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
一、市场营销的定义
“市场营销”一词译自英语marketing,作为学科名词时,也译为“市场营销学”。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则译为“市场行销”,简称“行销”。现代营销之父、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一个简明的市场营销定义:满足他人的需要且自己盈利。根据此定义,市场营销不仅仅是指将产品销售出去,或是提高销售的数量,更要追求能以可以盈利的价格将产品销售出去。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市场营销,不仅仅指的是提高产品的销售数量,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义项:企业在市场中的盈利水平。要取得高盈利水平,企业及其经理人员就必须对营销活动开展卓有成效的、全面的管理。
2004年,美国营销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s,AMA)提供了一个更详尽和全面的市场营销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它包括创造价值,将价值沟通输送给顾客,以及维系管理公司与顾客间关系,从而使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受益的一系列过程。
根据此定义,我们知道,市场营销包括四个基本义项:①市场营销首先是有组织的活动,因而它需要被管理;②市场营销是创造价值的活动,这个价值既不是单独指向顾客的,也不是单纯指向企业的,而是与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联系;③市场营销的本质是顾客关系管理,而不是销售,销售是营销中需要使用的众多工具中的一种,但销售不是营销;④市场营销具有过程性,是从创造价值、沟通价值到传送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过程的组合。
二、市场营销过程要素
(一)需要、欲望和需求
1.需要(need)
就社会整体来说,需要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物质和精神的基本要求;就个人而言,需要则是指没有得到的基本的物质和精神满足的一种感受状态,如口渴时对水的需要,饥饿时对食物的需要,孤独时对交友的需要。任何一种需要没有被满足,人就可能处于不安、烦躁、紧张甚至痛苦的感受状态。需要的基本性质是它不依赖于营销活动而发生。任何营销组织和个人既不能创造需要也不能改变人的需要,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2.欲望(want)
欲望是指想获得某种满足需要的具体的物的愿望。当一个人饥饿时,他可以通过米饭、馒头、面包或其他任何一种食品来得到满足。但究竟要通过什么具体的食物来满足对食品的需要,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满足的需要——对食物的需要——是相同的。如果人们的需要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满足这种需要的载体可能不再是有形物,而是一种精神性的享受过程,比如对音乐的需要,就要通过听音乐作品来满足。可见,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通常,“无形物”表现为由某人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的一种活动(如音乐家的演奏或播放音乐)。同样的需要,可以由不同的物或活动方式来进行满足。这种满足方式上的差别,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差异。
3.需求(demand)
需求是指人们有能力购买并愿意购买某个(种)具体产品的欲望。
欲望使一个人对能满足需要的物或活动有获得的意愿,但当他能通过购买的方式来获得某种物时,欲望就成为需求了。比如,普通人在几十年前就想拥有汽车,这是欲望;但是这些人对汽车产品没有需求,因为那时普通人的收入是不能支持其购买汽车的。但是2001年后,中国市场上的汽车产品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人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了,从而具有了对汽车产品的需求。
由上述概念可以知道,任何企业要想进行营销活动,都必须以需要为前提(见图1-1)。任何营销活动都不能创造需要,也不能消灭需要;但营销活动能够影响欲望的产生,经过营销者的努力,能使欲望转变为需求;只有当人们有了需求,营销者才能将自己的产品出售给客户。因此,市场营销就是创造需求的活动,这就是所谓好的企业满足市场需求,优秀的企业则创造市场需求。
图1-1 营销要素前端
#在线视频赏析:请扫码观看视频——理解市场与顾客需求#
理解市场与顾客需求
(二)交换和交易
人的需要与生俱来,满足需要的方式也很多,但只有用交换这种特定方式来满足需要与欲望时,营销活动才可能产生。交换是市场营销活动的本质,交换的概念也是市场营销学中的核心概念。
交换(exchange)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提供某种东西作为回报,从别人那儿取得其所需要的东西的行为与过程。通过交换来满足需要或欲望,与其他能满足需要与欲望的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参与交换的每一方,通过交换以后,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任何一方的需要与欲望的满足,都不是以另一方的利益受损或受到伤害为代价的。参与交换的任何一方,在交换之后,其利益一般都能够增加,至少不会降低。因此,交换成为人类社会用于满足需要与欲望最普遍的方式。
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只有满足五个充分且必要的条件,交换才能发生:
(1)至少要有两方存在,即要有参加交易的人,自己和自己不需要进行交换。
(2)每一方都要有被对方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即有交易物。
(3)每一方都能够沟通信息和传送货物,即信息与货物能流通。
(4)每一方都可以自由地接受或拒绝对方的东西,即权利平等。
(5)每一方都要认为与另一方进行交易是适当的、称心如意的,即各方通过交换,其境况都能比交换之前得到改善。
只有具备上述所有条件后,交换才能进行。这些条件也是在现代营销中,企业经理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原理。企业经理人员对市场营销活动所实施的任何管理,从本质上讲,都是不断创造或完备这五个充要条件的过程。
