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164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船行海上

第三十七章船行海上

郑鸿逵却被朱以海这种单刀直入的说法,给惊住。

他吃惊于朱以海的大胆。

鞑子横扫天下兵威正盛,无数号称名臣大将,死的死,降的降。

剩下的战战兢兢,听说鞑子来攻,不及交战,就崩溃而走。

敢发一矢向北者,无不是抱着必死之心。

这也是他在杭州外海徘徊。

他与唐王见过数面,谈过数次,深知唐王雄才,乃是宗室中少有之人物。可托大事。有拥立之心,也在书信中与兄长郑芝龙谈好了。只等唐王到福州,就立他为帝。郑家自然也富贵不可言了。

但是没有想到,鲁王会杀潞王,扛起杭州朝廷的大旗。

在杭州城下,屡破鞑子。挡住了鞑子兵锋。

那个时候,郑鸿逵就已经准备好入援杭州了。却不想,这个时候接到了大哥郑芝龙的书信。

郑芝龙要他好好看看。

却是洪承畴通过关系给郑芝龙写了书信,劝降郑芝龙。

筹码开得很高。

郑鸿逵知道大哥郑芝龙是什么人。是一个生意人。

他眼中只有生意没有什么国家大义。

但郑芝龙在郑家的权威是说一不二的。

郑鸿逵心中不愿意,也不能不听郑芝龙的,作壁上观。

一直到而今。

杭州大捷之功,堪比宁远大捷。乃是辽事以来,少有的大胜。

有这一胜。纵然各地暗潮汹涌,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朱以海的皇位。

郑鸿逵就抓瞎了。

该去的时候不去,这个时候再去?

还是唐王来劝说,这才顺坡下驴。

更吃惊于朱以海对他的信任,仅仅一面之缘,就敢跟着他出海。

要知道,海上那可是将性命就交给船上的人了。

什么叫气度恢弘。

郑鸿逵一下子就明白了。

暗道:“这是太祖显灵,大明宗室中有这号人物?我本以为唐王已经是英才,这鲁王还在唐王之上。”

“陛下既然有胆气去走一遭,臣自敢奉陪。”

“一言为定。”

朱以海立即安排。

高弘图坐镇杭州。张名振整顿军务。招募新兵,让伤员归队。杭州各部整合为一,大概有三万人上下。

不过,军队内部还有很多问题要整顿。朱以海从北边回来之后,在整顿不迟。

朱以海召集文臣中张国维等臣侍从。

王之仁作为锦衣卫指挥使,贴身护卫。

张世凤,朱万化,钱肃范,方元龙等人各领本部。并征集了杭州各地海船与郑鸿逵部的海船,合为一军。战兵数千,船只数百。九月一日,从杭州出发,浩浩荡荡,一路向北。

次日,到了海宁城外。

海宁城大清旗帜落下,大明升起。却是海宁士绅查继佐,号召乡绅驱逐千余清兵,清兵将领见情况不妙,先走一步了。

次金山卫城下。

金山卫就不一样。

金山卫指挥使侯承祖,誓不降清,再加上刘宗周崇明督师,整个江南风起云涌。博洛回军后,分兵平顶。

金山卫于八月十九日被李成栋攻破。

侯承祖被杀。

侯承祖知道,杭州城大破清军之后。将自己的儿子送走。此刻侯世禄,跪在朱以海身前,言金山军民死战事,说道:“臣之所以生,是为了报此满门血仇。”

朱以海说道:“忠臣孝子,天下赖之。侯卿就在朕身边,总有一日,会让你手刃仇人。”

朱以海在海上远远的看着金山卫城上面清军旗帜,以及“李”字大旗。心中不由自责:“如果我可以再快一点就好。”

人力有时穷。

朱以海这次北上,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但是看着这些人,朱以海只恨自己能做的太少了。太少了。

而继续北上。

再也没有停靠岸上。

因为清军戒严了。整个江南各府全部警戒,封锁所有港口。

数支骑兵在海岸各处。一旦发现船队就靠岸的迹象,就会立即出击。

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除却清军兵力直接控制的地方,其他地方全部成为大明的地方,江南四府的地方士绅,忠臣义士,源源不断的汇集到江上。

而今清军在江南所做之恶事,也统统传到朱以海的耳朵中。

嘉定屠城,昆山屠城。松江屠城。

这些消息,朱以海早就知道。但此刻再听一遍,依旧是满心怒火,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

“鞑子,此仇必报。”

“朕一定会让你们回忆一下,什么他妈的叫犁廷。”

而到了崇明。更是无数遗民济济一堂。参拜朱以海。

以沈廷扬为首。

有陈子龙。几社创建者,文学大家。更是领导了一系抗清运动。

有吴易。太湖义军首领,就是他在杭州城关键时候,数次在太湖截断清军后勤。

有黄蜚,山东水师总兵,与沈廷扬合兵一处。

等等等-----

数百人全部是冒着鞑子诛杀,甚至牵连全家的风险,来江上参拜大明皇帝陛下。

朱以海一一安抚且不提。

忽然有人说起一件事情:“夏允彝投鞑了。”

这一句话,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也吸引了朱以海的注意。

夏允彝是几社成员,与陈子龙齐名。前世更是殉国而死。而有一个著名的儿子,夏完淳,是神童。十四岁跟随父亲抗清,十六岁殉国。

“夏允彝,怎么会投鞑?”朱以海心中疑惑。

却也未必不可能。他也没有想到黄宗羲会战死凤凰山上。

“胡说。”一个少年厉声说道:“我爹不会投降。”

正是夏完淳。

“有人亲眼看见他在鞑子苏州衙门中。”

一时间议论纷纷说道。

朱以海咳嗽一声,所有人立即安静下来了。

朱以海说道:“有谁知道,此事内情。”

“启禀陛下。”陈子龙出列说道:“臣与夏兄,同在松江起事,二十日前,松江不可守。臣与夏兄商议撤军之士,夏兄说,今日松江起事,固然牵制了鞑子兵力,让鞑子从杭州抽兵,但鞑子破城,松江百姓又能走多少?他决议与城同殉。”

“当时臣说,臣也留下来。”

“夏兄说道:臣有老母在,不敢不孝。且家中事,亦要托付给臣,臣不敢不受。是以夏兄之德,决计不会屈膝的。这必是鞑子下作手段,误夏兄身后之名。臣请陛下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