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将会话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广义论证研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更有利于提取论证规则,进一步完善广义论证的本土化研究方法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首先,对比广义论证理论和会话分析的一些基本立场,讨论会话分析在广义论证研究中的应用可行性;其次,基于广义论证理论及其本土化研究方法论,结合会话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一种有利于论证规则提取且实操性强的广义论证数据处理与分析程序;再次,分别通过一个机构性语境案例和一个日常语境案例的分析,演示这种数据处理和分析程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最后,对比广义论证的本土化研究方法与语用论辩理论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广义论证的本土化研究方法和传统论证研究方法的特点。
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导论。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广义论证理论诞生的理论背景和研究现状,探讨了广义论证理论在论证研究发展潮流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广义论证的本土化研究方法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概述了广义论证的本土化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遭遇的挑战,分析了广义论证研究现存问题的可能思路。
第二章是广义论证理论。广义论证理论是论证的描述性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以鲜明的本土化特征著称。第一节是常人方法学与广义论证理论。这一节主要分析广义论证理论与常人方法学的理论联系,便于更加准确地理解广义论证理论的价值和意义。比如,鞠实儿教授曾表示,广义论证是日常说理方法。常人方法学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批判为广义论证理论的本土化研究方法提供了依据。这一节将基于常人方法学分析广义论证理论的创立背景,讨论广义论证理论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基础。第二节是广义论证的内涵。广义论证是按规则给出语篇来实现说理功能的方法,实现说理功能是目标,符合社会文化规范是前提。广义论证具有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由不同层次语篇块组成复杂的论证结构。广义论证理论坚持描述性的研究方法,要求摒弃客位研究立场,尽力揭示论证的本土化特点。第三节是广义论证的本土化研究方法论。这一节考察了广义论证的本土化研究方法论及其面临的问题。广义论证理论提出了以“五步法”为核心的本土化研究方法论,从低层级语篇块到高层级语篇块的“升阶分析”是广义论证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思想,但有关论证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方法和程序还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希望通过引入和借鉴会话分析来发展和完善广义论证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第三章是会话分析。顾名思义,会话分析是对会话活动的分析。会话分析起源于社会学,尤其受到了常人方法学的影响,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第一节是会话分析的内涵。学界对会话分析的理论渊源有社会学和语言学方面的争论,这一节从社会学,尤其是常人方法学的角度考察会话分析,其研究基础是会话的序列组织。会话分析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秩序,研究目标是揭示人们构建社会秩序的方法。第二节是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会话分析在方法论上坚持彻底的描述性研究方法。通过一套转写方法和工具将录音和视频材料转写为文本材料是会话分析处理数据的重要特征和优势。该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保留会话互动的实际过程和相关细节。会话分析基本遵循“描述—归纳”研究程序,从典型案例出发,总结归纳出常规的会话模式。第三节是会话分析的核心议题。序列组织的特征是会话分析的核心议题,相邻对的优先性组织和序列组织的扩展结构是序列组织研究的重要议题。这一节主要梳理了相邻对的优先性组织的行为和结构特征,以及关于序列组织的扩展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四章是面向广义论证的会话分析。会话分析为广义论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解决思路和分析工具。这一章主要探讨如何将会话分析应用于广义论证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研究程序和技术手段。第一节是会话型论证模型研究。这一节主要介绍基于北美交流理论的会话分析与广义论证的跨学科研究成果。萨莉·杰克逊(Sally Jackson)和司各特·雅各布斯(Scott Jacobs)对会话型论证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会话型论证模型,会话型论证模型体现了会话分析在论证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但他们对抽象理论模型的追求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第二节是会话分析在广义论证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这一节通过对比广义论证理论和会话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考察会话分析在广义论证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会话分析和广义论证理论都将人们的互动方法作为研究目标,都基于描述性的本土化方法论立场。会话分析的转写方法可应用于广义论证数据处理,会话序列的组织特征为广义论证的形式结构和功能结构分析提供了资源。第三节是会话分析在广义论证研究中的应用。这一节主要讨论了会话分析在广义论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首先,广义论证运用会话分析的转写方法转写和处理数据,将语料按实际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转写成为可供分析的文本,并根据广义论证研究的需要进行编号处理。其次,重点探讨如何运用相邻对的优先性组织和序列组织的扩展结构特征分析广义论证的数据。由于每个层次的语篇块都具有“主相邻对—扩展成分”结构,因此,对每个语篇块的分析都可按照形式结构分析、功能结构分析、论证规则分析的程序进行。形式结构分析主要揭示主相邻对和扩展成分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功能结构分析主要揭示扩展成分与主相邻对的功能关系,论证规则分析主要分析支持或制约论证目标实现的行为规范和功能规范。