交换本身是一个过程,它由一系列事件组成。即便一项最简单的交换活动,也需要参与方进行货物查看、价格谈判、转移货物和支付与结算。只有当所有参与者交换都对上述条件达成一致时,各方才会将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转让给对方,并从对方手中获得作为回报的东西,也就是发生交易。交易(transaction)就是指参与交换的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
交换实际是由交易的准备(寻找和达成双方同意的交换条件)和交易(价值物易手)两个部分组成。但是,在实际交换中,各方还需要确立一系列交易规则才行。比如,在完成已达成的交易协议前,如果任何一方反悔且对对方造成了损失,反悔一方将做出赔偿。一项交易最终是否能够完成,取决于双方对于交换是否有相同的要求,这种要求是建立在双方都想获得对方手里的东西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营销活动的实质是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和过程。交易的准备阶段正是营销者做出努力的阶段;交易是这种努力取得的结果。
交易可以以货币为媒介,也可以不以货币为媒介。经济学中也指出过,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是最方便和最有效率的交易。但实际情况是,交易如果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则主要是以货币为媒介;或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受各国货币相互之间可接受性的影响,也往往以货币为媒介。如果交易双方都不能接受对方的货币,那就不得不采用物物交易了。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或国际贸易领域,现在也经常会采取以物易物、半货币半实物交易的方式,如“三来一补”“商品返销”“补偿贸易”“反向购买”“产品回购”等。这些也就是所谓的“对销贸易”。
就营销活动而言,无论发生在哪个领域,如工商企业对顾客的营销,政治候选人对选民的营销,学校对学生的营销,营销者期待的都是能得到某种反应:期待顾客的购买,选民的投票,学生的就读。因此,营销就是诱发交换对象产生一系列预期反应的行为。
要想产生希望的反应,营销企业就要对目标顾客的需要进行了解,确定被营销的对象希望得到什么,并为之做好准备。在接近对方的过程中,营销企业要向其传达所期望获得商品的信息,并与对方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交换条件。可见,在营销活动中,营销者要与交换的对方建立某种实现交易所需的营销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一种交换双方或多方以相互认可的利益为基础而建立的相互信任、了解和关心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起来后,可以明显地缩短每次交易的谈判过程,以及避免由于需要相互防范增加约束条件而导致的交易费用的增加(如交易担保)。也就是说,交换双方具有相互信任的关系或建立起这种关系后,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换双方进行交易的时间,甚至使交易成为一种买卖双方无须再进行选择的惯例化的行为。人们所熟悉的购买“名牌”产品的市场现象,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惯例化交易。在这样的交易中,营销者与顾客都能节约精力和时间,这就出现了关系营销的概念。与关系营销相对应的在市场中随机的、偶然接触的营销方式则属于交易营销。表1-1表明了这两种营销方式的典型差别。
表1-1 交易营销与关系营销的主要区别
(三)营销对象
在市场营销学中,凡是可以用于进行价值交换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营销对象。营销对象可以是一个有形物体,如电视机、小汽车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医疗服务、教育服务、游乐活动等。在市场营销学中,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营销对象称为产品,因为产品有两种基本的形态——有形物与无形物。无形物通常习惯性地被称为服务(活动)。营销因素后端见图1-2。
图1-2 营销因素后端
作为营销对象的产品是满足需要和欲望的媒介物。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购买别人创造的产品或服务,是因为这个产品或服务可以满足其需要和欲望。一个生产产品的个人或组织,又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产品出售给别人呢?因为这个产品不能满足生产者的需要和欲望,只有将其交换出去,才能换回能满足生产商需要和欲望的别的产品或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顾客要求的是满足其需要和欲望。这就是说,产品对于购买它的顾客具有价值;而生产者或产品出售者只有售出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才能得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在市场营销中,产品对于顾客来说,是需要和欲望的满足;而对于出售者来说,是用一种价值物换回另一种价值物。在营销活动中,产品的使用价值是对顾客而言的,产品的交换价值是对生产者而言的。生产者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就是提供一个可供交换的价值。所以,无论营销者生产或经营的是什么产品、服务,都不是用来满足营销者自己的需要的。生产产品不是营销活动的目的,营销者的直接目的是交换。因此,在市场营销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定理——产品价值是由顾客来决定的!无论采用何种营销技巧,都不能使顾客接受或购买对其来说没有价值的产品。
这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营销观念:任何企业经营者的眼光,都不能只盯在自己的产品身上,而要盯在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欲望上(顾客导向)。市场营销活动也不是以产品为中心;相反,市场营销活动是以满足预期顾客的需要为中心。如果企业经营者不是这样看待自己的产品,就必定会在营销活动中患上“营销近视症”(marketing myopia)。
(四)市场、细分市场和目标市场
交换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下进行,传统的市场就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菲利普·科特勒将传统的市场称为市场地点。
