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林果村
“年轻人哪儿来的啊,你不是我们本地人吧”。
“哟,临县在哪里啊,那么远吗?好几百里地呢,你胆子不小嘛一个人出来”。
“去榆林镇干什么的?买梨子啊,你这不是脑子发烧吗,买几个梨子你用得着来我们富县吗,不过不是我吹,我们富县的梨子那是真的好吃,也就是现在路不好运不出去,不然早就卖完了”。
通过司机的嘴,李戎海倒是知道了不少之前不知道的事情。
富县种梨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据说以前是专供皇室的,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属于中部四大水果产业基地之一,是有政策扶持的,所以才能够这么迅速的在全县铺开,最早期的时候属于统购统销,种出来的梨子会统一运走。
司机说起富县的梨子那是满满的自豪,为什么富县位置这么偏海拔也不低还能有铁轨过来,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有更好的品种出现,富县的梨子开始慢慢被抛弃,直到去年彻底取消统购统销,富县的梨子就成了被遗弃的孩子,一时间严重滞销了,成了彻底的自产自销。
但自销又能销出去多少呢,富县本来经济情况就不好,人口也不多,市场实在是有限,而外面的水果商又很难进来,这里除了一条铁路,只有一条土路,年久失修,完全无法过重车,而这里山高水远,来一趟不多运一些又划不来。
这样一来,梨子就完全卖不动了。
富县的梨子确实随处可见,昨天在县城就有人在卖,是那种土黄色,外表粗质有大颗粒的梨子,但个体均匀,而且汁水足,甜度适中,至于什么品种他也不知道,问卖梨子的人也是一问三不知。
不过从司机的嘴里李戎海知道了这个梨子的品种,非常形象,就叫大黄梨。
在县城这个梨子卖两毛钱一斤,这个价格并不贵,尤其是比他在临县问的最便宜的都要五毛钱的比起来。
当然,比起一个水果罐头都能卖到三四块钱,这个价格已经是非常亲民的了。
但如果去到真正的产地,这个价格还能再低,富县并不是全县都种梨子,最大的产地其实在下面的榆林镇。
下车后的李戎海,结实的吐了一大碗,把早餐又还回去了。
没精打采的坐了十几分钟,才强打起精神在镇子上转了转。
……
富县其实并不富。
只是得益于前些年的统购统销,榆林镇的人其实过得还算不错。
今天正是赶集日,街上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而卖的最多的就是水果,除了梨子,他竟然还看到了苹果,正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红香蕉苹果。
没想到这边还有人种植苹果,相对于梨子来说,苹果其实受众更大一些。
李戎海走到卖苹果的老农面前,蹲下身子拿起一个苹果问道:“大爷,苹果怎么卖?”
老人看着七八十岁了,穿着一件单衣,胸口敞开,露出瘦骨嶙峋的身子来,听到李戎海问话,他伸出手哆哆嗦嗦的张开五个手指。
“五分钱一斤”。
“大爷,这是你自己家种的吗?”
老人点头,“对,自个儿种的,甜”。
老人言简意赅。
“大爷,你们村上有梨子吗?”
“有,多得很”。
大爷拉的板车来的镇子,回去的时候成了李戎海拉着板车,大爷坐在板车上了。
李戎海其实已经很累了,但依然强打精神拉动着板车,像一头老牛一般,慢慢的拉动着。
他想到了自己前几天从老家离开的时候,像是在还债。
因为产梨子的原因,回村子的路竟然还是水泥路,只是年久失修,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但也比绝大部分的村路好多了。
大爷所在的村子叫林果村,是整个富县远近闻名的水果村,刚靠近这里,就能闻到空气中飘着的果香,一路进去,路边到处可见梨树和苹果树,当然梨树居多,苹果树只有少数,除了这两种水果外,竟然还有不少的核桃和板栗等坚果树。
大爷一路谈兴大发,说起村子的梨子也是颇为骄傲,似乎每一个富县人都为自己的梨子感到与有荣焉。
“咱们这个村啊,可是当年伟人亲自定下来的水果村,最火的时候啊,那车子都看不到头,也就是这些年不行了,不然哪里还能卖不出去”。
“咱们林果村,家家户户都有梨树,少的七八棵,多的几十颗都正常,家家户户结果几千斤,可惜都烂在地里的多了”。
“梨子不好卖了,后来有些人就改种苹果了,苹果倒是好卖,但量不多,人家不来买,还得自己运出去卖,我们年纪这么大了,哪里运得出去,去镇上卖点钱管生活费”。
这边的方言李戎海听不怎么懂,只能连猜带蒙,所以也不回答,让老爷子一个人絮叨的说。
好不容易到了村子,听说有人要收购水果,村支书带着不少村民就来了。
不过看到李戎海只身一人前来,众人顿时又失望了。
连车都没有开一辆,这能收购多少水果,没什么搞头。
村支书在反复确认之后,得到李戎海确定要收购很大数量的水果后,终于笑了,他们这里已经两年没有等到收购商了,隔壁村听说有人去了,但收的不多,而且收了一次就不来了,据说是路上坏了不少,没挣到什么钱。
“那个李老板,你到底能收多少能不能给个准话?我好召集村民们回去准备”。
“什么价?”
村支书和一众村民商量半天,最后告诉李戎海,如果一千斤以内,五分钱一斤,如果超过一千斤,可以降低半分钱,超过一万斤可以四分钱,苹果不多,也是一样的价。
这价格有点出乎李戎海的意料,因为过于亲民了。
他最开始来的时候心想怎么也得一毛钱左右,就算是问到了之前那个大爷的价格,他觉得怎么也得六七分钱,五分钱只是他个人的价格,不能代表集体。
没想到竟然只要四分钱,看来村上是真的想尽可能多的卖一些出去。
这个时候水果的产地价格一般不会很贵,按水果品种来看,梨子之类的按理说一毛钱比较合理,然后加上运费和人工,往往到销售地成本怎么都要翻上去三倍往上。
村上也没办法,村支书是报的最低价,因为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收购商,他也怕价格高把人家给吓跑了,如今水果大量成熟急需上市,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那就是全烂在地里了,能卖一些算一些。
再过几年,随着富县的大黄梨慢慢打出名气,基本是一梨难求,到八零年代末,最高的时候卖到三四块钱一斤。
而你根本无法想象,这个时候的大黄梨产地批发价只要四分钱。
而你更无法想象的是,就算外面卖到了三四块钱一斤,这里也不过三四毛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