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发展研究:以四川地区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迈进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面临着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却长期存在总体办学实力偏弱等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之路,已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必须探究的一个新课题。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我们一方面既要看到过去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民办高等教育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办学水平等方面仍面临的挑战,只有聚力高质量发展,才能跃入新的发展阶段。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闭幕式上,教育部高教司时任司长吴岩做“锻造中国金师”主题发言,明确提出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报告深入阐述了“金师”的四大条件:政治素质强、教育站位高、国际视野宽、“五术”要求精。一是政治素质强,就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对高校发展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二是教育站位高,就是要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普及化)、锚定高等教育发展新目标(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新要求(课程思政)、把握高等教育培养新范式(“四新”)、聚焦高等教育教学新基建(专业、课程、教材、技术)。三是国际视野宽,广大教师要深切关注和研究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在国际视野中精准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四是“五术”要求精,包括:道术要精,要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学术要精,要学科深厚、专业精湛;技术要精,要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艺术要精,要有滋有味、有情有义;仁术要精,要坚守仁心仁术、以爱育爱。从2017年提出“金专”到2018年提出“金课”,再到提出“金师”;从“金课”两性一度到“金师”四个条件,推进了一场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刻变革和质量革命。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民办高校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先后经过了创建、调整、规范、发展、提升五个阶段。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民办高校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在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2024年1月25日,教育部官网发文:做好银龄教师支持民办教育行动实施工作。同时,民办高校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需要关注教师的技术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教育创新能力、跨学科整合能力和职业发展路径,通过提供培训、搭建平台、鼓励创新和开放发展机会等措施,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中国情景下,民办高校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管理创新机制,其研究成果:一方面开拓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方法研究的新领域,为民办高校人才吸引、激励与留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为民办高校的人才管理提供了四川本土化典型案例,可以为我国民办高校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智力支持,为提升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本书主要聚焦四川地区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队伍,从多个维度,特别是学校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和管理创新,促进四川地区民办高校的教师发展。本书一共8章。第1章分析了民办高校的建设背景和教师发展的政策背景,明确了研究目标、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为理论基础部分,进行了全面的文献综述,以终身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个人—环境匹配理论、洋葱模型理论以及成人学习理论为研究基础,明确了全书的核心概念。第3章详细分析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构成及特征,探讨了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详细调研了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师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民办高校教师发展影响力模型。第4至第6章,从民办高校教师吸引力、内驱力、激励力三个维度,提出了促进教师发展的提升路径和管理创新。第7章分析了教师发展的载体——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民办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建议。第8章为本书的总结与展望。

本书希望帮助民办高校更好地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支持教师发展,为民办高校提供有关教师发展的实用建议,以促进他们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罗堰

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