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界的金融大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定窑 三

张克明自以为是的据理力争,他说按照古代定窑的烧造工艺应该是覆烧,而这只定窑粉盒却是正烧,“所以我对这只定窑粉盒的真伪还是存在疑问。”

“厉害!”

就连齐德利都暗赞张克明的博闻广识,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张克明所说的正烧覆烧,讲的都是定窑产品在入瓷窑后烧成的工艺。

正烧就是以瓷器的圈足坐落于瓷窑的托板上,以盘子碗茶杯大小罐子为例,这也是最正经的摆放方式,故而称之为正烧。

而将碗碟之类的扣过来,以瓷器的口沿绝接触托板,这等于就是反过来了,被称之为覆烧。

覆烧工艺从古至今使用的都很少,只有定窑系才如此。

而覆烧也是大家对定窑瓷器鉴别的重要特征!

现在向涛的这只定窑大粉盒就没有覆烧的特征,张克明自然不会承认,广大爱好者也不会承认!

张克明的小徒弟丁强看师傅侃侃而谈,理论知识一套一套的滔滔不绝,他心里佩服的不得了,内心发誓一定要好好的和师傅学,把他的本事都学到家!

其他爱好者们也是对张克明佩服的不得了,果然是博物馆出身,太厉害了!

齐德利悄声和向涛说:“这倒是个大问题,我也没法为你辩解。”

这次辨别真伪已经可以算是学术交流,所以向涛并没生气,他起身后先是夸了张克明两个疑问提的好,观察的特别仔细、脑子里的学问也足够多!

“不愧是老法师!”

张克明还摆出一副高人模样:“就事论事,绝不针对谁。”

向涛定了下心神开始了辩论。他说定窑的覆烧工艺很出名,几乎可以说古玩爱好者人人都知道的。

不过要提醒大家一句,定窑就是在北宋最鼎盛时期,也并不是全部产品都采用覆烧,谁要是这样想就有点思想僵化了。

向涛还举了例子,比如说玉壶春瓶子梅瓶,这两件品种都是口小肚子大,上轻下重,要是也采用同扣过来覆烧。

那么在窑炉内熔融瓷化的时候,瓶子必然会承受不住本身的重量而软趴倒塌。

还有花口的盘子碗也没法进行覆烧,因为在口沿刮去多余的瓷釉就很费时费力,根本不划算。

“所以定窑产品并不全部采用覆烧工艺。”

向涛的话有理论也有实际距离,不少人听了频频点头,认可了向涛的说法。

这番话一出,刚才张克明言语中定要产品必须要有覆烧工艺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

“那么定窑独特的覆烧工艺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向涛继续科普。

这可是非常难得的学问,而且还是免费的,一干爱好者都聚精会神的在聆听。

向涛微笑着说此事很简单,自然就是忙不过来的时候,穷则思变吗,都忙不过来了有脑子自然会想到要变化。

那么定窑什么时候产品最火火爆?

自然是在北宋时期工艺大成,名气最响,产品被北宋皇宫收纳之时!

“这个道理很浅显,诸位只要想一想都能明白。”

站起来的向涛看到,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听懂了。

接着上文向涛继续:定窑是从唐末就开始建立,到五代开始水平逐渐提升,一直到北宋工艺大成!

那么一开始的定窑难道就采用了覆烧工艺不成?

不是的,一开始的定窑还是采取正常的正烧!

向涛随后举起自己的那只粉盒说道,“我这只粉盒断代为五代末到北宋初,那时候的定窑烧造工艺还是普通的正烧,燃料也是木材。

综上所述,我的这只粉盒完完全全附和定窑的历史,它就是到代的真品!”

好容易等到了帮腔的机会,元本善大赞向涛说得好,浅显易懂非常有说服性!

爱好者们也是对向涛羡慕嫉妒。羡慕的是向涛理论知识的深厚,这些理论在实战中就会化为眼力。

嫉妒的是向涛今年才十五,玩收藏的时间才刚刚开始,他这一辈子要霸占多少上好的藏品,别人还活不活了?

齐德利也在帮助向涛,他笑问提出两个疑问的张克明:“你服不服?”

“我还是有点不服。”张克明的理由是:“古董毕竟需要实战,也就是需要权威人士的眼力鉴别,理论再好也是白搭。”

一说到权威认为是,旁边的丁仁和马上想起上回他和向涛打赌时,作为权威人士的魔都博物馆瓷器组的主张徐斌。

那家伙就住在淮海路的三层阁,距离城隍庙自行车只要十分钟的路程,要是能喊他过来鉴别下,一定能做到一锤定音!

丁仁和在张克明的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张克明的眼睛立即就亮了。“阿涛稍等,我找博物馆的权威过来。”

张克明打电话去了。。。。。。

还有好戏,茶馆里的爱好者们越发高兴,纷纷招呼茶馆经理老朱给自己添上白开水,继续坐等。

茶客不走,茶馆绝不会撵人的,此乃茶馆的老规矩。

一直从解放前干活到现在的老朱,自然也秉承了这个理念,他还笑呵呵的为大家添茶倒水。

轮到为向涛这一桌倒开水时,老朱还夸向涛年纪轻轻,水平不得了!

看到老朱,向涛马上就想起了昨晚上杨卫国的嘱托,煤炭销售问题。

再一想现在定窑粉盒的鉴别最要紧,煤炭的事情等临走前再问不迟。

张克明电话结束,再次走到向涛身边郑重申明,不管这只粉盒是不是定窑,但他承认这是件北宋时期的老东西,这是无可置疑的!

“现在我们俩的争论就是,这只粉盒子到底是名门出身的定窑,还是普通人家的磁州窑。”

这么一说,向涛倒是真正的佩服张克明,他也很客气的说:“互相探讨,有争论是正常的。”

也就慢慢的两支烟的功夫,茶馆里走进来一个中年人,向涛一看果然就是上博瓷器组组长徐斌。

这位50出头的中年人一进门,目光寻找到张克明,立马就急吼吼的追问:“定窑呢,在哪里?”

当向涛小心的将定窑大粉盒捧到茶馆门口张克明这一桌,徐斌的眼神扫过后反而立马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