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刘禅:外孙,张家女子不错
《上皇帝六条书》:
“孙臣今陈六条之因,盖臣祖武侯出师表所言也,故不赘述。”
“六条者,一曰治心。”
“治心者,身正而心治,君自修而百僚顺从。故为人君者,必仁义俭廉。行此四字,则心如清水,形如白玉,方可以训其民。是以其人畏而爱之,则而象之,不待家教日见而自兴行矣!”
“二曰科举。”
“科举者,制科而举才,选贤之善法,胜察举百倍。文以五经制科,武以勇略试举,取才不拘于高门,用武必拔于行伍,则良宰盈于殿堂,猛将充于行营,圣人垂拱而天下治,玉石不剖而美肉自曝。率此以求,则庶无愆悔矣。”
“三曰均田……”
“四曰教化……”
“五曰扶农……”
“六曰减刑……”
“此六条者,治国之根本王道也。惟愿陛下能效秦孝、齐桓,施此六条,强汉富国,中兴社稷!”
(PS:自己写的,脑细胞榨干了。)
刘禅看完,轻轻放下。
他继位四十年,对治理国家,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清楚过!
刘禅对诸葛尚的《上皇帝六条书》爱不释手,又从头看了一遍,大呼小叫道:“哎呀,外孙,你这六条书,写得好,写得好呀!”
跟前,诸葛尚松了口气。
刘禅虽然贪玩、能力平庸,但至少是个正常人,能够看懂诸葛尚这篇文章,并意识到其含金量。
刘禅反复看了三遍,方才放下手中的《上皇帝六条书》。
他评价道:
“此篇文采比不上《出师表》,但写得清楚。让朕对治理国家的要领,如同隔着清水观看鲤鱼般清晰。”
“好,非常好!”
刘禅赞不绝口,然后问谯周看过没有。
如果没有看过,真的可以好好看看!
谯周说没有,并请求刘禅将诸葛尚的陈书交给自己看。
刘禅让黄皓把书递过去。
黄皓接过这篇帛书,心底气得牙痒痒。他知道今日过后,陛下肯定会对诸葛尚青睐有加,以后再想像之前那样轻易把诸葛尚挡在宫门外,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这也是所有宦官会面临的困境。
说到底,他们只是皇帝豢养的狗。
皇帝需要用他们搞平衡,或者攻击哪个大臣时,他们当然可以耀武扬威。但如果皇帝不需要,他们想要翻起风浪也没那么容易。
当然前提条件是——皇帝得是个正常人,不是什么拟人玩意儿。
谯周接过《上皇帝六条书》。
刚开始读,他就被诸葛尚的文章深深吸引!
作为蜀中大儒,谯周非常清楚,诸葛尚列举的每一条,都是针对眼前蜀汉国内最严重的弊病!甚至,以谯周这么多年的阅历来看,诸葛尚的《上皇帝六条书》在治国方面,还要胜过武侯的《出师表》!
尤其是六条里的第二条“科举”。
对出身蜀地的谯周来说,简直有着无上的吸引力!
要知道,蜀汉末期为什么投降派那么多,主要还是因为蜀汉承袭自刘焉、刘璋父子的国策——重用外来者,压制益州本地人!
这条国策在蜀汉建国初期其实没什么问题。
荆州派、东州派的人才在那时还很多,而且先帝刘备也不是完全不用益州本地人,只是用得少。但任何政策都有时效性,从夷陵战败到诸葛亮逝世,荆州、东州二派人士日渐凋零,蜀汉就不应该再墨守成规。
当然蜀汉这样做也有原因。
主要还是“信任”二字!
刘禅作为外来者刘备的后裔,无法信任益州本地士族。
这看上去是一个死结!
但蜀汉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必须做出改变,就算刘禅再不信任益州人,那也必须尝试去相信!
否则,蜀汉绝无翻身的可能。
别人魏国坐拥七分天下,人才多得用不完。
蜀汉才一州之地,如果还要打压本地人,那干脆投了算了。
信任可以慢慢建立,只要有人带头,肯定会有许多人才愿意为蜀汉效命,《出师表》里也说过,季汉的臣子有很多都是看在刘备的面子,甘愿为国家效命。
诸葛尚相信只要朝廷能够公正选用人才,益州本地肯定会有很多人才愿意为季汉再拼搏一番。
何况,黄权、李恢、张裔等已故的益州文武,都已经用生命证明了这一点!
人心很奇妙!
不是吗?
谯周看完《上皇帝六条书》,对刘禅和诸葛尚赞叹道:“此治世之书也!”
谯周还表示,诸葛尚的才能虽然还不及武侯,但未来可期!
这位一年前还对季汉怀抱悲观态度的大儒,在诸葛尚横空出世后,胸中死灰又再次复燃。或许季汉最终也没有办法翻身,但至少诸葛尚的出现给了谯周希望。
谯周决定为眼前这位少年铺路!
他对刘禅说:“陛下,老臣以为,当今国家缺乏人才,‘科举’一条,正好可以弥补此缺憾。老臣年事已高,希望陛下能够允许我主持此条,为国家选贤!”
说罢,谯周起身,向刘禅跪拜。
他快70了,没有几年好活,真心希望能在生前帮诸葛尚办好科举,以报当年武侯提携之恩!
刘禅或许不信任其他益州人。
但谯周,刘禅还是很信任的。
刘禅:“爱卿平身,此事就有劳爱卿了!”
谯周再拜:“谢陛下!”
随后,谯周又对诸葛尚的六条提出建议。
他认为,这六条的执行要分轻重缓急,“治心”、“科举”、“教化”、“减刑”四条相对比较容易,马上就可以实行,但是“均田”、“扶农”二条,必须费很多功夫才能办成!
诸葛尚深以为然。
他本来也没打算上来就均田。
真那样做,蜀中豪强还不得起来造反啊!
季汉已到“至暗时刻”,绝对不能上来就下猛药,会医死人!
诸葛尚对刘禅说:“陛下,孙臣认为谯司空所言极是,孙臣请求陛下能够先实行治心、科举、教化、减刑四条,再以贤宰良吏推行均田、扶农二条,如此国家方可恢复‘建兴’年时的国力!”
刘禅点头,挥手道:
“好!”
“朕这叫下诏,以谯周主持科举。”
“诸葛瞻推行教化。”
“樊建重审刑狱。”
语毕,刘禅留下诸葛尚的《上皇帝六条书》,表示会时常阅读学习。
诸葛尚自无不可。
但他还是忍不住在心中吐槽——“治心”您是一字不提啊!
正在诸葛尚腹诽之时,刘禅忽然说:“外孙,你今年19了吧?”
诸葛尚:“嗯?是。”
刘禅肥厚的脸庞露出姨母笑:“你还没婚配吧?”
诸葛尚:“啊?”
刘禅笑意更浓:“我看张家女子不错,已故慜侯(张遵)的女儿待嫁,外公想给你主持此事,也好定定你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