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老华侨
来到养猪场,陈实和李光富汇合。
李光富递给了陈实一双布鞋说道:“一只脚不多不少二百,应急用的。”
鞋底里藏了钱,用针线缝起来了,别说,穿的还挺舒服。
他们俩在裤子里也缝了个口袋,这年头最大面值十块钱一张,确实不方便携带过多的现金出远门。
身上最多带个五六百,但陈实想出了个骚主意,买了个骨灰盒,在里面装了一叠钱,上面撒了一层锅灰和剁碎的猪骨头。
骨灰盒里装了两千六,两人凑一凑,差不多带了四千。
之所以不带汇款单之类的,是因为超过取款三千都会引起一些注意,有的地区甚至会审查这笔钱的来路,要写个申报说明。
他们懒得麻烦,也害怕财富暴露,影响产业发展,趁着现在没人关注他们发财,他俩现在属于拼命捞金。
养猪场暂时交给李光富信得过一个人看着,此人叫哑巴。
陈实也没多问,李光富能信得过的,那么肯定值得托付。
哑巴三十出头,脸色黝黑且阴沉,一双犹如死人的眼睛,黯淡无光。
他给陈实的感觉是如毒蛇一般阴毒,九门提督和陈实提到过此人。
没细说,就说这是李光富的狗,一条疯狗,只听李光富的话。
出门在外,李光富和陈实有一点共识,吃啥都不能吃苦,不能苦了自己。
此时的火车计费方式是按照一分钱一公里计费的,到陕西那边要10.4毛左右,这是硬座,卧铺要30一张票。
李光富前些日子就搞到票了,他们买了一个包厢的四张票。
这年头唯一好的就是没有假票,被发现那是重罪。
所以不担心买到假票,而且也没什么人买卧铺,确实有点贵了,比硬座贵三倍。
三人也没坐公交,太挤了,找了个蹬三轮的人力车夫,蹬着三轮车拉着他们去火车站,给了五块钱。
这可把车夫开心坏了,遇到款爷了,五块钱可不是小钱了。
这是赵甲田第一次出远门,他有点兴奋,时不时四处乱看。
三人身上都带了匕首和军刺,出远门在外带个防身的家伙是没啥坏处。
主要没监控啊,万一被人埋了都没人知道。
主要他们身上有大把现金,害怕万一被人瞄上了,就得不偿失了。
到了火车站,那场面就跟沸水下饺子一般,人太多了。
人挤人,很多不买票,从窗户爬进去的。
这时期翻车窗逃票的,那不是什么稀奇事,车厢内的过道都坐着人。
一个车厢一名列车员,压根管不过来啊,人太多了。
还有的在半路,等到火车开过来直接跳上后车车尾溜进火车内逃票,俗称扒火车。
他们仨进入一等车厢,很安静,这里明显比普通车厢好的不止三倍。
一个车厢四张床,陈实他们三人等于包了这个车厢,把物品放在上面的一个床铺上,李光富选择睡在上铺,赵甲田坐在陈实对面看着窗外。
此时的小偷很多,一不留神就被顺走了钱财。
火车发动后,赵甲田一直盯着窗外看。
陈实坐在那里写作,他现在写字的速度快且漂亮。
一小时可以手写两千字,一天抽出一小时写作基本就足够了,但现在要写【寻宝奇兵】的小说和剧本,每天就要两三个小时写作了。
火车要十几个小时到二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这主要根据车次,是快车还是慢车,而且停战的次数相对较多和时间久,一般一个站点需要停留十几二十分钟,甚至更久。
这么长的时间,陈实可以多写一些存稿,寻宝奇兵的小说不会太长,最多五万字左右。
小说和剧本不一样,他在小说里能多写很多东西,比如写一写朝珠,写一写乾隆的玉扳指,等于给自己手上的藏品打广告了。
到时候谁看到,有兴趣想买的,就可以卖出去,不过那得等到1984年了。
因为1984年前,整个商业体系十分的模糊。
1982年牟其中创办了中德商店,主要做的是家用电器,1983年他就靠着信息差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大单。
他在上海出差的时候看到商店里有一款铜制钟非常受欢迎,市场供不应求,于是他就找到了上海百货公司的负责人,告诉对方他可以供货,谈妥了之后,就回到了重庆,找到了江陵机械厂。
这家工厂之前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突然来了个大单十分开心,当即答应了牟其中的合作,接下来生产合同一敲定就要准备付款了。
但是牟其中手上压根没那么多钱,这事也没影响他签合同,因为他早就发现了空子,交易双方存在时间差大概有八天的时间。
江陵机械厂把货交给牟其中,牟其中在八天内把钱打到机械厂在万县的账户上就行,牟其中把货拉到铁路运输部门开了个发货单,然后把发货单给上海百货公司看,我发货了,你得给钱。
对方把钱给他,他拿走自己的利润后又把钱打给了机械厂,剩余的钱投入自己的中德商店,八个月内盈利四十万,被定义成投机倒把。
这人手底下的人对他是死心塌地,还有女人和他一起进去了,但也是对他死心塌地,之后就是出来飞机换大炮又进去了。
牟其中一次次的去踩雷,帮不少企业家探路了,陈实也明确自己能做什么。
他可以开厂,开公司,但绝不能在这时期做空手套白狼的事。
总之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要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他在脑子里盘算,怎么把手上的钱用于以后的发展。
他现在需要的是钱吗?显然不是,钱以后有的机会去赚,他现在需要的是护身符,多几张护身符才行。
走廊外的喇叭里响了乘务员的声音:“本次列车由燕京开往陕西西安的十二次特别快车,预计明天早上六点四十五分到达,请旅客朋友们看好随身物品······”
“旅客上车如到家,需要什么您说话,愿意娱乐有扑克,喜欢看书有连环画,小吃零食样样有。”走廊传来了小推车车轱辘和地板摩擦的声响。
房门被敲响,屋外传来女生的声音:“要加热水吗?需要买点什么东西吗?”