买卖双方并不一定需要在同一空间聚齐后才能进行交换。比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电子商务,就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虚拟的交易空间)进行的。因此,上述概念只是描述市场空间物理性,而不能反映市场概念的全部。营销学中关于市场的概念采用的是经济学的定义:一个市场是对特定或某类产品进行交易的买方与卖方的集合。
由于采用机器大工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福特制),现代企业以极高的劳动生产率生产产品,生产具有集中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但是因为每个市场顾客的需求都有差别,单一生产一种产品是不能满足所有顾客要求的;如果按照顾客的不同要求提供每个顾客需要的产品,又不能满足成本经济性要求,这就需要将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区分开来,也就是对市场进行细分。当市场被细分后,企业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技术专长和竞争能力,选择只为其中一些细分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被企业选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那些细分市场就是目标市场。细分市场(segmentation market)和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是现代营销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范畴。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满足市场所有顾客的要求,而只能满足一部分顾客的要求。企业集中为能满足的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能使其成本经济性和顾客需求的差别性得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简单营销系统见图1-3。
图1-3 简单营销系统
(五)营销者
市场营销是交换活动。交换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与欲望。通过交换,参与交换的各方可以获得自己所需、所欲之物。但有的时候,交换的各方对于交换的态度、要求、期望等并非完全一样。此时,多个卖方可能争取与一个买主进行交换,由于买主有多个选择,如果其中某个卖主实现了交换,则另外的卖主就不可能再与这个买主进行交换。这就是说,处于竞争中的卖方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换,并期望交换能够成功;相反,对于一个特定的卖方来说,买方则不一定会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换。营销者则是指在交换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换的一方。
在交换中,谁是营销者不取决于谁是产品的出售者,而是取决于竞争在哪一方发生。当企业面临竞争时,企业(卖方)就是营销者;如果顾客(买方)进行竞争,那么顾客就是营销者。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一个企业也可以利用垄断来迫使消费者在交换中顺从它,从而使顾客成为营销者。现代营销研究的就是企业作为营销者的问题。因此,当我们说一个企业是营销组织时,就是说它在交换中要面对市场竞争。有时候,在一次交换中,可能参与交换的各方都在积极争取实现交换。这时,我们称交换的双方(各方)都是营销者,他们相互进行营销。
有了营销者的概念,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营销学结论:由于营销者在交换中处于更想实现交换的地位,因此,营销者必须在交换活动中,事先为交换成功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使预期的交换成为现实的交换。
在营销活动中,竞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营销活动的成功,也是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图1-4表明了现代营销活动中的主要力量和构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竞争会促使企业不断向顾客输送价格越来越低而质量和价值越来越高的产品或服务。
图1-4 现代营销活动中的主要力量和构成系统
#在线视频赏析:请扫码观看视频——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
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
三、市场营销的基本思想
综上所述,要从事市场营销活动,企业及其经理人员就应具备如下基本思想或观念:
(1)消费者或顾客导向。市场营销要求营销者时刻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按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因为营销发生在有竞争的情况下,作为营销者的企业必须首先准备好顾客愿意追求和接受的产品或服务,并要做出营销努力争取交换成功。
(2)活动一体化和整体性。企业从事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必须服从市场的需要。企业要按照一个统一的市场目标来规划和约束企业中不同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行为。营销绝不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事,而且是整个企业的事。
(3)主动适应环境。顾客的需求会不断发生变化,竞争者也会不断追求对自己有利的营销环境和结果,这些都不是以某个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企业必须预见这些变化,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营销方法,改变自己的竞争策略,不断地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营销活动中,企业的具体行为方式千差万别,但都反映的是对营销的总体看法或思想。我们将这种对营销的总体看法或认识,称为经营观念或营销哲学。
从企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企业的营销活动先后经历了若干不同的经营观念。通过剖析这些经营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营销活动应奉行的经营观念。
