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8章 奇计独妙

直到第二天早上,王敬得等人才赶回来。三人头发上蒸腾着热气,眼睛熬的通红,实在是异常辛苦。

王敬得轻轻放下拎着的箱笼,从中取出小铜锅。铜锅稳稳架在小火炉上,火苗还在一伸一缩、吞吞吐吐。他长出一口气,道:“幸不辱命。”

陈家旺正准备上前接过铜锅,周心勤一使眼色,胡管家抢上前端起铜锅,揭开了锅盖。

锅中几根肥嫩的笋子泡在水中,水色清澈透亮,不见一丝杂质,偶尔几个水泡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释放出新鲜青涩的味道,让人仿佛嗅到了山林清新爽润的气息。

胡管家一瞥之下,锅里清清楚楚,不可能参杂荤辛的调味料。他反应灵便,忙对陈家旺道:“锅我来端,你不需要动手,等一下才需要你大展身手呢。”

陈家旺见他殷勤,点头致谢,转身向秦敬泉道:“弟子有个不情之请,恳请师父恩准:稍候烹饪时,如果没有外人在场,弟子才能完全放得开。事关祖上传下来的厨艺,虽然粗陋,可弟子敝帚自珍。”

秦敬泉一听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有各自不外传的秘方,譬如有些出名的牛肉店、老鹅店…都有传承经年甚至上百年的独门烹制秘法,从不外泄。陈家旺这番举动也是人之常情。

秦敬泉不以为意,点头允若。

这些都不算事,秦敬泉最盼的就是越快开始烹饪越好,当即道:“就按你说的办。”

陈家旺行了一礼向外走去,胡管家端了铜锅跟在身后。

堂上众人都焦急的等待着消息。这件事早已传遍全府,有疑惑的、有不解的、有骂傻瓜的、有看热闹的…宛如一出戏如今到了高潮,大家都要看看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剧情。

情况不停的传了回来:陈家旺净了手进了厨房…,厨房门关上了,小姐和胡管家等人都等候在外面…。

垂柳堂上众人屏气凝神,大气也不敢出。终于,最重要的消息传了过来:“黄泥拱笋”起锅端出来了!

陈家旺把食盒递给莺梦,本想跟过去瞧瞧情况,可是心中又是紧张又是担心,觉得有种心力俱疲的感觉,当下缓缓走回垂柳堂。

秦敬泉见他神情严肃,有心安慰他两句,但自己心中也乱成一团,张了张嘴,不知说什么是好,一时间觉得可能还有一丝希望,一时间又觉得希望渺茫。堂上众人压低了声音窃窃私语,垂柳堂上气氛压抑沉闷。

过了很久,消息还是迟迟不来。秦敬泉等得不耐烦,好也罢、歹也罢,准备亲自去瞧瞧。

正准备动身,堂外人影晃动,莺梦闪身进门。秦敬泉眼尖,见女儿眼睛有些红肿,貌似哭过了一般。

莺梦喊了声“爹爹”,声音有些哽咽,快步扑向秦敬泉怀中。

秦敬泉心里“咯噔”一下,抚摸女儿头发,心中酸楚。女儿从小就没了娘,自己忙于帮务,很少顾家,女儿基本上都是老太太带大的,老太太如有个三长两短,这个打击对她太大了。

他长叹了口气,正寻思怎么开导她,却见女儿抬起头来,泪痕虽未去,但嘴角上扬,一脸欢笑之色。

莺梦道:“爹,阿婆很喜欢“黄泥拱笋”的味道,大半碗笋子全吃了。”

秦敬泉这才明白女儿留下的是激动高兴的眼泪,刚才可把自己吓了一跳。

莺梦道:“‘黄泥拱笋’的锅盖一揭,仿佛漫山遍野的竹海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沁人肺腑,”她笑盈盈的看着陈家旺,道:“老太太已经几十年不沾荤了,喝了口汤直赞鲜美,说比鸡汤还要鲜呢。师弟的独门绝艺果然不同凡响。”

陈家旺双手直摇,道:“我可不敢贪功。竹笋自古就被称为‘素中第一品’,文人墨客早传下‘嫩笋香如鸡舌汤’的美誉,老太太能够喜欢,其实都归功于‘黄泥拱笋’的品质好。”

秦敬泉手抚长须心情舒畅,道:“家旺就别谦虚了。前几天请了那么多名厨,有好几道菜也都是用的笋子,可老太太就是不喜欢。两相比较,高低立辨。”

