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艺术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男人嘛,还是要事业为重

钱江那番说法,让王向阳深以为然。

的确,站在王向阳的个人立场,当然觉得朱琳跟龚雪最好。

毕竟这时期的国内女明星,也就这俩人的颜值,是最符合王向阳审美的。

前世看内地年代穿越文,但凡七十年代末开局的,朱琳跟龚雪的出镜率都是最高的。

那些年代文的男主角,最后不是泡龚雪,就是泡女王,无非就是二选一,或者一起打包带走。

如果男主选了别人,基本就是扑街,没人看了。

王向阳呢,当然也受到一些影响,对这两位的印象很深刻。

因此,他感觉自己能提意见后,自然是把这二位拿出来说。

但是站在钱江的立场上,那可就不一样了。

钱江可不是穿越者,也没看过那些乱七八糟的穿越文,没有那些明星滤镜,他选演员,有他自己的一套原则。

形象好当然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要不然,当年钱江筹拍《海霞》的时候,就已经遇到过朱琳了,为何最后还是放弃朱琳,选了别人呢?

虽然都说,是朱琳当初自己放弃的,说角色不合适,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钱江不在乎,没有费心思说服。

其实,如果钱江当年花点心思说服朱琳,未必就不成。

还有龚雪。

之前明明都见到龚雪了,但就因为龚雪说什么已经跟人有约,就轻易放弃了。

然而在王向阳看来,只要钱江努努力,多劝几次,龚雪应该能同意改换门庭。

钱江跟他,能量是不一样的。

可钱江没那么做,真的是很快就放弃了,只能说明他在乎,但没那么在乎。

从钱江对朱琳以及龚雪的态度就能看出,他这个人不喜欢强求,而且也不爱惯着演员,行就行,不行就拉倒,风格比较强势。

这可能跟他的经历跟性格有关,就不展开了。

换言之,当钱江跟你说,你很合适,要不要来试戏的时候,你最好立刻答应。

如果你也玩欲擒故纵,三请三辞,想等着钱江来求你,那不好意思,不可能的。

但钱江不惯着别人的同时,又很注重听别人的意见,比如他就很听王向阳的,前提是他认可你。

再就是,钱江做事雷厉风行,节奏很快。

这从他一言不合就去上海找龚雪,又一言不合就跟谢晋玩双话事人制度,就能看出他的做事风格。

其实在王向阳看来,那个双导演制,更像是谢晋的妥协。

因为很明显,是钱江对谢晋的《牧马人》起了浓厚心思,强烈的想参与其中,而谢晋对《庐山恋》的兴趣却没那么大。

谢晋最后提出个双导演制,在王向阳看来,更多的可能,只是不想伤和气。

而钱江呢,很显然也是看出谢晋的意思,顺坡下驴。

所以,虽然两部电影,都是两个导演的联合执导,不分主次,但怎么可能真的不分主次啊。

很显然,《庐山恋》依旧是以钱江为主,而《牧马人》则是以谢晋为主,这是俩人不言自明的事情。

不管怎么样吧,王向阳已经做到自己能做的了。

龚雪也好,朱琳也罢,他都给出了推荐。

最后能不能入选,只能看天意了。

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

不能因为他是穿越者,就以为什么都是他说了算,什么都围着他转悠。

归根到底,现在说了算的是钱江,不是他王向阳。

好在,王向阳也不是那种强迫症患者,不行就算了。

毕竟,他只是对龚雪跟朱琳这俩热门人物比较好奇,最多有一丢丢集邮签到的情感,但却不是这俩人的粉丝。

行固然好,不行也没关系,顺其自然就好。

世界那么大,美人那么多,何必单恋一枝花。

有那个为美人惆怅的功夫,不如多写点小说跟歌曲,或者学点新知识,给自己充充电。

男人嘛,还是要事业为重。

有了事业,美人自然来。

没有事业,就算你暂时得到了美人,也不长久。

所以说,男人的追求,就是这么枯燥乏味且单一。

且不说王向阳跟钱江是怎么想的,视线给到朱琳。

自从钱江跟王向阳离开后,朱琳随便跟人事科主任打了个招呼,就拿着剧本回研究室了。

这里要说的是,朱琳此时的工作,是做化学检验跟分析的。

表面看起来高大上,严格来讲,就是扒国外的技术资料,然后进行复刻实验,成了后就写成报告,交给其他科研组,进行逆向研究。

做化学分析这个工作,是个水磨工夫,一般都是定期定点的观察,然后做记录,但大多数时间却很清闲。

也就是说,到点了,就去显微镜前看看情况,做做记录,完了就是等。

因此,大多数时候,朱琳所在的实验室,那是相当无聊的,大家不是喝茶看报,就是在聊天织毛衣。

这跟医院里做生化检验的那批人,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医院那些做生化检验的,才是一天到晚忙到死。

