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轶事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官到七十始退休

唐朝规定官员七十岁致仕,就是现在所说的退休。这个条件可以说是很宽松的,按照孔子的说法,七十岁已经进入到随心所欲的境界,唐朝的时候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并不占多数,所以杜甫要说:“人生七十古来稀”。

有些官员到了年龄之后并不愿意退休,和组织上讲条件,具体是为公继续革命给咱们大唐这座宏伟的建筑再添些砖加些瓦,还是为私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就不好说了。

武则天时期有一位兵部侍郎叫侯知一年龄到了杠杠,朝廷就下发了关于侯知一致仕的文件,文件上盖着皇帝的大印,这就意味着武则天已圈阅。侯知一不愿意退,他给皇上写了一个奏章,表示自己欣逢盛世,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再干上几年也不成问题。为了证明这一点,侯知一在百官上朝时当着圣上的面展示自己的身体状况,史书上是这样形容他的这一举动的:“踊跃驰走,以示轻便。”依照当时朝堂的空间推断侯知一这一番“踊跃驰走”应该是直来直去,类似于现今咱们国家足球运动员体能测试时的折返跑。运动员们一提起折返跑就生气,气不气想想侯知一,保住饭碗都不容易。

至于没有到七十岁,但是身体不好不能胜任工作的也可以提前半退,保留散官或者勋官的级别。另一条规定很有意思:五品以上的官员年龄虽然不老但“形容衰老者”也要提前退休,这是形象工程的一部分,大唐的官员要充满朝气还要耐看。“面子”问题相当重要,它可以提前结束一个官员的政治生命,所以要经常照照镜子,要懂得保养,必要时还可以整整容拉拉皮。唐朝的皇帝每年十二月腊八之前都要给官员们赠送面脂和口脂等化妆品,当时这些化妆品的品牌名称叫“紫雪”,“红雪”,不知官员们接到化妆品叩谢圣恩之后是将其摆放在显著位置供起来还是有粉擦在脸上,亦或是给夫人用。

保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态,唐人曾经说过:“代宗时,有术士曰唐若山,嚥气导引,寿不逾八十,郭尚父(子仪),立勋业,出入将相,穷奢极侈,寿临九十”。

老眼昏花仕途是要受到影响的,唐武则天时神都洛阳宫城有一座城门叫光政门,是官员们上下朝所走的城门。一天散朝之后,宰相娄师德走出城门,因为身高体胖再加上一条腿不得劲儿,便坐在一条横木上等候随从把马牵过来。史称娄师德身高八尺,折算下来有两米四左右,个子高快头也大,他的马也不会是凡马,高人跨大马,上阵杀敌是个什么风景,想当年在河源白水涧八战八捷,使得吐蕃不敢轻举妄动,默默地经营陇右数十年,也算是天下赖之。

娄师德正在歇着时一位想要进宫的县令走过来挨着他坐下,和娄师德寒暄起来。这时县令的儿子从远处走来,看见自己的父亲大大方方地和宰相平起平坐,不由得大吃一惊,急忙高声提醒。县令听说自己身边的人是宰相后,惶恐得很,起身便拜,连说死罪死罪。死罪倒不至于,但失礼是显而易见的,娄师德这人宽厚,他说:“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那时候没有照片,更没有电视,县令不认识宰相是很正常的事。

县令一看宰相大人如此平易近人,便趁势诉起苦来,说是上级说他的眼睛看不清东西,要求他提前退休。估计这位县令的眼睛患的是白内障一类的眼病,刘禹锡就曾经患过类似的眼病,自述病情是“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因而给一个善治眼病的婆罗门僧人写了一首诗,询问“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金篦是一种类似箭头形状的手术用刀,专门刮治眼病。

县令向娄师德解释说其实自己的眼睛看东西并不昏暗,晚上点着蜡烛还能给上级写报告。娄师德笑呵呵地说,你说你晚上还能看清文字,为什么大白天却分辨不出宰相。县令听了吓得不轻,连声念起宰相南无佛。

当然七十岁退休不是绝对的,有一些国家重臣到七十岁后还继续在岗,比如狄仁杰、郭子仪、裴度。

狄仁杰被武则天称为“国老”,郭子仪、裴度分别以身系国家安危二、三十年。

唐高宗总章元年九月,在辽东征战了两年多的李勣终于攻克了高句丽的国都,此时他已经年近八十。

平和时期开疆扩土便是最大的政绩,因此要广为宣扬,反复宣扬。“家祭无忘告乃翁”,唐高宗李治在昭陵举行了隆重的献陵仪式,告诉他父亲唐太宗李世民说,您老人家当年御驾亲征却未能完成的事现在在儿子手中大功告成。然后又祭拜了供奉着祖宗灵位的太庙,表示咱李家的后代为祖宗们争气了。而后又在大明宫含元殿接受战俘,并向天下宣告大唐的国土又多了四十二个州。估计李治的这一系列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做给下面人看的,不是有人说朕软弱无能吗,如今隋炀帝和太宗皇帝都没有干成的事让朕干成了,各位还有什么不同意见。