(一)生产观念(production concept)
生产观念是最古老的经营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爱的是那些随处可得、价格低廉的产品,所以经营者应该致力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销售覆盖面。这个观念的实质是卖方导向。
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需要的是价廉物美的产品。所谓价廉物美,就是便宜和大量销售的东西。遵循这样的经营观念,企业的努力方向是致力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既可以提高产量,又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奉行生产观念的组织,往往单一地生产某种产品,并希望通过扩大规模,使用效率更高的机器或用其他的方法,使产品的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同时,采用广泛的销售渠道将产品尽量多地销售到顾客手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被认为是这种观念的创始人。他曾说过,“我不管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只生产黑色T型车”。可口可乐公司原董事长伍德·鲁福也曾“得意”地说过,“可口可乐就是可口可乐,只有这种味道”。生产观念见图1-5。
图1-5 生产观念
直到现在,某些企业组织仍然奉行生产观念,尤其是那些排斥营销观念的组织。生产观念的弊病在于:以生产者为中心,无视人的存在,对消费者的需要冷漠无情。“我生产什么你就要什么,你也只能得到什么”是对奉行生产观念的企业组织中的经理人员的最典型的写照。同时,这种观念对产品数量的关心更胜于对产品质量的关心。因此,在产品供应量充足、出现了竞争的市场上,奉行生产观念的企业很容易遭受营销失败。
(二)产品观念(product concept)
产品观念是继生产观念后出现的经营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需要的是高质量、多功能、有特色的产品,所以企业应该致力于生产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并不断地改进产品。
与生产观念相比,产品观念是企业经营者向市场的输出物——产品本身更为重视的观念。奉行这种观念的经理人员,对于质量好、制作精致、有特色、功能多的产品非常迷恋和欣赏。因此,奉行这种观念可能导致企业以产品为中心,迷恋自己的产品,而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视而不见。
产品观念的产生,是由于在市场上产品供应比较充裕后,以数量取胜的生产观念难以成功实现交换,特别是,当产品积压时,增加产量的做法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在西方,对产品观念比较典型的表述是:产品即顾客。其意思是只要企业生产的产品好,就不愁没有销路,有好的产品,自然就有大量的顾客会找上门来抢购。这与中国过去经商者所尊崇的“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思想或观念相同。
从本质上讲,产品观念与生产观念是相同的,仍然属于生产者或卖方导向的经营思想,仍然是以生产者为核心的。产品观念可能导致“营销近视症”,即营销者的眼光总是向内而不是向外看,总是看向自己的产品,而不是去看消费者或顾客的需求是否得到了很好的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欲望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
(三)推销/销售观念(selling/sales concept)
推销观念出现于产品观念之后,曾经为许多企业经营者奉行,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采用这种观念,特别是那些不能正确区别营销与推销的企业组织。推销观念认为:若不对消费者施加影响,他们都不会购买足够的某企业的产品,只有通过积极促销和推销,才能增加消费者的购买量。
推销观念之所以认为消费者不会购买足够的产品,是以下列推论为前提的:消费者普遍存在购买惰性和对卖主的抗衡心理。购买惰性使消费者不愿寻求不熟悉的产品,不愿对市场上的好产品额外加以注意;抗衡心理则使消费者总认为卖主是想“骗取”他的钱财,所以对卖方缺乏信任。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更多地向消费者做说服工作,施加影响,来解决消费者对产品不熟悉的问题,从而使消费者建立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任。在这样的企业组织里,推销与促销的力度和方式被看成是决定经营成败的关键。
不可否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当企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或产品有较大市场过剩时,推销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多向消费者做说服工作,多向市场传达产品和服务的有利信息。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也不能将顾客不需要的产品卖出去”。
(四)营销观念(marketing concept)
1.营销观念的概念
营销观念的出现被认为是对上述观念的“革命”,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地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力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东西。
营销观念所表达的基本意思是:企业要满足交换对方——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然后,还要用比竞争对手更好的做法,向目标市场输送产品或服务。只有当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时,企业组织才能实现其目标和利益。
顾客观点与竞争观点是营销观念的核心思想。顾客观点表明,企业首先要从满足顾客的需要出发,即从交换对方的要求出发;竞争观点表明,企业为目标市场所做的一切,都需要时刻与竞争对手在同样的市场范围内进行比较,只有当顾客认为一个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优于竞争对手时,企业才可能与这些顾客达成交易。
人们通常用“顾客是上帝”或“用户是帝王”来通俗地表达营销观念。