卫生研究所里的工作,至少在这个时期,实际上非常清闲,工作强度并不高。

你别说,这时期能做这种清贵闲差的人,基本都有后台。

朱琳要不是有她妈,也干不了这个工作。

但怎么说呢,有时候老一辈人的好心吧,未必就是后辈想要的。

别看朱琳当了研究员,但实际上她并不喜欢这门工作。

你要是工作忙一点也还好,没空乱想,万一有点成就啥的,也有个正向反馈。

可让朱琳来这么清闲的部门,而且是长期没成果反馈的环境,这难免让朱琳懈怠,甚至胡思乱想。

就是说,要不是这工作太闲,也不会让朱琳觉得太枯燥,想到去当演员。

要知道,朱琳是很能吃苦的,可就是吃不了闲。

因此,朱琳拿到剧本回研究室后,立刻就不管别的,一门心思读起剧本。

朱琳之所以对《庐山恋》这么感兴趣,当然是因为剧本内容很吸引人。

比王向阳之前说的故事大概,要吸引人的多。

其实剧本跟剧情大概,是不一样的。

剧情大概,类似小说简介,只是告诉你大概主线。

比如阿珍爱上了阿强,然后分手了,这叫剧情大概。

但阿珍怎么爱上了阿强,其中有过多少曲折离奇的磨难跟故事,具体怎么表现,怎么狗血,最后又怎么分的手,这叫具体内容。

真正吸引人的,其实是具体内容,而不是故事大概。

角色也是一样,简单介绍的只是人设,像这个人叫什么,有啥背景,有啥能力,性格如何啥的。

可具体到故事里,这个人物怎么表现的,怎么做的,那又不同。

因此,哪怕同一个故事,但表现方式不同,结局就不同。

好比都去拍《神雕侠侣》,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不同导演拍的不同版本,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同样的,很多电影剧本,其实并不怎么样,但在名导演的手里,却能绽放光芒。

好比历史上的《庐山恋》,其实剧本本身呢,写的很一般般,毕竟是原作者利用空闲,只用了五天时间写出来的。

实话说,不管是用后世眼光,还是用当时的眼光,这部五天写出来的剧本,故事性很一般。

基本上,这个故事属于那个时代言情片的惯用套路。

也就是男女主角邂逅、相恋,然后是家庭的阻力、先分手,又巧合的重逢,最后大团圆结局。

历史上,《庐山恋》之所以被看上,其实是看上风光片的特点,以及当时中美友好的大环境。

这部片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也不是因为故事跟剧情。

其实大部分人,压根就记不住剧情。

原版庐山恋的魅力,主要是风光好,人也美,尤其是女主角那不停换的时髦服装,让当时一片绿蓝灰的老百姓,大饱眼福,也大受震撼。

因此,庐山恋其实就是个风景片加时装片,故事不故事的,已经不重要了。

原版庐山恋,只在专业人士眼中是个宝,但在非专业人士眼中,剧情很一般,未必能入朱琳法眼。

然而,王向阳版本的庐山恋,那情况又有不同。

穿越后,王向阳虽然也去当了文抄公,但他比较有底线,不是完全照抄,而是都进行了一番修改,所以严格来讲,不能算抄袭,应该叫二创。

就比如他写的这个《庐山恋》,开局就不一样,不跟你玩解说,直接玩起了幻觉。

哦,如果是这时代的人,这有个名词,叫魔幻现实主义,通俗讲叫白日做梦,反正都是那么回事儿。

拿《西厢寻他》当开头,以及当故事的引子,这个写法,哪怕放到四十年后,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更别说这个时代了。

关键《西厢寻他》本身就很惊艳,不说曲子,歌词就能算是一首绝妙的小诗,单独拿出去当诗歌发表,都是很不错的作品。

什么梦一刹繁华已落下,旧事里打捞不起一个他。

什么酌一杯孤独敬月光,饮下我一干二净的牵挂。

什么天地大,爱恨能落墨几斗。

什么千万里,山河不为我迁就。

什么世间纸短,情难相留,这份离愁……

就这些歌词,实话实说,这年月的知识分子,有几个能挡得住啊。

开玩笑,连“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都能成为一代名篇,更何况王向阳的这些了。

不吹不黑,四十年后,尤其是2010年后的国语歌,真的一点不差好吧。

那时期的国语歌,不管是曲风还是词风,都是惊艳辈出,压根不是什么国乐衰落。

说白了,文化这东西,得跟硬实力挂钩。

四十多年后,中国的实力已经藏不在了,而那些伴随盛世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尤其是九零后跟零零后们,他们的才华,是五零后跟六零后无法想象的。

