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供货商
“大王,这是吴大匠最近亲手打造的金表。”
“曾卿有心了。”
“大王喜欢,是小民的荣幸。”
“曾卿,今晚有家宴,不可缺席啊。”
“遵命,多谢大王邀请。”
高丽国王王昌,前任国王王禑之子,由曹敏修与世家推举继位,是世家的橡皮图章。
王昌1380年生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加,不再甘于一直当个傀儡。高丽世家那边也知道年长的国王不好掌控,所以给王昌塞了许多妃子,想要王昌诞下王子,他们好继续傀儡。
这种事本来王昌并不知道,是有人提醒了他,提醒他的正是大明商人曾春元,是最早来高丽发展的商人之一。
与其他大明商人经营棉布、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不同,曾春元卖的是奢侈品,真正的手工艺奢饰品,不是利用品牌效应两块布卖高价的垃圾。
因商品属性,曾春元结交了许多高丽权贵,因而与王昌有了联系。
王昌到底是年轻人,喜欢玩,加上又是傀儡,没有人监督和敦促他读书,有许多时间玩,曾春元投其所好,送了许多新鲜玩具给王昌,让王昌大为欢喜,甚至封曾春元为五品官佐郎。
是曾春元暗中向王昌讲述傀儡的悲苦,傀儡有了孩子后可能发生的意外。
王昌还是比较聪明的,听出了曾春元话里的意思,自此对曾春元更加亲近,还给了曾春元一块通行令牌,让其可以自由出入内宫。
有了王昌的背书,曾春元的奢饰品卖得很好,以大明最新发明的手表、怀表为最。高丽权贵都以拥有一块大明生产的金表为荣,特别是出名的大工匠打造的。
王昌听从曾春元的建议,没有动王妃,即曹敏修的小女儿,也没有动侧妃,即李成桂进献的女子。有需求了就找其他宫女,还会戴上套。
有了橡胶,套的出现很顺畅,不过套在大明不得私自贩卖,必须有专门的证明才可以买,一般是春楼使用。
不生育,不给世家、士绅暗害自己的机会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拿回属于国王的权利。
王昌还是有野心的,又或者说在曾春元的鼓动下有了野心,而野心是要有代价的。
想要拿回权利,兵权是必不可少的,但王昌一个傀儡,没钱没人,兵权更是遥不可及。
还是曾春元,在他的提醒下,王昌知道王宫外还有自己人。
李琳、李贵生父子,王昌的外公和舅舅,小世家出身,被李成桂厌恶,王昌成为傀儡后也被其他世家排挤。
正好李琳崇信佛教,索性出家当了僧人,李贵生也不过当个小官。
他们的利益与王昌高度绑定,一旦王昌被废,李家也没有好果子。
若说还有人愿意为王昌在外奔走,李家是唯一的选择,所以曾春元带着王昌的口谕找到了李贵生。
李贵生自然万分欢迎,特别是曾春元的身份很有迷惑性。既然一个大明人会为王昌奔走,是不是代表大明支持王昌。一旦有了大明的支持,什么事都能办成。
此时李家的日子很不好过,受多方排挤,本地官员也不跟他们一条心,还帮着其他士绅、世家侵吞李家家产。再这样下去,别说继续当世家,很可能全族都要饿死。
吃过玩过的李贵生对此深恶痛绝,无奈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曾春元的到来令他看到了希望,很可能是唯一的希望,李贵生自然不会放手。
掌控兵权说容易不容易,说难也不难,没有光明正大的兵权,暗地里的兵权还不容易吗,私下训练一批人,筹备一批装备,兵权就有了。
唯一的问题,无论训练士兵,养士兵,还是筹备军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还需要货源地。
货源可以向大明买,钱一文少不了。如此,曾春元就十分重要,他能沟通内外,还能搞定货源,更重要的是能给王昌弄来钱。
王昌人在深宫,余财没有,个人花销还是有供应的。曹敏修他们不会让高丽国王太难看,否则丢失的就是整个高丽的脸面。
于是王昌表面上喜爱奢饰品,让曹敏修他们花大量钱财购买,转头王昌就把这些奢饰品赏赐给其他人,赏赐最多的就是曾春元。
实际上这些并非赏赐,而是曾春元回购,回购来的钱全部送到李贵生手里,让李贵生招兵买马。
暗处的军队人数少也就罢了,人多容易暴露,所以李贵生让兵马都剃成光头,穿上僧衣,常年待在野外,遇到人就说是游方的僧人。
李贵生有了军队,首先倒霉的就是那些侵吞李家家产的士绅,他们没有兵权,全靠当地驻军保护。
有钱有人的李贵生很轻松收买一批驻军军官,都是没有出身的军官,他们不被重视又没钱,很容易收买。
有了这些军官的配合,李贵生率军假扮劫匪、贼寇杀入士绅家中,报仇的同时还有大量收益,令李贵生喜爱。
出了乱民,本地驻军无法解决,官员上报,但李贵生是本地人,熟悉地形、情报,外来的平乱大军总是抓不到主力。
高丽军队可没有那么强的责任心,外军到了就要出军费用,不给钱就自己抢,给了钱就随便抓一些人交差。
在内外配合下,李贵生的部队日益壮大,开始流窜抢劫。没办法,随着队伍人数增多,王昌那点奢饰品的钱已不足以养活,李贵生必须开源。
对此曾春元全力支持,他背后的大明也在全力支持。
三角形才是最稳固的图形,三家势力比两家势力好掌控多了。
随着大明吞并安南,高丽战略也进入下一阶段。高丽世家与士绅常年内斗,两家都元气大伤,最重要的是高丽大量人口被贩卖成奴隶,没了人口,两家想要继续斗下去都难。
高丽进入平静期,这不是朱雄英希望看到的,高丽有五百万人口,比安南多多了。那么多主体人口不利于大明将来的驯化,必须要削减。
就像安南,原本有一百多万人口,长期战乱令人口削减到五十万,这下朱雄英治理就简单多了。
朱雄英迁移一批两广山中人口,给他们分配土地,让他们到平原生活,吸引到了许多人。
然后朱雄英请求朱元璋将一批西南反叛的罪民迁移到安南,填充安南各地,又从高丽运送一批奴隶过来,还将宝岛上的一批原住民装载过来。
最后安南人口重新增加到七十多万,大幅降低主体人口比例,安南马上就安稳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