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美术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浅谈17 18世纪欧洲美术之“学院派”

欧洲美术学院的学院派,不得不聊起意大利这个地方。16世纪下半期,以罗马为中心的意大利美术领域,是一个“混沌时代”,文艺复兴盛期时代后的落寞感,样式装饰的异军突起与政教势力的审美取向更迭…这段历史太漫长,暂不展开。

“学院派”一词,其实是以不成文的形式而出现的。也就是一开始没有关于“学院派”的叫法。是后人为了方便抽象出这个概念而进行的民间命名。

欧洲最早的博洛尼亚美术学院(英译),约于1590年完善。在建院初期,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对于该学院未来的方针、教育对象、执行法则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于是就出现了以色彩派、素描派、雕塑派、哲学派等等相争的辩论场面。因此,“折中”(折衷)的概念应运而生。

学院派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衍生品,却存在着种种与文艺复兴大相庭径的艺术思想。例如它们提出关于“正统”的法则——使他们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现实主义美术的干扰,并力求摆脱巴洛克艺术的程式。他们提出相应的法则即: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威尼斯画派的色彩和柯罗乔的沉重与典雅等。但艺术家的艺术思维总是具有多面性,此时的学院派虽然从纲领上进行了划分,在绘画的实践与操作中,无法摆脱那个时代相争相融的趋势。

卡拉奇三兄弟与格·列尼、多明尼基诺等作为学院派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群体。用自己的审美标准企图将年轻艺术家们引向重素描而轻色彩的古典主义美术道路。但在绘画题材上选择了宗教与神话,大部分舍弃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生活,加上经验上的缺乏,还有当时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的卡拉瓦乔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学院派的艺术道路日渐狭窄。

文昭

2024年记于闽都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