你这奴才计较,可哀家只是一小肚鸡肠的妇人。殿下受的委屈,哀家替他来出。

没当场打杀金英,已经是孙太后宽宏大量了。

此举也是杀鸡儆猴,免得宫里有些不开眼的奴才,不把殿下当殿下。

兴安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伺候朱祁钰愈发恭敬谦卑。

兴安为人唯谨慎,作为景泰一朝最得宠的太监,竟然在夺门之后没遭到英宗清算,本就是一件极其了不得的事。

往深里想一步,细思极恐。

但景泰期间,兴安执掌内廷,无王振之专权,无金英之敛财,在改换太子一事上,身先士卒,作为景泰帝代言人,逼百官写请命书,又见其忠心。

总体来说,朱祁钰觉得兴安这人算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典型代表,谁在皇位他就效忠谁。敢抗事,但不效死忠。

在朱祁钰这里没有所谓的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虽然兴安忠心难比成敬,但无奈他手中棋子实在捉襟见肘,用好了也是一柄快刀。至于他在效忠他的同时亦效忠孙太后,作为宫内太监,皇家大过天,也无法苛责。

而且朱祁钰也需要兴安这个双向效忠的大太监作为他与孙太后链接的纽带。有些事他不好摆明了跟孙太后讲,就得靠兴安传递信息。有些话他也不好直接问孙太后,就需要从兴安这张嘴中知道孙太后的动向。

一番权衡利弊,用兴安是利大于弊,所以朱祁钰也对兴安多有照拂动作。

兴安也是投桃报李,对朱祁钰已然当成半个陛下来伺候。

在朱祁钰批阅奏本之时,就安安静静地在旁边看着,既不动嘴,也不动笔,将原本属于司礼监的批红权完完全全地让给了朱祁钰。

可以说是朱祁钰在收拢皇权的路上走的最容易的一步动作。

俗话说,女人当家房倒屋塌。那太监治国,能有什么好下场?

朱祁钰最反感的就是明朝皇家亲手培养起来的那些权宦。

说句最诛心的言论,同样搜刮民脂民膏,文官起码还有个九族可以诛,有所忌惮。

宦官?宦官有什么?

无妻无子无女,无父无母无祖,就留下一条半残之躯,贱命一条,有什么顾忌?但凡给宦官收税的权利,他们是真敲髓吸骨,把百姓的皮都给扒下来一层。

同样是竭泽而渔,文官还讲究一个可持续性细水长流,而宦官完全是冲着断子绝孙去的。

万历一朝派宦官所收的矿税银,所激发的民变,几乎是大明历朝之和。

兴安能主动让出批红权也算是有先见之明,免得到时朕亲自来收,场面弄得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