周心勤凑上来道:“笋子虽然是上好食材,可单独烹调时带有一丝青苦的涩味,用来做素菜并不容易调和入味。师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竟然比那些名厨都要厉害。”

陈家旺咳嗽了两声,道:“老太太宅心仁厚,冥冥之中自有福报,再加上本帮福泽延绵,注定老太太只是有惊无险。我不过就是运气好,可能正赶上老太太这时候饿了,想吃东西,恰逢其时而已。”

这么多天下来,老太太要吃早就吃了,哪有这么凑巧偏偏让陈家旺赶上?这明显是推托之词。

秦敬泉见他并没有洋洋得意居功自满的意思,十分高兴,道:“家旺这次立了大功,想要什么奖赏?”

“有事弟子服其劳,这是本分。家旺不敢邀赏,侥幸能为师父分忧,已是万幸。刚才做事时不在意,现在反而觉得有些困顿乏力,弟子想先回房间休息一下。”

秦敬泉点点头,道:“你费心费力不易,先去休息吧,等过几天老太太大好了,再好好奖赏你。”

陈家旺行礼告退,回到房间长长出了一口气,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

过了半晌,方才感觉精力渐渐恢复。他站起身,脱去外套,从腰间抽出四四方方一块干净的棉纱布,小心的放好,畅畅快快的舒展了身腰,仿佛终于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刚准备歇一歇,忽然传来敲门声,陈家旺一边把棉纱布藏好,一边问道:“是谁啊?”

“是你武伯。”

武长信进来后返身关上门,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样,成功了没?”他一天一夜没睡,又困又累,回来复命后,就一头倒到了床上,可想睡反而睡不着了。他不常骑马,几百里下来,大腿内侧、臀部皮肤都磨破了,又疼又酸,但心里又牵挂着“黄泥拱笋”的结果,辗转反侧了一阵子,从床上爬起来找陈家旺。

陈家旺笑着点点头。武长信喜不自禁上前一把抱住他,道:“还是大侄子聪明,想出这么绝的办法。”

陈家旺道:“不是我聪明,只是事有凑巧,想起了小时候曾经听先父讲过的一件趣事,受了启发。”

每到三伏酷暑季节,暑热难眠,乡民消暑纳凉,最喜在村头桥边老槐树下摆开“龙门阵”。

白天为了生计,大家忙忙碌碌,此时幼儿相绕膝下、家人亲情相聚、邻里喜笑颜开、猫狗奔走追逐,凉风习习,仿佛能吹走白天的一切烦恼苦闷,这也是一天中最惬意的那么一、两个时辰。

识文断字、口齿清晰、见识广的人是最受欢迎的,陈家旺记得父亲也是其中之一。伴着桃园三结义的征鼓、景阳冈的打虎英雄、百岁出征的佘太君、七夕的鹊桥会、西湖边的白娘子…陈家旺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月明星朗的夜晚。

有一次父亲喝了点酒,趁兴谈起了外面的奇闻轶事。

有一年,府衙胡大人的母亲突然没有胃口,几天不吃东西。因为她念佛吃素,胡大人便请了很多厨子来作素菜,可没一道菜让老太太喜欢。后来有人推荐了一位道士,这人也爽快,就提了一个要求:为了防止厨技泄露,做菜时不许其他人在场。胡大人当然答应了这个条件,果然这人出手不凡,做出来的菜清香鲜美,从而救了胡大人的老母亲。

大家议论纷纷,都想知道这个道士到底是怎么烹饪的,可道士口风很紧,任凭大家怎么问,都守口如瓶、讳莫如深。很多人也想偷偷的一窥究竟,可道士十分警觉,几次偷看都没成功。

过了几天,老太太身体复原了,胡大人设宴款谢道士。道士喝了些酒,再去烹饪时就不像平时那么警惕。胡大人身边有个侍卫,见状就悄悄跟了过去。

只见道士关上厨房门,从身上掏出一方抹布,又取了一个大碗,将抹布放到碗里,用滚水浸泡,再用这碗水烹制菜肴。

谜底也就此揭开:秘密就在道士的抹布上。道士用干净的棉纱布特制成数层厚厚的抹布,将抹布放入老母鸡、火腿、干贝、猪棒骨等制成的高汤中反复熬煮,直至让高汤鲜味全部吸入抹布中。再将抹布取出晾干后备用。此后做素菜时,只要用开水将抹布一烫,便可浸泡出一碗“高汤”,用此来“吊鲜”,烹饪出的素菜鲜美可口。

