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拜师悟空,从放牛娃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吾名道衍,元神御剑!】

按理来讲,这道号之类的东西,一般是由师门长辈来取的。

比如说菩提老祖,就给猴王取了一个孙悟空法号。

他觉得孙悟空的长相和猢狲相似,原本打算给他姓胡,但因为道家有“老阴不能化育”的说法,改成了姓孙。

猴王排在徒弟中是悟字辈,所以就给他起了法号叫悟空,合起来就是孙悟空。

而孙悟空由于不能泄露师门的存在,加上他本就是甩手掌柜,啥都不管的性格。

这取道号,自然是由着林寻了,且让他自行斟酌即可。

道号,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日后行走西游时的牌面。

有些讲究的门派,取道号后,还得举办册封大典,禀告天地,上报祖师名册道碟,让人知晓天地之间有了这么一号人。

林寻就没那么多事了,他依照自己的修行方向,取了个‘道衍’真人的道号。

若是日后修为上去了,便是道衍真君、道衍天尊!

而为何取名为‘道衍’,也是有一定说法的,林寻能够入道修行,全凭借着道衍宝镜相助,如此修为才能突飞猛进。

而道号,关系着自身的未来大道,也不能乱取。

若随便叫个太初、太始之类的,你命格福源不够,可镇压不住这等道号,反而是祸非福。

‘道衍’则是刚刚好,有道衍宝镜在手上,也能配的上这个道号,一切不详的祸端,通通都会被镇压。

最近林寻刚好想着将自身道号给宣扬出去,一众百姓们祭拜、供奉时,也不至于像无头苍蝇样,不晓得供奉的仙人是谁。

林寻见此沉吟了一下道;“尔等有心了,吾名道衍!”

说完之后,他便不再逗留,直接化作一道仙光飞走了。

眨眼之间,便已经消失在一众村民们的面前。

“原来是道衍仙人,难怪有如此神通,一击之下,便将清江大王给斩杀了。”

“是啊,道衍仙人如此灵验,今日起我就要在家中供奉于他,日夜祭拜。”

“是极,是极,快点回家准备香炉。”

………………

一众百姓们感慨不已,他们也不晓得道衍二字,代表着什么,或者有什么含义。

但凡是能以‘道’字取名的修士,肯定不是简单之辈。

毕竟修士修的就是大道,你带着个道字的道号,自然是高人一等了,而且一般人也不敢用这个名字。

一众村民们在林寻走后不久,便各自回到家中,顺便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全村。

很快,青云村众人,便开始信仰起了林寻,这位道衍真人。

另一边,林寻斩妖结束,便往合石村赶,不到半刻钟,便再度回到自身的修行之地。

百里距离,对于现在的他而言,已经是很近了。

自从三年前,孙悟空赐下地煞七十二法后,林寻便日夜苦修。

这飞行之术,已经是炉火纯青的地步,日常御空飞行,于他而言并不难。

而林寻在这三年里,可不仅仅是学会了飞,首先他的修为,从原本的炼气化神初期,晋升至后期了。

按理来讲,他三个月便突破炼气化神,这三年时间,至少得要突破练神返虚吧!

毕竟时间上都相差了十多倍。

但修行,不是这样去算的,若真以时间角度而言,那些存活已久的老古董们,只怕一个个都修为通天了。

修行,越往后面是越难的,往往需要比之前付出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才能往后继续突破。

而林寻能在短短三年,晋升两个小境界,已经是实属不易了。

此时他的元神显化,距离凝聚阳神也不远。

其实,原本他的修为是能再快一点,毕竟有道衍宝镜在,可以日夜观摩菩提祖师演绎修行过程。

哪怕天赋差了点,但架不住老祖一直开小灶啊!

可他所处的地界,实在是太荒芜了,大品天仙决修炼时所需要的资源,又过于庞大,却是拖累了进度。

没办法,这两界山附近方圆几百里,资源匮乏,修行自然慢了。

林寻能有这样的修为,还是他经常降妖伏魔,炼化妖兽血肉精气,加速修炼的结果,否则只会更慢。

除了一身修为以外,他这三年来,最值得骄傲的便是练得一手好剑术。

不得不说,这地煞七十二法中的神通,确实厉害,其中这剑术更是佼佼者。

参悟此剑法后,可领悟剑与炁合一之玄妙,为元神御剑之法。

可惜,林寻手中并无趁手的宝剑,只能以法力凝聚出一道道剑光,前去杀敌。

再配合大力神术,这看似小小剑光,却蕴涵着无穷巨力,可穿云破晓,洞穿九霄,无物不破。

这也是为何,黑鱼精明明修为更高,却难以在他手上走过一回合的原因。

毕竟这小小的一道剑光,蕴含着地煞法术中的两门神通相结合,如此力量,岂是一些普通妖怪能比的。

如果林寻能有一柄趁手的宝剑,只怕威能还可以再上涨几成。

此时此刻,他终于是体会到了孙悟空,在方寸山学艺归来后,没有趁手兵器的烦恼。

尤其是一些普通兵器,难以发挥对方天生神力以及大力法门的优势。

同理,林寻也是如此,一般的剑,在大力神术的加持下,没几个回合就会破碎了。

他知晓宝剑,可遇而不可求,只有等合适的机会再来寻了。

林寻的心中想着,眼看天色不晚了,便往自个家里赶去。

此时合石村的面貌,早已是焕然一新,经过三年时间的重建,这村子早就大变样了。

只见着一排排新建的房屋错落有致,它们地沿着村道铺了开来。

两边的道路,极为宽广,纵使两辆马车并头行驶也够了。

所谓;要先富,先修路!

三年前,林寻说了给村民做补偿,把他们倒塌的房屋重建。

加上,这里又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自然要好好规划了。

他将一座座的山峰移走,按照现代村子的布局规划,将村民们的房屋连成一排,且每个人家门口都有一片院子。

如此,村中人人都十分高兴,对其感恩戴德,只觉得当日幸好有林寻在,不仅能保得他们平安,还可以住上新房子,连家门口的路都变宽了。

可以说,他在老家的声望,一时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