此时列车上有个工种,就是给乘客加热水,还有卖茶水的。
这个工种后来被饮水机取代了,陈实抬起头从口袋里拿出十块钱递给赵甲田说道:“你想买点什么,自己去买。”
赵甲田拿着钱打开门,有点新奇,没见过。
他选择买了一本连环画,又买了点花生瓜子,列车员给陈实他们的茶杯倒上了热水。
等到饭点的时候,李光富带着赵甲田去了餐厅用餐。
此时很少人在火车餐厅用餐,因为太贵了。
这里可以买茅台,一份土豆丝要几块钱,一般人消费不起。
大多都自带干粮,李光富不在乎钱,首先保证自己吃好喝好。
这时期的火车餐比后世更贵,能在这里用餐的,基本都是工资高的,例如厂长之类的,一月工资加上补贴差不多两三百。
他们的工资一直都高,普通职工相对较低了。
但饭菜是比后世好不少,因为没有半成品。
“小子,喝酒不?”
“不喝。”赵甲田摇了摇头。
“你这烟酒不沾,多没劲啊,喜欢女人不?你看那个女列车员长得咋样?要不我去给你说个媒?”
赵甲田不搭理他了,吃过饭就去换班陈实来吃饭了。
李光富拿出个酒壶,里面装着茅台,点了几个小炒就吃了起来。
餐厅里人不多,在这里不要过多露财。
因为有人会在这里踩点,看谁有钱,就会盯着谁。
下了火车,就能把你打劫了,所以李光富点的饭菜都是最便宜的。
没敢太过张扬,深怕被人盯上。
陈实简单吃了点饭菜,就回去继续写作了。
李光富一个人在食堂喝了一下午,醉醺醺的回到车厢内倒头就睡。
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到达目的地,陈实将写好的内容装进信封。
离开火车站,找了个邮局把信寄给了故事会那边。
西安的古城墙和钟楼是这座城市的地标,民宅建筑都是明清时候的。
此时城墙外都是田地,城中的中心位置钟楼向四周延伸出四条笔直的大道。
这里和燕京此时最大的区别就是做生意的不少,走街串巷吆喝的,面子这事大多人不在乎,都想赚点钱过点好日子。
商业气息比燕京要好的多,大部分人敢出摊卖货,路边有人挑着扁担开始卖鸡蛋了,可以用粮票换鸡蛋,现金买鸡蛋。
78年那会可不这样,一年一个样,一切都在向好。
在火车站找了个人力三轮车,谈好价格送他们去招待所,三块钱送到。
目前全国只有上海那边有三轮摩托出租车,其他区域都是人力三轮车,燕京那边叫板儿的。
来到两层小楼的招待所,把介绍信给前台登记,没有介绍信没法住宿,一间房两块一毛钱,手写的单据盖章,用于报销。
这时候住招待所的,基本都是有单位的。
陈实打了个电话给刘玉梅单位报平安,招待所的电话是三分钟内四分钱,超过三分钟一分钟四分钱计费。
一般都是先打过去,说清楚找谁后挂断,过一会再打过去,这样最省钱。
和老妈报完平安后,陈实拿着钥匙进屋,一人一个房间,房间内十分的简单,一张床,一个洗脸盆架,一张木椅子和一个晾衣服的木架,除了这个就没了。
屋内墙面上半部分是白色大白墙,下半部分是绿色墙面,可以看到街景,就是路边的两层楼,街上没什么人。
三人安顿好后去外面准备吃点饭,然后开始收宝贝去。
吃饭要有票,没票不是没法吃,要吃高价饭。
主要是粮票买米饭用的,比如一碗米饭用粮票买两分钱一份,没有粮票要七分钱,炒菜什么不需要票,吃饭的地都是国营饭店。
此时的西安路边也有个体小餐馆了,员工基本都在三人,大多一家三口。
有的区域管得紧,用工三人最安全,而不是八人。
三人买了几个肉夹馍吃垫肚子,李光富对于这边比较熟悉,二十年前经常来这边,没怎么变化。
有没有宝贝的人家,用李光富说看人就知道了,怎么看?
看气质,过去的大户人家子弟,那股子气还在,很容易分辨出来。
而且他这边有认识的人,可以去找对方帮忙,给点好处费。
就不知道这人还在不在世了,活着的话,都六七十了。
走着走着,李光富突然拉住了陈实走向一旁的路边,陈实一脸懵的看着李光富,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李光富用手指了指前面的几人,三男两女,一名头发花白戴着墨镜身穿一身西装拄着拐杖的老人,一看就是老华侨的打扮。
老华侨左手边是一名戴着墨镜,身穿花衬衫白西裤搭配白皮鞋的中年男子,右手边是一名戴着墨镜,三十来岁的女子,穿着一件白色连衣裙搭配白色高跟鞋。
她走在人群中引来不少人的瞩目,因为她穿了胸罩,身材显得十分有线条。
这时期国内基本用肚兜,显得身材平平,如果看到一个身材曼妙的女子,不是权贵子女就是华侨了,因为她们穿胸罩。
陈实不明白李光富几个意思,看上那娘们了?
“侯爷,您这几个意思?”
“别说话,保持距离跟上那几人。”
陈实立马警觉起来了,他知道李光富这人大事上不掉链子,能让他这么紧张,铁定是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