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讲中国寓言3:智慧藏在文章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写在前面的话

侯会

寓言:大号的比喻

捧起这本书,小读者们一定满怀期待;但也有人会小声嘟囔:“什么是寓言啊?”——好吧,就让我们先来读一则寓言吧!

有个“拔苗助长”的成语,你一定听说过,它就来自寓言“揠(yà)苗助长”,“揠”就是拔的意思。

话说宋国有个庄稼汉,他发愁自家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于是挨个把它们拔高了一截。宋人忙活了一天,累得走路直打晃儿,回到家得意地宣布:“今天可把我累坏了!不过我帮助咱家的禾苗长高了一截!”他儿子听了,连忙跑去看,可是看到什么了?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啦!

这个宋人啊,不是急性子,就是“大聪明”,他不肯踏踏实实地劳动,只想抄近道、走捷径,结果弄巧成拙,这一年的收成算是“白瞎”了!

这则故事记录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书《孟子》里,书的作者孟子,名轲,“子”是尊称,犹如称“先生”。孟子继承了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的学说,并有所发展,儒家学说也因此被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有个理论,说做人先要培养胸中的一股“浩然之气”,有了这股正气,做事情才能大义凛然、勇往直前!只是养气这事说着容易做着难,要坚持不懈,一点一点地来,千万不能像“宋人”那样急于求成,于是他讲了这则寓言。

揠苗助长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2)归,谓其人曰(3):“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4)而往视之,苗则槁(5)矣。

(1)闵:通“悯”,忧虑,发愁。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谓……曰:对……说。

(4)趋:快步走。

(5)槁(ɡǎo):枯萎,干枯。

孟子想借这则寓言说明一个道理:事物的发展各有规律,违背规律就会碰钉子。就拿种庄稼来说吧,一粒种子种下去,生根、发芽、开花、抽穗,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期间你可以浇水施肥、松土锄草,帮助禾苗健康成长,却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能“揠苗助长”。表面上看,禾苗确实长高了一截,可是根须被扯断了,没办法汲取养分,它们不枯死才怪呢!

孟子讲的是修身养性的道理,延伸开来,个人的学习工作,国家的生产建设,都不能“揠苗助长”。我数一数原文的字数:哦,四十一个字!讲清楚这样一个大道理,孟子只用了四十一个字,这正是寓言的奇妙之处啊!

想必小读者们已经看出来了,寓言是一则篇幅不长的小故事,里面藏着一听就懂的道理。人们在说理或辩论时,用它来代替枯燥的理论,常常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寓言借此喻彼、以小喻大,如同放大了的比喻,多半还带着讽刺和教训的意味。“寓”字有寄寓、寄居的意思,用一句话来总结,“寓言”就是寄居着道理的故事。

不少寓言因为文思巧妙、说理透彻,被后人反复引用,凝练为成语、典故;一部《中华成语典故词典》,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寓言选”哩。

诸子百家,寓言“大户”

寓言这种文学体裁不光中国有,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学宝库中也有。譬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他们的寓言有个特点,就是喜欢让动物当主角。经过拟人化的处理,动物也都口吐人言。瞧瞧这些小标题:“狐狸与葡萄”“狼与小羊”“狮子与老鼠”……照拉封丹的话说,他这是“使唤动物教训人类”呢!叙述简略,也是这些寓言共有的特点。

中国寓言呢,也有少数动物题材的。在庄子、列子、韩非子笔下,鱼啊,鳖啊,青蛙啊,知了啊,也都成了主角。不过更多的中国寓言选择了历史题材,如孔子、列子、扁鹊、造父、梁惠王、鲁哀公等,全都成了故事的主人公。人是真人,故事却大多是虚构的。一些篇幅较长、讲述生动的寓言,简直就是一篇小小说!

中国寓言不但数量多,创作高峰也来得早。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是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距今已有两千三四百年的光景。

那时涌现出一大群博学多闻、思维活跃的学者: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他们统称“先秦诸子”,也叫“诸子百家”。“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诸子”就是多位先生、众多大师的意思。

诸子又分成不同的学术门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杂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这是诸子中影响最大的十家。此外还有个“九流十家”的说法,“九流”是在上述十家中去掉小说家,只因小说家专门记录一些里巷传闻、小道消息,被一些大学者看不上。

诸子各有各的主张,全都自信满满,又个个是“好斗分子”,喜欢舌战。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有个稷(jì)下学宫,那可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高等学府。各国学者都争着到这儿来“留学”。学宫中三天两头举行辩论会,他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唇枪舌剑,谁也不服谁。不过真理总是越辩越明,各家的理论主张在辩论中得到完善和补充。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作“百家争鸣”。

争鸣可不是靠嗓门大就能取胜,靠的是思想有深度、讲话有技巧。诸子很快发现,借助寓言说理,是效果最佳的论辩方式。这个“妙招”,老子、孔子等早期学者还没发现,到了战国时期,便已蔚然成风。各家学者比赛似的讲寓言;《庄子》《列子》《韩非子》等著作,几乎成了“寓言集”和“故事会”!

不过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稷下学宫关了门,喧哗热闹的“百家争鸣”也偃旗息鼓。到了汉代,统治者“独尊儒术”,读书人要想做官,只能读孔孟一家的书。没有了交锋和争论,寓言这种“带刺儿的语言艺术”,也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尽管历朝历代仍有人写寓言,但声势和规模远远赶不上先秦时期了。

让我们一同读寓言

我想选一些有趣的寓言推荐给小读者们,先秦诸子的作品自然成了“重头”。至于秦以后的朝代,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寓言,我也适当选了一些。

这些寓言,全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小读者们读起来肯定觉得费劲儿。我尝试用现代语言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同时介绍一些相关背景,并说说我的学习心得。小读者们一边听故事,一边欣赏诸子百家的讲话技巧、写作艺术,还能了解与寓言相关的知识和道理,可谓一举三得。

我还选取篇幅较短的寓言原文,加上注释,附在一些篇章的后面,让小读者们参照着看。也许你们读后就会发现,文言文同我们的距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远!

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有着长久的生命力,这些寓言以成语或典故的形式点缀着我们的语言世界,尽显汉语的凝练、典雅、含蓄之美。所以,大家可千万别小看寓言啊,那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闪闪发光的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