第五章是案例分析。这一章通过两个案例演示基于会话分析的广义论证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展示广义论证理论,尤其是本研究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在揭示论证的目的性、主体性、社会文化语境敏感性与动态性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和优势。第一节是日常语境的会话型论证研究。其中的案例来自日常语境,是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网络红人罗永浩和王自如之间的一场网络直播辩论。其中的案例所发生的语境并没有严格的机构性制度的规范约束,论证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建构语境并采取相应策略来实现或阻碍论证目标的实现。第二节是机构语境的会话型论证研究。其中的案例来自警察执法的机构性语境,广义论证的本土化研究从社会文化语境角度为事件中发生的“反转”提供说明,揭示了论证者遵循机构性语境的重要性。
第六章是论证研究方法的比较。论证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是衡量论证理论价值的重要方面,对比分析广义论证理论与传统论证理论的案例分析能力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二者的优缺点。这一章主要对比分析广义论证理论和语用论辩理论在案例分析研究中的应用。第一节是语用论辩理论。这一节主要考察语用论辩理论的论证模型及其研究方法。语用论辩理论是当前最流行的规范性论证理论之一,其主要理论模型是批判讨论的理想模型和策略操控理论,以“论证十戒”为核心的规则体系管理论证者的言语行为,为意见的批判检验和达成理性一致意见创造条件。第二节是基于语用论辩理论的案例分析。语用论辩理论对论证实践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重构论证的分析方法,即基于语用论辩理论的模型对论证实践进行重构分析。这一节基于语用论辩理论的理论模型和重构分析方法对第五章的两个案例进行研究。第三节是比较分析。语用论辩理论致力于提出一种具有普遍合理性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广义论证旨在揭示论证的社会文化语境依赖性,二者在研究方法上并不完全相斥,可以实现良性互补。
本研究主要涉及论证理论和会话分析两大研究领域,论证理论又进一步涉及逻辑学、论辩学和修辞学三个不同研究领域,会话分析涉及社会学和语言学两大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是当代学术研究的热门,但许多盲目如笔者的年轻人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跨学科研究的挑战性。跨学科研究意味着研究者必须对所涉及研究领域的目标愿景、历史发展、知识体系、研究方法、优势和缺点等一系列问题都要有足够的把握,而这绝不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短短几年内所能轻易达成的。时至今日,论证理论和会话分析两个研究领域的许多研究内容依然让笔者感到深不可测。笔者并不希望自己的研究能挑战传统理论和方法,只希望能为论证实践研究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思考和探索。本研究虽然历经十载,但其中涉及知识较多,定有不足和欠缺考虑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帮助笔者更正错误、提升研究水平。
本书虽然只有笔者一个人的署名,但笔者绝不敢妄称这是自己一个人的智力成果。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鞠实儿教授。鞠教授对本研究的选题、论证和分析都做了大量指导工作,为本研究贡献了大量智力成果。如果没有鞠教授的鼓励,笔者可能没有信心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此外,中山大学的谢耘教授、曾昭式教授、文学锋教授、何杨教授,以及武汉大学的桂起权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的万丹教授、浙江大学的熊明辉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冯光武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的于国栋教授、厦门大学的黄朝阳教授、暨南大学的陈彦瑾博士等都给予了本研究鼓励支持和批评指正,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做出了实质性的智力贡献。还有彼时在中山大学共同学习的袁永锋、张一杰、梁晓龙、陈志喜、张晓琪、陈伟伟、于诗洋、麦劲恒、吴小花、李文巧、潘琳琦、曾欢、贝智恩、刘文和梁翰泽等各位同学也给予了大量帮助,在与他们的讨论中笔者也收获了非常多宝贵的意见。感谢所有老师和同学对本研究的支持和帮助,但笔者对本书内容,尤其是不足之处负有不可推卸的全部责任。
感谢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位同事对本研究的支持。
感谢“重庆工商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西方语境的论辩策略分析和评价研究”(2020BS14)、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后现代主义价值研究”(21SKJD085)对本研究的资助。
感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肖翀所做的细致的编辑工作。
感谢所有为本研究提供慷慨支持的机构组织和各位友人。
杨述超
2024年4月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