一般人谁也不会留意这块抹布,因此道士凭这个法子是屡试不爽。

那天父亲还借着酒兴,说其实故事中的那个侍卫就是他本人。

钟阿伯曾说父亲年轻时给大官当差,肚子里的见闻比县太爷还要多,看来钟阿伯说的是对的。

其实给不给大官当差,陈家旺小小年纪并不懂也不在乎,村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伙伴都十分喜欢听父亲摆龙门阵,只凭这一点,陈家旺内心就骄傲无比。

事隔多年,父亲讲的这故事以这种方式在陈家旺心中又活了过来,或许不是故事本身活了,是父亲一直没有离开过,一直活在心中。

这故事一浮现出来,陈家旺便冒出一个大胆的计划。正好柳伯的笋子又给了灵感,再仔细推敲行动的细节,计划便越发清晰可行。

笋子无疑是这季节的上佳食材,不过整个计划只有这一点是“实”,其它的都是“虚”。

非宜兴“黄泥拱笋”不用、必须上山现采、采摘后立即下锅保鲜、请无念大师造势…,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引开所有人的注意。

当大家都在讨论宜兴的“黄泥拱笋”,牵挂着王敬得一行人的行程,争议铜锅保鲜、快马运笋到底有多少效果时,便不会再有人留意陈家旺随身携带了一块小小抹布。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之前那么多名厨都遗憾败北的情况下还敢毛遂自荐,已经足够引人注目了。不如此大费周章,事情败露好心没好报还在其次,老太太可就命悬一线了。

陈家旺各种农活都做过,在家也常帮厨,但不以厨艺见长。为了达到设想的效果,他找到武长信和盘托出计划,请他指导如何制作极品高汤并帮忙演这出戏。

为掩人耳目,烧高汤等等这些事情不能放在府内。陈家旺利用出府替老太太烧香祈福的机会,在府外精心制成了特殊的抹布,此后果然计划顺利、一举成功。

武长信按捺不住兴奋之情,搓搓手道:“掌门的奖赏不会少吧?”

陈家旺道:“奖赏还在其次,最主要是救了老太太”。他见武长信微露失望之情,道:“掌门也说了,过几天老太太大好了再行奖赏。”

武长信高兴的转了两圈,道:“我先去赌上两把。你辛苦了,好好歇歇。”他赌瘾极大,虽然又累又乏,却还是要先去赌几把过过瘾。

到了晚上,陈家旺原样做了“黄泥拱笋”,老太太仍然吃的津津有味。

她这毛病来得奇怪,去得也莫名其妙,就好像“黄泥拱笋”是药引子一般,把失去的味觉又勾了回来。这时老太太的胃口也逐渐恢复了,居然还吃了一点果酥零食。

好事连连,第二天上午薛乙也从外地回到了金陵。秦敬泉早派人留了口信,薛乙一回来得到消息就赶了过来。

经过诊断,老太太身体并无大碍,突然不思饮食,除了本身年老体衰外,可能也与过年期间睡眠少、起居作息紊乱有关。薛乙嘱咐老太太饮食规律,按时休息,所谓“食其时,百骸理”,同时又开了方子进行调理,一剂即基本恢复正常。

还未到中午,来府上拜访的客人突然多了起来,原来“黄泥拱笋”救了老太太的事已传遍了半个金陵。

陈家旺陪着师父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事已至此,他一概归功于宜兴“黄泥拱笋”的食材地道。

事情流传开去,金陵达官显贵对“黄泥拱笋”追捧不已。以他们的财力,别说是“黄泥拱笋”,便是龙肝凤胆,也一样不吝靡费、一掷千金。

后来又有名厨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或加干贝、或加瑶柱海鲜,荤素皆可,竟形成了一道道名菜,流传开来。

-------

注: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扬州个园主人黄至筠,喜食竹笋,尤爱“黄泥拱笋”。不过这位饕鬄客总觉得笋子出土后经过长途周折再端上餐桌,便少了那股山岚清气的味道。有一日他翻阅前朝文人笔记,正记载了霹雳堂当年这段趣事。于是便按照书中记载,让人设计了一种可以移动的火炉,在山上砍下嫩笋,与肉一道放到锅里焖煮,等快马赶回扬州,肉烂笋香,正好起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