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请武曌退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让‘点绛唇’誉满长安

“工坊?”钱仁有些不解的看向李重润。

“殿下,在商贾一道之中,工坊可谓是风险最高的一项买卖,您为何要选工坊呢?”

李重润当然不会告诉钱仁,在未来的世界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不会告诉他,自己对这个时代怀着怎样的野望。

仅仅是做个皇帝吗?这对李重润来说实在有些太简单了,就好像玩游戏时选择了简单难度一样。

要知道他虽然不是学历史的,但从小也酷爱读书,对于自己如今所处的时代,不说是了如指掌,最起码那些大的历史事件他都心知肚明。

就好像看悬疑片提前被剧透了一样,什么人物关系,事件走向,这些他都提前知道了。

对他来说,如今最大的挑战就是三年之后的九月初三,觊觎皇帝宝座的张易之,为了扫除通向帝位的障碍,在武则天面前诬陷了他。

要改变这一个历史事件对李重润来说可谓是轻而易举.

他只需在今年九月,武则天册封李显为太子之时,提前向武则天讨一个封地。

随后躲到那里韬光养晦,静静的等待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五人发动神龙政变。

只要武则天退位,李显登基,作为李显的嫡长子,韦淑清唯一的儿子,李显又对韦淑清言听计从,他成为太子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并且,这个时代谁是最野心勃勃的人李重润更是心知肚明,一个是他的堂弟,如今的临淄王李隆基,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妹妹,安乐郡主李裹儿。

只要自己加强戒备,小心他们二人的明枪暗箭,等将李显熬死,自己便可以君临天下,成为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接下来他如果想要励精图治,开疆辟壤,拿着小炒去考试的他觉得自己策成就至少不会比后来的成吉思汗要低。

就算他准备安于享乐,做个昏君浑浑噩噩的过完一生,前面几位皇帝给他留下的政治遗产也足够让他霍霍一辈子了。

到时候咱也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收成宠妃,体验一把‘芙蓉帐暖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幸福生活。

但李重润想要的不是这个,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到了大唐之后,几乎就没有发展。

三百年之内便要改朝换代一次的王朝魔咒不仅因为小冰河时代带来的粮食危急,还因为成平日久之后的土地兼并和人口暴增。

因此在李重润看来,从唐朝以后,中华文明的进程到了唐宋以后便不再继续发展,有的不过是一次次没有意义的轮回。

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儒学的堕落。

自唐朝以后,儒家学术便逐渐滑向腐朽,从一个讲究君子六艺的学说,追求天下大同的思想流派,变成了统治者用严格的三纲五常来限制华夏民族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枷锁。

特别到了北宋之后程朱理学的出现,更是极大限度的遏制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这才最终曾是八方臣服,万国来朝的中华大地最终在十九世纪末成为列强争相欺负的对象。

就连东海那个蕞尔小国,都敢对这个历经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生出觊觎的念头。

做工坊,不仅能够积累财富,李重润还有一个更宏大的想法。

如今的工坊,主要以小作坊为主,坊主们敝帚自珍,对于一些手艺和配方密不外传,也很少进行技术的更新与产品的迭代。

而李重润则准备在工坊中进行研发,不断的推出新的产品,成为一条进入工坊产业中的鲶鱼,以此推动大唐科技的全面进步。

说不定.....

李重润的心里暗自畅想着:能够在大唐,在华夏大地上率先兴起一场工业革命。

当然,这些话他不可能对钱仁直说,思索了一下,李重润这才说道:“做货殖转卖,太不稳定。

还需要大量的人手进行护送,若各地物价有所波动,很容易血本无归。

向百姓散卖货物虽然稳妥,但来钱太慢,因此我准备做工坊。”

“可是殿下,”钱仁顿时急了,“做工坊的风险实在太大。

要购置设备,要招揽熟悉工匠,可万一我们造不出来产品,或者是我们造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

这前期的所有投入不就打了水漂了吗?”

“钱典府,”李重润不慌不忙的看着钱仁,“稍安勿躁,我这里有几个秘方,我保证可以一本万利。”

说着话,李重润从怀中拿出了一张信笺交到钱仁的手中。

钱仁接过信笺,拿在手中仔细的看起来,他脸上的表情,从狐疑,变成将信将疑,又慢慢的笑逐颜开,最终兴高采烈的站起来。

“殿下,”钱仁喜出望外的看着李重润:“这,这也太神奇了,您这个方子是从哪里来的?”

李重润笑着摇了摇头,他早已找到了搪塞的理由。

“你也知道,我从三岁起便被囚禁在了掖庭。

在那里,我曾遇到了一位光禄寺的罪官,他便是良酝属管事,专司宫中酿酒一事,这个方子便是他教给我的。”

“殿下,”钱仁听到李重润的话更加兴奋,他对着李重润深深鞠躬行礼。

“有这个方子,不说其他渠道,仅就是小臣家中的酒肆饭堂,一年至少便可以卖出一万缗以上。”

“好,”李重润的情绪也高涨起来,他上前一步走到钱仁的面前,拍着他的肩膀。

“速速将工坊建起来,尚林苑内的粮食,留够三个月的储备,其他的都酿出一批美酒来,尽速铺进长安所有的酒馆、食肆与春楼。”

钱仁的心情也是激动异常,他看向李重润。

“殿下,这个佳酿如果一旦造出来,想必立刻便会风靡长安,还请殿下起个名字。”

“点绛唇。”李重润嘴里念叨着,走到书案旁边,拿起一支狼毫小楷,在白纸上写下了这三个字。

放下手中的笔,将写着字的纸递给钱仁,李翀笑着看他。

“十日之内开坊,一月内出酒,三个月之内铺满长安,能否做到?”

“能,”钱仁忙不迭的点着头,“有此佳酿,还有世子殿下亲笔题名,不出三个月,咱们的‘点绛唇’,必定能誉满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