四十多年后的五零后跟六零后,之所以还喜欢听老歌,不过是年龄大了,身体机能差了,开始怀念过去了而已,不是说他们真分不出好赖。

换言之,其实四十多年后的新生代网红歌,拿到这个时代,随便一首都是王炸。

比如这位朱琳大美女,一下就被王向阳开篇的《西厢寻他》给炸晕了,炸陷进去了。

要不然,以朱琳的脾性跟教养,她不至于在人事科主任的办公室里那么失态,当着钱江跟王向阳的面,看剧本看的那么入迷,甚至都没怎么听清钱江的话。

王向阳的剧本里,不光开篇惊艳,故事性也很强。

原版庐山恋,其实男女主角相识相恋的过程,说不好听,有点儿戏。

具体来讲,就是模仿三笑姻缘,玩偶遇。

因为在影片里,女主角是多次偶遇男主角,产生了好奇,进而快速陷入热恋。

说白了,就是见色起意,能说的通,但缺乏逻辑性。

王向阳就不同了,他安排的桥段,就高明的多,也浪漫的多。

套路虽然也是用偶遇,但人物的表现却很不同。

比如原版庐山恋里,耿华是个傻小子,木头疙瘩,甚至有个老夫子的外号。

可现实中,真有这种木头疙瘩,哪怕是海归女也看不上的,尤其是美式风格的女人,是看不上这种人的。

男女之间看对眼,总要有吸引自己的地方。

颜值自然是很重要的一点,但除了颜值之外呢,就是才华了。

在王向阳的设定中,耿华不光长得帅,还是一名才子,能唱歌,能写词。

而周筠呢,不光学建筑,她本身还精通音律,会西洋乐器,也会中国传统乐器,比如竹笛。

一开始,枕流石那边,还是一样,就是耿华在那边读书,被周筠无意中拍下,然后只是觉得这小伙子好帅。

之后的偶遇,周筠只是觉得有些好奇,有点缘妙不可言的意思。

真正让周筠感觉心动的,是女主和男主为躲雨,先后躲进一座碑亭里。

原版里,俩人就是躲雨期间,一通乱侃历史,在王向阳看来,有些扯淡跟刻意。

因此,王向阳在这个最关键的雨中偶遇里,加了音乐。

也就是俩人经过抽烟、扔烟后,彼此产生了一点隔阂。

然后,周筠看耿华气呼呼,出于缓和气氛的想法,就拿出竹笛,主动吹了一曲。

吹的什么呢?

《故乡的原风景》,后世播放率最高的曲子,没有之一。

本来呢,王向阳是想让周筠吹箫的,不过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免得以后女神被黑,就改成竹笛。

毕竟女人吹箫跟吹笛,是不一样的,懂的都懂。

竹笛版的《故乡的原风景》,那声音是很赞的,他个人觉得比洞箫版本强多了,也比陶笛版本的好。

当然,剧本里面是没有曲谱的,也没法通过剧本,来领会这首纯音乐的魅力。

但可以通过描写,来写出这首歌的好,比如让男主角震惊。

接着呢,就是因为一首曲子而交谈。

男主角呢,觉得对方吹的好,可他不会吹笛子,于是周筠让他唱首歌当交换,随便啥都行。

于是耿华就开唱了。

唱的什么呢?

《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

也就是后来由“十一”填词的那首歌。

这首歌,剧本里,是耿华的母亲写的,也是耿华母亲教给耿华的。

寓意嘛,结合1972年的背景,懂的都能懂。

哇,一个小伙子,长得帅也就罢了,还比自己年轻,然后唱歌又这么好听,一个小资美女怎么能不动心?

总之,《庐山恋》的故事大概,本就让朱琳挺有兴趣的。

而看了《庐山恋》的剧本,朱琳立刻就不能自拔,彻底陷进去了。

她看啊看,反复的看,慢慢的看,以至于中午都没跟同事去吃饭,完全的废寝忘食。

等她彻底看完了剧本,还有些不能自己。

但毫无疑问,她喜欢上了这个故事,也喜欢上了周筠这个角色。

以至于,她当天下午,就想着请假去北影厂,去跟人家说,我要演,我要演!

好在,她还是有点理智跟矜持,没有这么做。

“明天,明天一早就去!一定要把这个角色争取到!”

朱琳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