唐武则天长安四年十月,八十岁的张柬之被任命为宰相,这是大周的皇帝武则天也是八十岁。一个是八十岁的皇帝,一个是八十岁的宰相,这一君一臣成为武周朝告别演出的主角。两个月后,张柬之等人兵谏迎仙宫,武则天被迫退位。在此之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多少人往灶里头添柴火,可锅中的水就是烧不开,而张柬之这把柴添进去后,水就沸腾了。李家由婆婆管家的历史宣告结束。

唐中宗景龙三年十二月,已经退休的唐休璟被重新任命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此时唐休璟已经八十多岁。第二年清明时节,唐中宗在梨园毬场举办了一次拔河比赛,这场拔河比赛的规格恐怕是最高的了,参加拔河的有宰相和享受宰相待遇的官员十人,大将军三人,驸马两人,算下来是十五个人,一边七个人还多出一个,不是书上的记载有误就是两边的人数不等。唐休璟老迈年高,拔河时摔倒在地好半天爬不起来,唐中宗、韦后笑得直不起腰来。皇上笑也罢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笑话一番又何妨。可那些皇帝身边的宫女也在开怀大笑,说得好这叫一派欢乐景象,说得不好这叫众大臣斯文扫地。

唐朝在位官员年龄最高的大概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太府卿杨崇礼了,杨崇礼是隋炀帝的玄孙,在太府干了二十多年,年过九十才退休。太府管理着国库和市场贸易,杨崇礼每年能赚出数百万缗钱,不留用他留用谁。

高龄官员也有犯错误的,错误有轻有重,轻的经济上受些损失,重的就要掉脑袋了。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正月大朝会时,八十岁的太子少师柳公权因为德高望重被推举为领头人,代表文武百官向圣上恭贺新禧。朝会按惯例在大明宫含元殿举行,含元殿坐落在十五米高的土坡之上,十五米相当于五层楼的高度,殿前面是三道长达75米左右的龙尾道,从平地延伸到高处的大殿下,当事人形容说站在龙尾道的起点仰望,含元殿就像天上宫阙。柳公权从龙尾道的起点一步一步朝大殿走去,这个过程中不能停步,更不能倚着道旁的栏杆喘口气。尽管龙尾道旁的栏杆由青石雕成,栏柱上方雕刻精美的龙头,扶着这种栏杆很有文化品位。

毕竟是八十的人了,柳公权到达大殿前时体力已经严重透支,接下来他将向皇帝叩拜,还要高声祝贺词:“元天首祚,景福维新,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与天同休”。其中“圣敬文思和武光孝”是唐宣宗的尊号。体力不支的柳公权在念到尊号时误将“和武光孝”念成了“光武和孝”,结果被罚去一个季度的俸禄。

钱对于柳公权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他每年为人写墓碑的润笔费就高达百万钱。关键是名誉受损,一生都被称著于世,年过八十却犯下这么个错误。当时的官员都为柳公权惋惜,认为他要是早点退休就不会老来受辱了。

和柳公权相比,另一位太子少师乔琳的错误可就犯得大了,他上了贼船丢了性命。

唐德宗建中四年,路经长安的泾州兵士反了,唐德宗先是出奔奉天(乾县),接着又前往汉中避难,汉中当时叫兴元。

德宗一行走到盩厔(周至)县境内的秦岭山口时,太子少师乔琳对德宗说,臣老了,没有力气再跋山涉水,请求前往仙游寺出家,替圣上祈福消灾。

去兴元要翻越秦岭,山高路险难于上青天,这是事实。但是又逢连阴雨,连许多年轻力壮的卫士都耐不住艰险半路逃跑,回到长安在朱泚手下混口饭吃,唐德宗也是靠着六位世家子弟联手护卫服侍才得以平安到达目的地,七十多岁的乔琳提出了家当和尚的要求也情有可原。

仙游寺地处大山深处,是个清静之地,又是关中名寺,倘若乔琳一直在那待下去每日吃斋念佛,保佑圣上平安大唐万福也算是为天朝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偏偏得知乔琳的去向,派了一队人马将他带回长安,乔琳便当了朱泚的吏部尚书,为叛军选拔干部。

等到李晟收复长安,唐德宗重新踏上埋有祖宗遗骨的关中大地后,乔琳被列为投敌官员的前几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乔琳成为朱泚的吏部尚书后,有一个人被授予官职,此人心有疑虑,拿着任命书对乔琳说,俺总觉得这个官位不稳当。乔琳回答说,任命你当官这件事本身就不稳当。可见他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性质与后果是心知肚明的,但他既没有像段秀实那样倒盖官印追回偷袭奉天的叛军,笏击朱泚面门宁死不屈的勇气。也没有像郭晞那样装聋作哑终日不语就是不给朱泚干事。最终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