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镇山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意见之争

洪武年间,朝廷大力发展海上力量,舰船建造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谢方,以其严谨认真的态度被任命为舰船建造监督官。而朝中负责战舰船设计的李天浩,是一位才华横溢但性格孤傲的官员,在舰船设计领域颇有建树。两人因理念不同,在建造过程中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谢方初到造船厂,便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依据过往经验和实际需求,对建造中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一日,谢方在检查舰船龙骨设计时,眉头紧皱。他认为现有的龙骨设计虽在理论上能满足承载要求,但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环境时,可能存在稳定性隐患。

就在这时,李天浩前来视察。谢方上前说道:“李大人,下官觉得这龙骨设计有问题,需要修改。”

李天浩眉头一挑,神色不悦:“谢大人,这龙骨设计是我与多位专家精心研讨而出,怎会有问题?你可不要随意质疑。”

谢方不卑不亢地回答:“李大人,您看这龙骨的结构,在遭遇强风巨浪时,对冲击力的分散不够合理。下官在沿海地区了解过不少因风暴受损的船只,大多是龙骨处先出问题。”

李天浩冷笑一声:“谢大人,你不过是监督建造,懂多少设计之理?我的设计是考虑了多种因素,从整体结构平衡到材料受力分析,岂是你几句话就能否定的?”

谢方并未退缩,他拿起图纸详细解释:“李大人,理论固然重要,但实践经验也不可忽视。这龙骨若是增加一些支撑结构,就能更好地抵御侧向的冲击力,保障舰船安全。”

李天浩不耐烦地打断他:“哼,增加支撑结构?那会增加多少不必要的重量,势必会影响舰船速度,得不偿失。”

两人各执一词,不欢而散。但谢方并未放弃,他在造船厂中寻找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一起研究龙骨改进方案。老工匠们大多支持谢方的想法,他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种增加龙骨稳定性的方法。

几天后,朝廷组织了一次关于舰船建造进度的会议。谢方在会上再次提出龙骨设计的问题,并拿出了老工匠们提出的方案。

李天浩面色阴沉:“谢方,你这是公然与我作对。这些老工匠的经验固然宝贵,但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我的设计是基于最新的船舶力学理论。”

谢方反驳道:“李大人,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若舰船下水后因龙骨问题失事,再好的理论又有何用?我们不能拿士兵们的生命和朝廷的物资开玩笑。”

在场的其他官员开始议论纷纷。一位负责后勤的官员说:“李大人,谢大人的担忧也有道理,毕竟舰船安全至关重要。”

李天浩怒视着谢方:“好,既然你如此坚持,那我们就做个试验。按照你的方案和我的原方案分别制作龙骨模型,进行受力测试。”

谢方点头同意:“好,那就以试验结果为准。”

在准备试验的过程中,双方都十分紧张。李天浩亲自监督原方案龙骨模型的制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设计。谢方则与工匠们一起,精心打造改进后的龙骨模型。

试验当日,朝廷官员和众多工匠都前来观看。首先对李天浩的龙骨模型进行测试,在模拟的中等强度风浪冲击下,模型表现良好,但随着冲击力逐渐加大,龙骨开始出现轻微变形。

接着是谢方的龙骨模型,面对同样强度的冲击,它稳稳地承受住了。当冲击强度远超预期时,模型虽也有受力迹象,但没有出现明显变形。

试验结果让李天浩脸色十分难看,他没想到自己的设计会在试验中暴露问题。但他仍嘴硬道:“这只是模型试验,实际情况可能不同。而且增加这些结构会增加成本和工期。”

谢方据理力争:“李大人,成本和工期固然要考虑,但与舰船的安全性相比,都是次要的。而且我们可以在后续的建造中优化工艺,尽量减少对工期的影响。”

在众人的劝说下,李天浩最终勉强同意对龙骨设计进行修改。但他心中对谢方的不满愈发强烈。

随着建造工程的推进,又出现了新的分歧。这次是关于船舱的布局设计。李天浩的设计是将船舱划分为多个较小的空间,以提高船只的抗沉性。但谢方发现这样的布局会导致货物装卸极为不便,而且船员在舱内行动也会受到限制。

谢方找到李天浩:“李大人,船舱这样的布局不利于货物装卸和船员行动,会大大降低舰船的实用性。”

李天浩不屑地说:“谢方,你只看到了眼前的便利,却忽略了安全。一旦船只受损进水,这样的布局能有效阻止海水蔓延。”

