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乾最出色的女子
一、分数,是满分一百的具体分数,而不是优良劣的评价。
二,取总分数达到八十以上的考生,而不是取前多少名的考生。
五千位达到八十以上的,那就取五千。
三千位八十以上的,取三千。
一千位八十以上的,那就只取一千。
说白了,大乾朝廷只以有限的资源,去培养优秀的人才。
第一点的以具体数字表明,是这样。
第二点同样是这样,不够优秀的,大乾宁愿多等十年,看下一轮科举。
滥竽充数是不被大乾采用的,同时、科举考上的数量,也能反应出很多问题。
若是考上的人数量太少,那就说明大乾的教育体系出问题了。
到时,就将是一次毫不犹豫的清理。
反正,别看大乾文官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文官。
但眼里仍是不揉沙子的,该杀杀,不会放过谁。
这从大乾第一代皇帝,出身极为卑微的开国太祖,就定下的。
历代皇帝、包括皇子,全部维护。
因为他们都清楚一个道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若是他们这些大乾的主人,后退一步,那么大乾就要后退无数步了。
这同样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实力,是绝对不能退的。
这一次文科举的两千五百多位数量,总体来说,还算是正常的。
随后,由刑部尚书、两位左右都御史,加上数十位御史台、刑部的法家之人,共同借助国运使用法家神通。
看有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存在?
这就是法家的神妙之一所在。
很多在凡俗王朝看来,很难办的事情,都可以办到。
其余几家,也都各有神妙。
最终的结果当然是没有徇私舞弊情况。
大乾的制度不是吃素的,三位皇子、诸多御史的监督,也不是摆着看的。
除了对笔试分数评价方面,他们不能确定外,其它的年纪、实力,以及分数相加,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敢徇私舞弊,那是找死。
最后,这个结果,由礼部尚书、明古三兄弟,共同送入宫中,由永胜帝查看。
永胜帝显然也就是随便看看,金口一开,这份名单正式生效。
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十四日早上,正式放榜。
榜前,数万考生、自然是人生百态。
榜上有名者,喜不自禁。
榜上无名者,大部分皆是绝望。
因为榜上无名,下一次就要等十年。
十年后,哪怕他们实力更强,但年龄的弱点更大。
考上的几率,还要比这次更小。
除非真的实力突飞猛进,或者未来达到进士境。
对于这些,明古当然不会在意了,他所处的位置,在大乾中、的确是太高了。
高的跟绝大部分人的悲欢离合,都不相同。
对绝大部分的事,也提不起兴趣。
时间来到四月八日,武科举开始了。
武科举同样是十年一次,分为武道、兵道。
武道纯粹是武道实力,武道实力足够就可以,通过后、能加入军中,或者督天卫、刑部衙门等。
兵道文、武皆可参加,进入兵道第一层次者,即可通过。
相对而言,武科举在明古眼里,实际上并不精彩。
前者的武道,武道实力一目了然,除非是真正的天才,否则很难让他提起兴趣。
后者的兵道,能通过的人太少太少了。
武科举两日结束,录取了三百二十六人,其中兵道十一人。
文武科举结束,明古又恢复了日常。
直到年末时期,老四明山、老五明威,相继突破至十海境,进入了御史台。
一家人又为此相聚庆祝了两次。
永胜一百六十二年到来,然后就有一消息传遍了朝野。
连永胜帝、三位皇后、几位皇子,都全部投去了目光。
宣远伯的族人,突破至十海境。
更重要的,是这位族人,乃是女子,年方四十。
女子、四十岁、突破至十海境。
这三个条件加在一起,立马轰动了几乎整个乾京城。
上至皇帝、皇后、皇子,中至勋贵、百官、宗室,下至百姓,全部看向了这位女子。
别看四十岁突破至十海境,比不过大乾皇子、公主。
但双方的修炼条件,那是更不能比啊。
整个大乾,除去皇子公主,有几人能在四十岁突破至十海境?
大乾立国两千多年来,这一代的勋贵年轻人,已经是最为出色的。
以徐到、常玉为首。
徐到四十八岁突破,常玉四十七岁突破。
单走武道者,大乾两千多年来,除去皇子皇女,最快的人是一位亲王之子,四十一岁。
再来看这位女子的修炼速度,就知道有多恐怖了。
恐怖的吓到了很多人。
最重要的是,她是女子。
乾京城中,明里暗里不知多少目光、不禁看向了皇宫和六位皇子府。
这位女子,简直就是未来最合适的皇后!
舍她其谁?
除非她抗拒。
涉及未来的皇后,这才吸引了如此多、乃至是永胜帝和三位皇后的目光。
这就是他们最佳的儿媳妇啊。
怎么不看看?
尤其是永胜帝,不出意外的话,皇后人选是太子登基后,才会确定。
而那个时候,他应该是死了,根本没机会去确定自己的儿媳妇。
他当然更为好奇一些。
至于说成不了太子的儿子,很多会先娶妻,那也是他儿媳妇,还会先给他生孙子。
可儿子跟儿子是不一样的,儿媳妇跟儿媳妇、孙子跟孙子当然也是不一样的。
这位女子,明显、很可能是他太子儿子的妻子,未来给大乾传宗接代的皇后。
永胜帝一边高兴大乾出现了如此出色的女子,随后、就有些头疼了。
红颜祸水啊!
永胜帝皱着眉,想了半晌,下旨召这位女子进宫面帝。
当这位女子来到乾明宫,站在永胜帝面前时,永胜帝也不禁目光一亮,满是欣赏、慈祥之色。
好一个端庄、大气的女娃!
一瞬间,永胜帝就把这位女子看作是儿媳妇了,心中很是亲切。
“民女参见陛下。”女子行礼道。
“不必多礼。”永胜帝抬手,温和道:“秀英、你知道朕见你,是什么事吗?”
(第二章,求追读、求支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