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情窦初开
我认为恋爱犹如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到发芽、开花、结果,然后枯萎。我想按照这么一个顺序来阐述这一讲的内容。我将这一讲命名为“情窦初开”。
就拿珍珠来说,无论什么样的珍珠都有珠核,珠核周围分泌着珍珠质,从而形成珍珠。恋爱也是如此,最初都需要一个类似于“核”的东西。珍珠中的珠核既有人工放入的,也有天然形成的,前者是像碎贝壳那样的小碎片,后者是极其微小的小石子儿。恋爱也是如此,无论最终的恋爱多么美好,最初都是从普通小事开始发展成恋情的。恋爱就是如此普通而无意识的,因此大部分描写恋爱的小说中都存在这样的情节:在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恋爱的情形下恋爱了。
比如说,A想着B小姐的时候,完全不觉得自己喜欢上了B小姐。但是和B小姐在一起的时候,自己就是感到很幸福。B小姐一笑,A就能开心一整天。若B小姐不在身边,A就无法集中精神工作,郁郁寡欢。要是同在一个车上,不小心碰到她的手就如发生了天大的事一样。但这一切A都不觉得自己爱上了B小姐,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爱情的存在。他认为自己经历着平常生活的喜怒哀乐,不过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就像不知道为什么手表时快时慢,只能拿去手表店修理一样。这样一来,手表店维修师傅拆开手表,就能找出并告知原因了。恋爱也如此,需要旁观者来告诉他,他恋爱了。或者由他自己确认这就是爱情,意识到了自己第一次恋爱了。这与题目的“情窦初开”是完全相反的现象。
但是一般来讲,恋爱并不会以如此纯粹的方式产生。我认为,最自然的恋爱原本应该产生于无意识的深层次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了个人生活的全部。我接下来要谈别的话题。
我们所说的初恋基本都是指十七八岁青春期时所经历的恋爱,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阶段。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恋爱了,这种情况一般很难捉摸。对于城市中长大,从小受各种电影及小说影响的少男少女来说更是难以察觉。首先初恋之前,谁都有想恋爱的阶段。哲学家克尔恺郭尔在《唐璜论》中写道,在《费加罗的婚礼》中有位名为凯鲁比诺的侍童,爱上了某个贵夫人,便胡乱将其当成自己的爱情,心花怒放。克尔恺郭尔将其定义为恋爱的最初阶段,是“对恋爱幻想的渴望”。
即使我们快到青春期,也很难将自己真正的本能直接与对方联系起来。虽然朦胧之中有想要拥有对方的渴望,但将对方当成可以结合的对象还为时过早,自己还太年轻,也完全不懂在一起了之后应该怎么办;要是谈婚论嫁,自己还未成年,也没有钱,对恋爱的各种技巧也一无所知。在这种状态下,就会从一心想要对方的念头变成自己在心里描绘对未来恋爱的憧憬。
我自己有一段经历。那应该是我中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家的女佣为了捉弄我,想出一个歪点子。据说有一个叫桃子的少女,是真有此人还是虚构的我不得而知。女佣告诉我这个叫桃子的少女喜欢我。当我问起是什么样的少女时,女佣对我说是非常漂亮的少女,本来想给我写信,但是又不好意思,便托她转告于我。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中年女佣专以捉弄中学生为乐,虚构一个不存在的少女,对我说少女想见我。这一切就是为了看我有什么反应。不过当时的我对她的话深信不疑,不禁在自己的脑中想象着少女桃子的模样。那时虽然很害羞,但是每天我都会写诗,其中就为她写了五首名为“桃”的诗,从一到五编好号码让女佣帮忙转交给她。女佣每次都会说已经交给桃子了,实则不知道扔到什么地方了。虽然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察到了她不对劲,也就不再写诗了,但是回想当时的心理状态,那就是一种即使没有恋爱对象,自己在心里也充满了爱意的感觉。