#在线视频赏析:请扫码观看视频——设计顾客驱动型营销战略#
设计顾客驱动型营销战略
2.市场营销与推销的区别
市场营销与推销(selling),无论在观念还是在实际做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如图1-6所示。
图1-6 推销与营销的区别
(1)推销强调和注重的是卖方的需要和利益;营销强调和注重的是买方的需要和利益。
(2)推销将卖方的需要作为活动的出发点,主要考虑如何将既有的和能生产的产品售出,得到收入;营销则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作为活动的出发点,通过不断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欲望来获得企业的利益。
(3)推销是以生产者为主导的,在观念上认为“我生产什么,顾客才能得到什么”,因此顾客应服从生产者;营销是以顾客为主导的,在观念上认为生产者应服从消费者或顾客,顾客需要什么才应生产什么。
3.全面营销观念
营销观念并非完美的营销思想,因为营销观念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尽力在营销活动中使消费者满意,这样会导致强调满足个别消费者,而忽视其他消费者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也就是说,正确的营销思想应在公司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上取得平衡,应该贯穿于事情的各个方面。由此便产生了全面营销观念。
全面营销观念强调公司的营销应当包括四个营销主题:
(1)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要求企业不仅要与顾客建立持久的关系,还要同所有利益相关者——公司的业务合作者(如供应商)、渠道成员、股东(投资者)、其他社会组织(政府、社会群体)建立长期的相互关系。企业只有很好地协调与这些关系者的利益,与之建立和谐的利益关系,才能赢得社会的支持和顾客的忠诚。
在建立的这些关系中,企业与供应商和业务合作者建立的关系,将形成“营销网络”(marketing network)。这使得竞争从过去以企业为独立的市场竞争者的竞争变成营销网络的竞争。在这样的网络化利益结构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群体性的,而群体竞争会带来价值链的分工。这将促使企业从过去追求一个企业最优变为争取整个网络的最优。因为只有产生整体价值最大化,才能使一个营销网络比其他竞争营销网络得到更多的收入和利润。
关系营销的另一个核心是使顾客的满意程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采取的方法是与顾客进行“个别接触”并满足顾客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这被称为是将过去的“一对多”的营销变成“一对一”的营销。企业采取定制营销的做法,需要依赖更多的条件。但是,在当今市场上,由于消费者对市场的控制权增强,因此不能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就会越来越缺乏市场竞争力。
(2)整合营销
在整合营销观念的指导下,就如何对整合营销进行操作的问题,企业采用了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的概念。它包括四个基本的营销工具,简称4Ps:产品(products)、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s)。过去人们认为这些营销组合工具是“独立变量”。但整合营销则认为企业要通过不同的营销活动和工具向顾客沟通并传递价值,同时,这些营销组合工具产生的效果必须使顾客对企业的营销有统一的认识。因此,各种营销职能或因素,如推销、生产、产品设计、广告、营销调研等都必须相互协调,通过相互配合产生出顾客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效果。企业营销管理部门应与其他职能部门相互协调,使其他部门都认识到,企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顾客。如果整合营销能产生减少企业内非营销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冲突,将会有效地提高整个营销活动的效率。
#在线视频赏析:请扫码观看视频——制定整合的市场营销方案#
制定整合的市场营销方案
(3)内部营销
整合营销的实现,还需要依赖内部营销的方法。内部营销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训练和激励,使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很好地为顾客服务,将顾客满意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
整合营销还提出了对企业组织机构的新看法,即在一个树立了营销观念并能真正将其贯彻的企业组织内,应该建立如图1-7所示的组织关系。
图1-7 树立整合营销观念的企业的组织机构关系
(4)社会责任营销
对营销观念提出批评的人认为,推行营销观念的企业,难以做到在满足个别消费者需要的同时兼顾其他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企业在满足消费者当前利益的时候,可能损害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所以,正确的营销观念应在公司利润、消费者需要和社会利益上取得平衡。由此便出现了“人道主义营销”“绿色营销”“可持续营销”等观念。这些观念可以被统称为社会营销观念。
#在线视频赏析:请扫码观看视频——鸿星尔克的社会营销观#
鸿星尔克的社会营销观
社会营销观念反映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重视社会各个阶层成员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这些认识和诉求在营销活动中也得到反映。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议题之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营销的内在要求之一,新时代的营销理念需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因此,这使得营销超越了公司实现产品销售的狭隘领域,将营销活动引入到更为广阔的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空间中。
#在线案例赏析:请扫码阅读本章思政案例——蔚来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分析#
蔚来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