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社会环境变革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当今世界,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影响下,不仅是社会生活与经济方方面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国际环境也日趋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民粹主义、单边保护主义思潮暗流涌动,特别是近年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导致世界经济持续陷入低迷期,全球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受此影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转型和蜕变,给教育界提出了新的课题。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世界各国经济层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和人口红利让我们在前一轮的全球经济大发展阶段充分抓住了全球要素分工合作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了国家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然而面对当前国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中出现了部分岗位缩减或挤出现象。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总量矛盾和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加大,企业倒闭和裁员时有发生,传统的就业渠道受到很大冲击,就业市场压力凸显。
其次,随着社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在金融、科技和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行业不断优化升级,创新型行业纷纷涌现。特别是新科技带动了中国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催生众多中小微企业,并成为我国当前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8月召开的“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10年增长2.7倍。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达6.2%,比2012年年末高0.9个百分点,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中国每千人企业数量为34.28户,是2012年年末的3.4倍;2021年中国日均新设企业2.48万户,是2012年的3.6倍。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都源自中小企业。2021年中国“四新经济”新设企业383.8万户,占新设企业总量的42.5%。此外,中国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99.8%,吸纳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79.4%。可见,中小微企业既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物质产品和服务,也是中国吸纳和调节就业的“蓄水池”。中国的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也显示,中小微企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80%。2021年中国私营个体就业总数达到4亿人,较2012年增加了2亿多人[3]。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信息还指出,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是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2021年对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超过了58.2%。超八成中小微企业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中。可见,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之一[4]。这一新态势凸显出中国就业市场劳动力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面对新技术、新动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就业市场变迁,中国就业市场结构矛盾出现诸多新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通过知识传递和人才输送既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和创立,同时也可以助力中小微企业潜力的发挥,推动中小微企业的繁荣发展[4]。
综上所述,面对技术变革、就业市场变迁,大学生创业及相关创业教育对于我国促进和创造更多灵活的就业机会、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推动国家产业升级、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创业提供新岗位,通过创业消化新技术、新动能带来的新需求、新机遇,可能是未来有效解决中国就业市场的总量与结构矛盾的一把金钥匙。而为当今各类创业活动输送知识、提供生力军的高等学校,其大学生创业教育如何发挥好孵化器作用则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