等到了青春期,又是另一种感觉。总觉得自己周围的世界与自幼以来所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有种被陌生的世界所包围的感觉。在幼年和少年初期,他们理所当然地生活在唯我独尊的世界里。即使看起来是孤僻的孩子,实际上他们也未必懂得什么是孤独。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因此感受不到别人的世界。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全部。他们和同为淘气大王的少年们一起玩耍时,就会觉得他们就是全世界。一旦到了青春期,他们突然感觉自己的世界向成人的世界、他人的世界延伸出去,还会感到成人的世界与自己的世界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横在自己面前的几乎都是悬崖峭壁。那样的世界完全不在意自己,甚至轻视自己。自己想溜进那个世界,而那个世界充满敌意,无情地将自己拒之门外。此时,他们才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孤独。
虽说正处于青春期,也不过是19岁的少年而已。最近看了电影《伊甸园之东》,我觉得其中詹姆斯·迪恩饰演的角色卡尔准确地呈现出青春期少年的那种孤独心理。卡尔始终觉得父亲不爱他,母亲不爱他,没有从大人那里得到过爱,没有从任何人那里得到过爱,所以认为自己有憎恨所有人的理由。然而,这只不过是卡尔过于敏感,想的太多。人无论相互之间以何种方式相处,如果没有爱,则无法生存下去。这样的世界是存在的。卡尔却试图与这样的世界对抗,所以才会引起一系列的悲剧。
因此,少年期的我们用尽全力反抗和模仿自己周围这个异样的世界,这两股力量正以同等能量在我们内心深处博弈。当反抗时,有的人成了不良少年,有的人会激烈地顶撞父母,或是顶撞老师;当模仿时,则会不得已地将自己的孤独藏在梦中。对外他们不得不反抗、斗争,但是内心仍然自我封闭,只能在孤独中憧憬未来。这样一来,憧憬恋爱的意识开始萌芽了。大人们看上去很享受恋爱的样子。即使看到大人们悲惨的爱情经历,他们也会不由地想,这里面肯定也蕴藏着自己不知道的开心与幸福。即使目睹以悲剧告终的恋爱,他们也知道换作自己也会痛苦万分,还是会为自己连这种痛苦都不曾经历过而感到懊恼。少女之所以在看悲剧的爱情小说或电影时,会因自己能从悲剧情节中憧憬自己未来的幸福而感到欣喜,是因为受到她们自身模仿本能的驱动,她们也想去体会成人世界的种种感情。
此时有两种心理状态:第一种是认为肯定不会有人会爱我。我年纪还小,还是个孩子,没法独自在外就餐,零花钱又那么少,肯定不可能有人会来爱我。另一种是认为要是我爱上对方,对方也一定爱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因为无论是少男还是少女,他们都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但是一旦自己拼尽全力去爱了,对方肯定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自己。虽然自己现在还没有资格去恋爱,可一旦自己恋爱了,就会获得恋爱的资格。在他们的想法中,能否恋爱全凭碰运气,世界不是零就是全部,不模棱两可。而对于成人的世界,自己要么是不踏足半步,要么就必须拥有全部。
这时,他们就在期待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人出现。可是适合自己的异性却迟迟没有出现。最令人头疼的是,此时的少年往往觉得同龄的少女总是欺负人,也不够温柔。少女却又觉得同龄的少年太过孩子气,不够成熟。所以在少年时期,他们会爱上年长的异性。虽然年长于自己的异性温柔、宽容,能包容自己,可自己却不知道这种感情是否就是爱情。因此,当他们把这样的异性当成恋爱对象时,却往往不敢在现实生活中主动采取行动。如此一来,只能自己编织爱情故事了。
这里往往有几种类型,第一类是将最常接触的人作为恋爱对象。比如,把邻居家的B当成自己的恋爱对象。
第二类是幻想和自己望尘莫及的对象恋爱。比如,有个少年在某处惊鸿一瞥,就迷上了身份尊贵的年长女性。她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的地方都与少年的不同,只是惊鸿一瞥,对方完全都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这样的恋爱还是存在的。无法触及是这种恋爱成立的条件。虽然恋上常接触到的人很容易,但是仍先把无法触及的人当作恋爱对象。这是畏惧异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无法触及的人才让他们有安全感。虽然自己与对方无法成为真正的恋人,但是自己可以在幻想的世界中与这个人相恋。这就是第二类。
