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吕不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2章 堵堤和后续

队伍在杜雨和马朶的带领下,向着洪水决堤处快速行进。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急行军,终于抵达了决堤现场。

吕轲正站在河堤上,指挥着百姓们抢险救灾,他的衣衫早已被汗水和雨水湿透,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

就在这时,在密集的雨幕中,吕轲隐隐约约听到了整齐的脚步声。他费力地睁大眼睛,透过朦胧的雨帘望去,只见杜雨和马朶的身影逐渐清晰,他们身后是那整齐有序、气势不凡的两千将士。

吕轲的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喜,下意识地向前快走了几步,脚步踉跄了一下,但很快稳住了身形。

魏鞍迅速来到吕轲面前,单膝跪地:“末将魏鞍,奉桓齮将军之命,带领两千将士前来支援!”

吕轲大步上前,一把扶起魏鞍,双手紧紧握住他的手臂,说道:“好!好!你们可算来了!”

吕轲看着魏鞍带来的两千将士,开口问道:“魏将军,此番前来,桓齮将军可有什么特别安排?”

魏鞍立刻挺直身子,双手抱拳,恭敬地回答:“回吕司空,桓齮将军只命我等全力协助您抗洪抢险。末将及两千将士,全听吕司空的调遣!”

吕轲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后迅速将军队和民夫召集到一起,开始简洁有力地分配任务。

“魏鞍将军,带领一千将士,速将物资储备点的沙袋和石料搬运到决口处,随后搭建临时堤坝。动作要快,为后续抢险争取时间。”

“另外一千将士,一部分直接在决口处进行封堵作业。在湍急水流中站稳,把沙袋、石块层层堆砌,全力减小水流流量。另一部分在决口两侧及后方打桩,选用坚硬木材,把木桩打得又深又稳,固定堤岸,防止决口扩大。”

吕轲转向民夫,说道:“大伙负责收集和运输抢险材料,尽快装填沙子或泥土制成沙袋。不够的去附近山体、河滩搬运石料到决口处,配合军队增强封堵强度。大石块用绳索拖入水中,填补决口底部空隙。”

“制作埽同样重要。这是堵口抢险关键材料,需要大量树枝、芦苇、秫秸和绳索。百姓们熟悉周边,赶紧收集材料。将士们协助百姓把树枝等材料捆扎成大圆柱体,填充石块等重物,然后滚入决口。”

军队的执行力确实强,在决口两侧及后方,负责打桩的将士们严阵以待。他们身着被雨水浸湿的衣袍。为首的魏鞍一声令下:“开工!”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两人一组,合力抬起沉重的木桩。他们的手臂肌肉紧绷,青筋暴起,每一块肌肉都在用力。尽管雨水不断模糊他们的视线,可他们的脚步却稳稳当当,一步一步将木桩抬到指定位置。

接着,另一些士兵扛着特制的打桩工具大步走来。这工具又粗又重,需要多人协作才能操作。他们齐声呐喊:“一、二、三,打!”

随着整齐有力的口号声,打桩工具高高举起,带着千钧之力重重落下,砸在木桩上,发出沉闷而响亮的声音。每一次击打,木桩都往地下深入几分,地面也随之微微颤抖。

在紧张的打桩过程中,不时有士兵滑倒在泥泞的地面上,可他们迅速爬起来,顾不上擦拭身上的泥水,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随着一根根木桩被稳稳地打入地下,堤岸逐渐有了稳固的支撑。魏鞍在一旁密切关注着打桩的进度和质量,他来回踱步,仔细检查每一根木桩的深度和垂直度。

“这根再打深一点,确保牢固!”

士兵们听从指挥,更加卖力地挥动着打桩工具。

天色渐渐暗下来,可打桩工作依旧在紧张进行。有人点燃了火把照亮,夜里依然轮班打桩,经过长时间的奋战,一排排木桩紧密地排列在堤岸周边。

多日后,在众人夜以继日的努力下,洪水的势头逐渐被压制。这一天,当最后一袋沙袋被稳稳地放置在决口处,汹涌的洪水终于被成功挡住。

可这片受灾之地,却陷入了一片死寂与破败。淤泥与杂物肆意堆积,街道被堵塞得严严实实,往日热闹的集市,如今只剩一片泥泞,刺鼻的腐臭气味弥漫在空气中。

吕轲说道“传我命令,即刻组织军民清理淤泥杂物!”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手持铁制的铁锹与铲子弯下身子,将铁锹深深插入淤泥之中,一铲又一铲地把淤泥装入推车。

百姓们也纷纷响应,从自家拿出扫帚、箩筐等工具。一位老者,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他拿着扫帚,仔细地清扫着杂物。孩子们也不闲着,他们小小的身影在废墟中穿梭,帮忙捡起散落的物件。

卫生防疫工作同样刻不容缓。

后续赶来的的医官们背着装满草药与器具的竹篓,匆匆赶到各个受灾点。他们先是来到水源处,用特制的陶制容器取了水样,然后拿出各种草药和工具,开始检测。

医官们还走街串巷,为百姓普及卫生防疫知识。他们来到一户人家,屋内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味。医官拿出一包草药,递给一位妇女,说道:“大嫂,这草药用清水煮开,全家都喝一些,能预防疫病。平日里要多开窗通风,勤洗手。”

妇女感激地接过草药,感激道:“多谢医官,您的话我们一定记住。”

安抚受灾群众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官员们和门客们分成若干小组,挨家挨户地走访。

评估损失与规划重建的工作也在同步展开。匠师们和熟悉建筑的官员们来到受灾区域,他们拿着鲁班尺、墨斗等工具,仔细地测量着受损的房屋与基础设施。

一位经验丰富的匠师,皱着眉头,看着眼前倒塌的房屋,说道:“这房屋的根基被洪水冲垮,重建时一定要用更坚固的石材,加固地基,改良结构。”

在农田里,百姓们开始清理农田里的淤泥和杂物。他们拿着锄头、耙子,将淤泥一点点地翻出,露出下面湿润的土地。一位老农,望着自家的农田,满脸忧虑:“这洪水来得太不是时候了,不知道补种的粟米还能不能赶上收成。”

这时,本地的县官走了过来,说道:“大爷,您别担心,吕司空已经调来了优质的种子,还会派农技人员来指导,只要咱们抓紧时间,一定能减少损失。”

老农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就好,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