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左传人物-鲁恒公一
恒公元年春周历正月,鲁桓公继位。三月,鲁桓公与郑庄公会于垂地,郑庄公用玉璧向鲁国借许田。夏季四月,鲁桓公和郑庄公在越地结盟。
恒公二年夏四月,鲁桓公从宋国取来郜国大鼎。戊申日,置于太庙。这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臧哀伯劝谏说:“统治人民的人,要显扬规律堵塞违法,以治理显示百官,仍然担心有所失误,所以显扬美善的规律以示范于子孙。因此纯洁的太庙铺以茅草屋顶,大的车辆铺以草席,大的羹汤不加调料,祭祀用的粮食不加工,以显扬俭朴。礼服、礼帽、蔽膝、大圭,大带、裙子、绑腿、鞋子,横簪、瑱绳、纽带、冕板,这是为了昭示制度。荐玉板、佩巾、刀鞘、刀饰,革带、带饰、飘带、马鞅,这是为了昭示礼数。绘火、绘龙、绣黼、绣黻,这是为了昭示文彩。用青、黄、赤、白、黑五色来画山、龙、华、虫各种形象,这是为了昭示物色。车马旗帜上钖、鸾、和、铃等各种铃铛,这是为了昭示声音。画日、月、星在旌旗上,这是为了昭示光明。那规律,俭朴而有度,升降而有数。文明教化以治理,用声音明亮来发扬,以治理显示百官,百官于是而有戒惧而不敢改变治理之律。如今废弃规律树立违法之事,而把送来的礼器置于太庙,以明示百官,百官都来效法,还能惩罚谁呢?国家的败亡,是从官员的邪恶开始的。官府失去规律,就是宠爱与贿赂彰显。郜国的大鼎在太庙,彰显什么呢?武王攻克殷商,把九鼎迁到雒邑,有最佳行为方式的读书人或有非议,何况是将显扬违法乱纪的礼器置于太庙,这又该怎么办?”鲁桓公不听。这件事情,是因为宋国送来的大鼎的人是一个乱臣贼子叫华父督,因为孔父嘉的媳妇漂亮,想据为己有,找借口杀了孔父嘉,还连带着杀了宋国国君,为了不被周边的国家讨伐,就到处送礼,送给鲁国一个大鼎。这次劝谏关键词废弃规律树立违法之事,以明示百官,是不好的带头作用,也是不好的意识形态宣传,会把人带坏。这样合理的建言献策,恒公不听。秋七月,杞侯来朝见,不恭敬。杞侯归去后,桓公就策划征伐他。九月,攻入杞国,声讨杞侯的不恭敬。从这里看出恒公要比隐公强硬的多,对自己不恭敬的杞国,立马就出兵讨伐立威,也可以理解成刚即位,需要杀鸡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