谢方回应道:“李大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隔水舱壁和改进排水系统来提高抗沉性,而不是牺牲实用性。”

两人再次争论起来,互不相让。这次争论甚至影响到了工匠们的工作,他们不知道该听从谁的指令。

造船厂内气氛紧张,工程进度也受到了影响。朝廷得知此事后,派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来调解。

大臣分别听取了两人的意见后,说道:“你们二人都是为了舰船建造,但不能因此耽误工程。不如这样,选取一艘正在建造的舰船,按照谢方的建议改进部分船舱布局,再进行对比试验,看看实际效果如何。”

谢方和李天浩都表示同意。在试验舰船的改装过程中,谢方亲自指导工匠们拆除和重新安装舱壁,改进通道。李天浩则在一旁密切关注,试图找出谢方方案中的漏洞。

改装完成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测试。结果显示,谢方改进后的船舱布局在保证了基本抗沉能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和船员的行动便利性。

李天浩看到结果后,脸色铁青,但他依然固执地说:“这只是一艘船的测试,不能代表全部。而且这样的布局可能在长期使用后出现问题。”

谢方无奈地说:“李大人,任何设计都需要不断改进。我们可以在后续的建造中持续观察,如果出现问题,再进行调整。但目前来看,这种改进是有必要的。”

在多次的冲突和试验后,李天浩对谢方的态度逐渐从轻视转为怨恨。他觉得谢方是在故意针对他,让他在朝廷和工匠面前丢了面子。

而谢方只是一心想要建造出高质量、实用性强的舰船,并没有在意李天浩的情绪。他继续监督建造工作,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

在船帆的设计问题上,两人又产生了矛盾。李天浩设计的船帆面积较大,他认为这样可以在顺风时获得更高的速度。但谢方发现,过大的船帆在逆风或侧风时操控难度极大,而且对桅杆和绳索的强度要求过高。

谢方找到李天浩:“李大人,这船帆面积太大,不利于在复杂风向条件下航行,会给船员增加很大的操控难度。”

李天浩轻蔑地看着谢方:“谢大人,你又懂什么?海上航行大多时候是顺风,追求速度才是关键。船员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掌握操控技巧。”

谢方反驳道:“李大人,我们不能只考虑顺风情况。一旦遇到逆风或侧风,船员们操控不当,可能会导致船帆受损甚至船只失事。”

两人围绕船帆问题争论不休,互不相让。这次,李天浩甚至动用了自己在朝中的关系,试图强行推进自己的设计。

谢方得知后,十分气愤。他决定直接向皇帝上书,陈述船帆设计的利弊。在奏书中,他详细列举了自己的调查结果和实践经验,以及不同风向条件下船帆大小对航行的影响。

皇帝收到奏书后,十分重视。他召集了朝廷中的相关大臣和专家,再次对船帆设计进行讨论。

在讨论会上,谢方慷慨陈词:“陛下,舰船建造关乎大明海防和海上贸易,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慎重。船帆设计不当,可能会使船只在航行中陷入危险,臣恳请陛下明察。”

李天浩也极力为自己的设计辩护:“陛下,臣的设计是为了提高舰船的性能,顺风时能更快地航行,有利于军事行动和贸易往来。”

皇帝听取了双方的意见后,问道:“可有折中的办法?既能保证一定的速度,又能降低操控难度?”

一位老专家站出来说:“陛下,可以适当减小船帆面积,并改进船帆的形状和材质,使其在不同风向下都能有较好的性能。”

皇帝点头认可:“就按此方案执行,你们二人不得再因意气之争耽误工程。”

谢方和李天浩虽然心中仍有不满,但也只能遵命。在船帆的重新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两人虽然没有再发生激烈的冲突,但气氛依然十分冷淡。

经过数月的努力,舰船终于建造完成。在试航过程中,新设计的龙骨、船舱和船帆都表现出色,舰船在各种风向和海况下都能稳定航行,货物装卸和船员行动也十分便利。

试航成功后,朝廷对参与建造的官员和工匠进行了嘉奖。谢方和李天浩都得到了赏赐,但两人之间的隔阂依然存在。

不过,经过这次舰船建造的经历,朝廷在后续的工程中更加注重实践经验与理论设计的结合,也吸取了两人争论中的有益建议,为大明的舰船建造事业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而谢方和李天浩的故事,也在朝廷和造船厂中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