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八省联考
像个普通孩子一样,学习、考试、等待,像个普通孩子一样期待考试成绩,并为之欢呼雀跃或是暗自神伤。仅仅在小半年前,苏昼就是如此做的。
他的父母开朗而又开明,小有资产,同样对孩子保持着乐观的期待。考好了就带去游乐园,考差了也不要紧,耳提面命几句,随后回归平常的生活。
一道吃过早饭,父亲开着车,载上母子俩,在晨间的拥堵中骂骂咧咧几句,又谈论工作、学业。那样平常的生活,早已一去不复返。
回忆有时很远有时很近,像一道幻影,也像是不怎么好喝的蛋汤,既不甜蜜,也不苦涩。他们在苏昼的脑海中轻轻地挥手。
所以,继续考试,继续学业,对苏昼而言有着另一层意味。他想要延续那对平凡夫妻对他最后的期待。
成为一个好学生。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苏昼没有再思考别的问题,只是一如过去十几年一样,沉浸在课本中,沉浸在题目里。
他现在变了很多,扫过一遍课文,就背下来七七八八,多读几次题目,答案自然而然地在心底展开。曾经学不好的政治、老做错的数学题,都已经变得轻而易举,只有偶尔出现范围外的知识点,才能让他暂时驻足。
每到这个时候,他会短暂地失神,陷入对自己正在做什么事情的疑惑中,然后继续投入。
他将自己从黑暗骑士、金奖获得者、诗人等身份中抽出,暂时地完全变成了一位学生,只有回到家里,两个小姑娘的欢声笑语才能将他唤醒。
周久跟祁祈的关系进展很快,同住一个屋檐下,要么变成仇人,要么亲密无间,这很容易理解。祁祈的性格本就不坏,只是非常需要别人主动接触,才能敞开心扉。这项技能,周久早已在苏昼手上学会。
也许对祁祈来说,苏昼是将她拖出泥潭的拯救者,可对于苏昼本人而言,她又何尝不是呢?
——
祁祈将一把伞递给苏昼。他站在门边穿鞋。
“天气预报说,今天可能要下雨,你走路小心点。”
祁祈背着一只手,用叠好的伞戳了戳苏昼的胸口。
“哦,我看不见得。今天……”苏昼眺望窗外,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随时都会凝结出雨滴和冰晶。
这几天天气稍有回暖,冷暖流交汇,天气反而更加无常。
“今天,应该是个大晴天。”
苏昼挥挥手,将背包甩在身后,快步离开家。等他绕过两圈楼梯,走出单元门口,猛烈的阳光击打在地面上。天空从正中央破开一道口子,迅速展开,向下渗透出金黄的血液。
寒流激荡,云层流转,如同奔腾的马车向海面驶去。
他回过头,果不其然在阳台上看见了伫立着的祁祈。他又挥挥手,小跑着往学校去了。
今天,是八省联考的日子。
苏昼分到了本校,不过其他熟悉的朋友都没有在白江高中考试,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也乐得清闲,站在考场外的阳台边,闭目养神。
“…嘿,兄弟,你是哪个学校的?”
一个头顶尖尖的男生靠在苏昼身边,小声跟苏昼说道。苏昼睁开眼,看这男生贼眉鼠眼的,每走过一个路人,就很快地扫一眼,随后若无其事地望天。
“……我十一中的。”苏昼没穿校服,就随便编了个学校的名字。
联合考场,总是鱼龙混杂。边海市的好学校不少,相对应的,坏学校也很多。像是祁祈所在的那样的学校,实际上算得上中等了。
照往年来说,更下一级别的学校根本不会纳入到八省联考的范围内,但今年不同。因此,学校还特意要求学生们清空课桌,统一将课本放在体育馆或者自己带回家,免得考完回来发现东西被别人扫荡一空了。
“哈!你也是十一中的?我怎么没见过你?”尖尖男生喜笑颜开,“怎么样,对考试有信心吗?”
“就,还行吧,反正是小考。”
“小考?你怎么想的?”男生的语气似乎有些恨铁不成钢,“我看你是完全都不懂哦!人家八省联考,考得好的人直接都能被上边学校录取了,这可不是小考!”
“可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苏昼有些不以为意。
撇开他不是十一中的学生不谈,单说联考本身,也绝不是考得好就能被录取的。保送名额不可能只参考这一次的成绩,顶多成为他优秀的又一个力证。
“哼哼,成败在此一举,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放过。”尖尖男生语气咬得很重,他瞥了一眼苏昼,“兄弟,别怪我没提醒你,多在年级群里找找,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他做完谜语人,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听这话,该不会是有什么成体系的作弊组织在暗中攒了起来吧?这搞得跟个NPC一样,靠近就能触发对话,还给苏昼分享核聚变技术。
苏昼有些莫名其妙,但他也没有渠道去证明这件事情。反正跟他没什么关系。
至于说会不会真有作弊的人获得好名次,苏昼也完全不在意。如果靠抄就能抄到前百的名次,那联考也不用办了。抄了还不被发现,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才。
很快,考试铃声响起,安检入场,下发试卷与答题卡,第一堂语文,正式开始。
苏昼迅速扫过整张试卷,才翻到第二页,就有些忍俊不禁。
第二篇阅读理解选择的材料,赫然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出卷人没想过我还在读高三吗?他有点纳闷,但很快平复下来。
有一说一,他本人其实不完全算是这个故事的原创作者。他只是从系统那儿获得了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起了故事。
尽管他当然会比其他所有人理解这篇故事更深,但也不代表他就有这个能力在这几道题下拿满分。
这其实也是苏昼现在面临的一个困境。他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宝库,却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将那些资源化为己用,内化成自己思维的结晶,更偏向于重组和挪用。
于成名够用,于成为更好的自己,还远远不够。
学会更好的写作,迫在眉睫。
他转了转笔,投入到题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