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总序
王金玲
在中国社会,茶是一种生活内容。民谚所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指的就是此。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与米或面一样,茶是生活必需品;与吃饭一样,饮茶是生活中的必行之事。
在中国社会,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文人所云“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茶,礼仪所谓“客来泡茶,端茶送客”,说的就是此。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请茶是一种生活中的礼仪。品茶是优雅生活和文化素养的一大表征,所喝之茶品质的高低是身份、名望、财富、权势等的一大体现。
在中国社会,茶还是一种生活构件乃至社会构件,并由此具有了独特的功能。比如,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茶品是一种社交物品,茶聚是一种社交途径,茶馆是一种社交场所。故而,在中国,送人以好茶是一种社交常态,与三五好友一起品茶是一件乐事,而无处不在、层次不一的茶馆、茶室更是成为不同身份的人出于不同目的、原因交往和交流的一大场所。即使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交流和交往重要空间的今天,大小不一的茶馆、茶室仍在中国社会不时可见,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中国人而言,茶穿行在我们的生活中,建构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茶生活。
自从文化成为一种研究对象,直至成为一个学术门类乃至学科,有关“文化”一词的定义就层出不穷。据说,在人文社科领域,被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有关“文化”一词的定义就达一百多种。就我个人浅见来说,“文化”即赋予物、事、行为、现象等,以人类社会特有的意义。由此出发,“茶文化”就是赋予茶这一物质主体及与之相关的事物,如种茶、制茶、售茶、饮茶等,以人类社会特有的意义。故而,“碧螺春”之类的命名、武夷岩茶开采时的“喊山”、红茶销售时请有意购买者先品鉴的习俗、中国宋代的茶戏、日本的茶道,如此等等,都是茶被赋予了人类社会特有的意义后的产物,而非茶作为一种物质的本体意义所在。
茶最早是一种药物,史书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解之,即是。据说至今在欧洲一些国家中,作为最早从中国进口的饮品——茶,仍在药店出售。后来,茶逐渐成为饮品。据专家考证,在中国,茶作为一种饮品在社会上大量出现的时间是在汉代,而正因为成了一种具有社会性和大众性的常见饮品,茶才被思想家或文人墨客赋予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意义,茶及茶饮品才从物质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茶生活才具有了文化的意蕴,因此构建成一种文化——茶文化。
由此可见,茶的基本因子是物质,茶的缘起是生活。较之文化,对人本身而言,茶的生活性是更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特质。由此出发,当2015年我开始专心且认真地饮茶,力图从喝茶进入品茶的层面时,面对着茶文化的一枝独秀,我想到了“茶生活”一词。也许在这之前已有人提出“茶生活”这一名词或概念,但因我对茶领域了解不多,见少识浅,就姑且认为“茶生活”一词作为一种生活理念由我首先提出,至少在社会学界是如此——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问,茶生活属于社会生活,所以,茶生活也应是社会学的一大研究对象和内容。我所提出的“茶生活”一词的基本概念是:从人的生活的层面去认知、了解茶,学会饮茶,从而使茶在提升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中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以这一理念为基础,在中国社会学会领导、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诸多茶友的帮助下,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茶生活论坛于2015年成立,继而论坛开设了“茶生活论坛”微信公众号。茶生活论坛的宗旨是:以茶生活为核心,研究和推广良好的生活方式,从个人—家庭—社会三大层面、身体—心理—社会的适应性三大维度,全面改善和促进人的健康。以此为出发点,茶生活论坛组织茶友撰写了这一“茶生活”丛书,以交流茶知识,增进茶乐趣,拓展茶思维,深化茶感悟,提升茶生活品质,进一步以茶促进人们的健康,以茶推动社会的和谐和良性运行。
有茶缘之人,得茶之福。作者满怀幸福之感,写下有关茶生活的散文,与大家分享,愿茶香满人间,愿茶福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