第三类是比较极端的类型,幻想与电影明星或是小说的主角这种半虚构的人物恋爱。因为电影明星这样的职业始终都在演绎与爱情相关的情节。看到那样的情节,仿佛自己也被深爱着,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而小说的主角更是完全虚构出来的人物。这种恋爱是第三种类型。即使同样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由于大家性格迥异,一般会呈现出以上三种情形。
前面说的第二种类型,恋上无法触及之人,完全是内心恋爱戏,因此该恋爱终于梦境。成问题的是恋上身边之人的类型。接下来我想分析一下这种情况。
虽说近在咫尺,但是人们往往不会对此类人产生恋爱情愫。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即使是绝世美女,在某些人的眼中也可能毫无魅力。即使是丑女,在某些人眼中也是魅力无穷的。身边的人恰好是自己的恋爱理想型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恋爱嗜好并非与生俱来的。有些人是深受母亲形象的影响,有些人可能是照着早逝的姐姐的样子去寻找恋爱对象。对异性的印象并不仅取决于个人,还会深受祖先及整个民族延续积累下来的思想的影响。总之,存在着某个原型式人物。这个原型虽然成形于初恋时期,但在初恋之前的懵懂时期,应该就有人在影响着这个原型的塑造了。
总之,在这一时期少女(少年)就会想,我都已经十六七岁了,也像大人那样恋爱吧,就和这个身边最近的邻伴少年B(或是少女B)恋爱吧。如此一来,慢慢就会觉得似乎少年B(或是少女B)也喜欢自己。于是A始终把B幻想成自己的恋爱对象。但是,这样的感情未必会自然而然地发展成初恋。
在成为真正的初恋之前,在体会到初恋的苦涩之前会有一段比较轻松的时光。初恋既然属于恋爱的一种,也会以失恋或单相思而告终,那么其中肯定蕴含着痛苦和悲伤。然而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却是全然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的。整个恋爱都是在自己的世界中进行,在自己的幻想中结束的。所以他们只有朦胧的欣喜,却没有苦涩。正因为自己没有付诸于任何行动,还会有一种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的错觉。如此一来,A眼中的B不是现实的B,而是自己梦中幻想的B。但是,这种恋爱却不会发展到自己表明心意,或有所进展的阶段。一想到被B拒绝,就觉得可耻。一切皆以自己的想法为准推动恋情发展。
恋爱的最初阶段就是人与人的磨合,会有拒绝,也会有反抗。再清纯的初恋也是与其他心灵的碰撞与对抗,而这些在情窦初开的时期却不会遇到。这种恋爱也不会发展到对方接近自己,或者两个人真正地面对彼此。我认为这种恋爱要想发展成初恋肯定是很困难的。倒不如说初恋是由一个偶然的动机触发的,是由人与人、异性与异性相互碰撞,面对面对决而产生的。
另外,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还处在如梦般的幸福阶段,还不曾经历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与交往。这个阶段是孩童时代的延长。随着成长,他们慢慢地会想明白我们的恋爱绝不只是存在于自己的幻想,而是对方的思想、对方全部的精神生活和自己的精神生活邂逅、磨合,从对方那里汲取养分,为对方付出,只有这样恋爱才能成立。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情窦初开这一阶段便结束了。人生最初的幸福阶段也随之结束了。
因为长大成人意味着并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需要在自己的人生中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学着如何让自己接纳他人。这种在接纳他人的基础上形成的关系既是人际关系,又是社会关系。其实我们会发觉,还未建立任何关系的状态才是最幸福的。所有察觉到这一点的人,在觉察的瞬间已陷入不幸。因为这一刻仅属于自己的世界已经不复存在了,而自己不得不独自去面对他人的生活。从此初恋萌生,初恋的种种悲伤与苦涩也随之而来。
下一章我想说一下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