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盔甲
视察完的周怀图,又匆匆地回到了办公室,他还有别的事要做。
会文卫建制以来,他算忙死了。
这次是他首先发炮:“警察的衣服得改,现在和士兵们穿得太像了,容易把这两种联系在一起,然而,警是警,兵是兵,两者必须明确区分。”
器械科科长李大海有点迟疑:“啊?这事没必要吧?”
“怎么没必要?现在警察已经招了快百来个人了,也得立个制度了。”
在他的理念中,警察作为维护治安、服务民众的政府机构,与士兵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前那种在县里干衙役、白役、做公的……现在都要拉出来,如今都应归入“警察局”这一全新部门,配备专门的标识和腰牌。
周怀图继续说道:“他们的职责是对内,维护秩序,是需要与咱们的人建立紧密的联系,得到的信任和支持。这个当兵的不一样,因此,他们的着装必须得有区别。”
李大海听后,算明白了周怀图的用意,这不就衙役嘛,也没多少区别。
“那这衣服要重新弄?”
“我觉得主要帽子得重新弄,弄个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衣服咱现在没那个精力搞这些,得等到纺织厂建起来之后了。”
李大海认真记录下周怀图的要求,道:“周大人放心,这事我尽快去弄。”
“好,你今天找我什么事来着?”
李大海立刻扭扭捏捏地道:“最近扩兵扩得有点太多,一下子扩到了快五百人,这是不是太多了,您要不要劝劝……”
周怀图沉声道:“怎么劝?我们虽孤悬海外,但就这么区区三千多人,要防黎人卷土重来,将来还防清鞑子,这东西我是不敢省的!”
“咱是没钱吗?没铁吗?铁厂的钢铁堆积如山,造成兵器,可以武装几千人,这事得赶紧抓起来的。”
李大海心中一凛,连忙请罪:“我多嘴了,请大人责罚!”
周怀图摆了摆手:“没什么惩罚不惩罚的,不过,说到武器装备,你心中可有什么具体的考量?”
李大海立即摸出炭笔,在纸上画了杆长矛。
“咱计划仍旧用长九尺的规格,矛尖部分用好钢打造,以确保其锋利无比,剩下就按正常的。”
周怀图点点头,觉得这个设计不错,长矛这东西简单好用就行,至于什么长枪方阵,那得需要严格的训练,况且在多山多水的南方也根本不实用。
“还有,我寻思光靠长矛还不行,如果敌人势大,强冲咱的阵型,拿什么肉搏呢?还得有腰刀。”
李大海从怀里掏出了两张纸,第一张纸上画了柄腰刀,直刃修长,前锐后斜,是明朝南方流行的“苗刀”样式。
周怀图见了直摇头,这刀前面不够锐,刀锋太细刀身太长,不利于劈砍。
李大海又拿出了第二张。
周怀图眼前一亮,这刀前端设计有反刃,刀尖是两面开锋,狭长略带弯曲,却让劈砍更加有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刀身上开的那条血槽,却的确是匠心独运的利器。
“这种刀加工起来,恐怕比较麻烦吧?”周怀图不担心用铁,但担心产量,他的理念是可靠且海量的武器才是好用的。
“大人放心,虽然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一些,但咱们钢铁厂的加工能力可不是盖的。只要咱们把设计图定下来,工人们加班加点,产量绝对能跟上去。”
“耐用性如何?这东西太好看了,但武器可是要得经受住撞击和劈砍的。”
“大人您弄得这种铁太好了,咱可以减短长度,增大厚度,这样就应该没问题了。”
周怀图拿着这张图纸,这刀的确很是漂亮,得到了李大海的保证他也就点了点头。
他想了想,又继续说道:“还要搞全身盔甲和盾牌,盔甲可以用柔皮做衬里,钢铁做甲片;盾牌可以用木板,外面包钢皮……
“至于具体样式,你们可以多设计几种方案,然后在训练中实际测试,看看哪种效果最好,以后就按照那种样式批量生产。”
天哪,一支装备全钢盔甲的军队!李大海吓傻了,那将是何等的壮观。
但他立即说道:“全身盔甲,再加上盾牌、长矛和腰刀,这负担是不是太重了?咱的人能受得了吗?”
周怀图闻言,眉头微蹙。
铁的比重为7.8,而防护面积肯定是要覆盖前胸和后背,如果再算上胳膊和臀部,总面积约为一个平米。
如果算上铁的等效防锐度,胸甲本身的重量大约为四十斤。再加上乱七八糟的,总重量更吓人。
明代人的素质是不足以承认这种重量去打仗的。
周怀图拿过笔,开始写写画画了起来。
如果去除胳膊,再去除下摆,面积可以减半,后背的防护也可以减半——周怀图画了一个铁桶似的形状。
“只防前胸,后背再弄薄一点,加起来是零点六平米,额……就是三尺长、两尺宽的面积,算下来三十斤,加上皮衬里不超过三十斤,头盔两斤,再加长矛腰刀,二十斤,五十斤的重量,是不是还有点重?”
“勉强还行。”
“那就还得减,你觉得怎么减?”
“这个……我五十不太懂。'
周怀图看着他画出来的铁桶,然后又在旁边重新画了一个,这次的这个只覆盖胸部和背部,腹部和侧面则都暴露在外。
这就是很著名的四分之三甲,周怀图把画纸交给了李大海道:“你去问问铁厂那边的意见。”
李大点了点头,但又说道,“大人,昨日我仔细翻了账目,咱每日的开支竟高达百贯钱,炼制出的钢锭、铁锭,已然堆积如山,这好像不太行了。”
周怀图闻言,又开始盘算起来。
高炉每日能产铁水约45吨,折合起来便是七万五千斤。
考虑到此地矿石的品位并不出众,大抵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徘徊,因此每日需购进的矿石量便达到了惊人的十五万斤。
而每百斤矿石的价格为三十文钱,如此算来,每日仅在矿石上的花费便需四万五千文,折合铜钱近六十贯之多。
即使因为黎人的原因,这个钱数能打七折,但厂中还有一百二十名工人需要支付工钱,每人每月的工钱为六贯。
这平均到每日,便又是一笔二十四贯的开支。
再加上损耗和各种生产所需的各项杂费,每日支出百贯铜钱,确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