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还有一年
昏暗的火把在腐臭与石灰的空气中摇曳,勉强照亮着走廊。
这里唯一有亮光照入的地方,便是那狭窄而又高耸的石窗。
但对于这里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片光亮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
因为这里是北望府兼大理寺监牢,所关押的大多数均为囚犯。
赵由航一行人踏步而入,潮湿中带着血腥的臭味迎面而来,陪同的刑部与大理寺人员连连请官家谅解。
赵由航挥了挥手没有纠结此事,而是指了指诸班直手中的木盒:
“过年之际,朝廷所部多已休息,唯有诸公驻守于此、还连夜拷问出了结果,甚是辛苦。”
“这里有些各地呈到宫里的吃食,特来分发给大家、共庆元旦。”
左右官员连忙躬身组织人分发,东西虽然不多,一人才勉强一两块,但胜在是御赐之物、又是新年,讨个吉利。
一众狱吏对此颇为欣喜,有些人甚至舍不得吃,小心的用布包起来打算带给孩子。
赵由航在一路谢恩声中走了过去,大多数沿途囚犯在听清他们说的什么后,连忙匍匐在地、瑟瑟发抖。
当然也有喊冤的,哪怕狱吏怒目圆瞪也不好使,赵由航看了过去,当即拍板将其提出大理寺,交由刑部复审。
左右应命,一行人继续深入,待行至元朝使者关押地时,忽而一阵吼声传来。
“劈—啪!”
狱吏转手就是一鞭子抽去,虽然他听不懂这色目人说的什么,但从情绪来看准不是好话。
果然,旁边吏员在补上翻译后,狱吏知道了这是句骂人的话。
手中鞭子沾了沾盐水,又补了一抽。
赵由航探头看去,发现这已然是最轻的刑罚了,什么常见的老虎凳、各种刀具火炉应有尽有。
虽说自己自上战场砍出第一具尸体后早已适应这些,前不久下令削足的也是他……
但从心底里他还是只将这些当做手段,并非目的。
若有一日天下平定,必重修律法,废除酷刑。
如此思量间,赵由航来到了关押怯薛的牢房,官吏立刻将其供词乘上。
赵由航着即翻看,找到了最关心的部分:大元内部朝议。
其中内容果然不出他所料,大元在获取中原后仍不满足,打算继续贯彻长生天的意志对外征伐。
吕宋作为宋庭移民,自然是群臣呼声最高的,但忽必烈也没有忘记安南与日本这两个并土失败的案例。
若非同时用兵实在太难,按这怯薛所说,忽必烈是真想毕其功于一役,连灭三国。
当然汉化程度极高的忽必烈,知道中原地带不能再如蒙古那般年年用兵,最终还是妥协了。
妥协的结果就是先对吕宋及安南动手。
吕宋这边最关键的就是水军,而自第一次征日失败后、忽必烈就在让高丽再造新船。
加上攻宋编的水军,虽小船居多但也够用。
至于安南,则更多是一种妥协,为宋朝降兵而设的妥协:
此番宋元战争,共有数万宋军投降,编为元属南军。
对于这些人,一众王公大臣们并不放心,更不敢让其去攻宋,便起了让其攻打安南,消耗掉一批的心思。
“这……有些荒唐了吧……”一路跟来的张镇孙看到这页供词时,忍不住说道。
他看向沉默的怯薛使者,有些怀疑对方在说谎。
元朝已然获取了整片中原,却还如此防着南方,这也太不像忽必烈所为了。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这位伪元皇帝确实是位大才,其是黄金家族中唯一一个知道如何管理汉地的可汗。
其余贵族那是连税收为何物都不知晓的人物,想着将黄河以北的农民全部杀光,圈地跑马。
还是耶律楚才,这个出生在金国受了汉化的辽太祖九世孙,告诉他们汉人留着有用,能收钱。
这才避免了一场惨剧上演。
而在如此环境下成长出来的忽必烈,就显得很独特了。
早年间,他府邸里进出的就有很多汉人与金人,与他们一同论道。
壮年时,他带着色目人、汉人蒙古人的联军打回草原,后称帝。
在诏书中,他无比自豪的吐槽汉唐等都是以地名做国名,没文化,不像朕,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为国号。
其余的重视农业,尊重儒学,重用汉人色目人等等,都让他坐稳了这个中原皇帝。
如今却容不下这批降卒?张镇孙不信。
但赵由航却能理解,这还要得益于李璮的叛变。
本来忽必烈作为一代帝王,就不会去完全信任某个团体,李璮的叛变又狠狠的扎了他一刀。
与自己起事的北方汉人都如此了,就更别提南方汉人了,再加上其又步入晚年多疑,有如此想法倒也正常。
“忽必烈会不会这么做,一年后便可知晓,你我在此猜测也无用,还不如积极备战。”
赵由航看出了张镇孙心中的疑惑,主动上前宽慰道。
张镇孙叹了口气,确实如此。
按这怯薛所说,忽必烈打算于明年,也就是延夏二年九月份开始动员,并在十一月份分两路出征。
介时哪里还顾上这几万宋军旧部去往何处呢。
怯薛仿佛是听到了这声叹息,眼睛滴溜溜的转了过来。
赵由航迎上了其目光,发现这眼神平静而又哀伤,与之前的嚣张判若两人。
只能说铁打的汉子也受不住这么多酷刑,赵由航摇了摇头,向其问道:“忽必烈身体怎么样了。”
怯薛愣了一会,似乎在思考这个问题,良久后方用蒙古语说道:
“大汗他……身体尚可……肉食颇多。就是最近常足痛,只能卧榻办事。”
赵由航轻嗯一声,七十多岁的人了,就只是足痛也真是奇迹。
“真金太子的几个儿子呢,身体怎样,谁有望成太子?”一直沉默着的文天祥突然问道。
怯薛沉默了下去,没有再答,旁边的监吏连忙解释道:“禀相公,他现在脑子比较顿。”
“您不妨一点点问,再配上具体人名?”
后面的班直听了为之咋舌。
好嘛,都说大理寺监牢酷刑会让人生不如死,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