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生产流程改进实验成功
听完常主任的讲述后,杨宁也对这些先辈们产生了一股由衷的敬意。
他们在那种条件下,最后还能赢的胜利,难以想象他们付出了多大的牺牲。
这一刻杨宁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激情,看着常主任,杨宁一脸敬佩。
“也正是因为有很多像常主任孔厂长这样的先辈,我们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呵~还差的远呢,接下来就要靠你们这些人了,毕竟我们因为环境原因,没机会学更的知识。”
常主任这时也收敛了自己的情绪,带着歉意朝杨宁笑了笑:“见笑了,那我们就开始吧。”
“行!”这一刻杨宁感受到了一种沉重的使命感。
“你们轻点,这设备虽然老了点,但是还能用,你们这么摔,坏了咋整?”
“磨磨蹭蹭的干什么?赶紧起地基,你们看二组已经开始打螺丝了,就你们六组这速度,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一动起来,杨宁终于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雷厉风行,争分夺秒的工作作风。
后世都说国内卷,但是让他们来这个年代,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卷。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卷,才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几十年走完了别人需要走几百年的路。
车间里到处充斥着常主任骂娘的声音,但是工人们早就已经习惯了,热火朝天的干的起劲,仿佛常主任的叫骂声就是他们独有的号子声。
因为只是修改生产流程,机械设备不需要改,只是挪动一些设备的位置,所以干起来也没费多少时间,经过几天的赶工,终于在周五这天完成了生产流程的改造。
这期间杨宁一直待在第三车间,看着忙碌中带着十分激情的工人,他情不自禁的小声哼起了那首属于这个时代工人的赞歌。
咱们工人有力量,
穿上工装就不一样。
让青春之火燃烧出梦想,
一路上让爱扬帆起航。
……
这首由1947年由工人创作的歌曲一开始只有杨宁在唱,随着听到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大家纷纷加入了进来,声势也越来越浩大,最后汇成了一股时代的回响。
“好,好啊,这才是属于我们工人的精气神。”
歌声刚一停下,车间门口就发出了一阵掌声。
杨宁他们回头一看,发现门口已经汇集了很多人,全都是被第三车间的歌声吸引过来的。
这段时间第一机械厂的工人们都知道第三车间也不搞生产了,搞什么改进生产流程。
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后,其他车间的工人都纷纷嗤笑。
“我们从解放前开始,已经干了十几年了,还能不知道咋生产,也不知道第三车间搞什么邪乎?”
看今天第三车间传出来的动静,应该是搞完了,那就一起去看看稀奇。
而孔厂长和胡书记一众领导也被第三车间传来的动静惊动了,都知道今天是他们生产流程改造完工的日子,纷纷前来观看改造后的情况。
“胡书记,孔厂长,各位领导,你们来了?”
常主任看到引起了这么大的动静,赶紧站了出来。
“哈哈~老常,你们第三车间的工人工作热情蛮高涨的的嘛!”第一车间主任林右昌站在一众领导身边,看着过来的常主任调笑道。
林主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看着就给人一种精明的感觉,和常主任的精明藏在深入不同,林主任的精明已经外溢了都。
他说这话时,眼睛一直打量着第三车间的情况,发现焕然一新的车间和井然有序的机器布局后,眼睛里露出一丝可惜和莫名的神采,然后小小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第二车间刘主任,心里打着小算盘。
“老常,你们这是完工了?”孔厂长走进第三车间一看,看着整改后的第三车间满意的点了点有,然后就和一众领导在车间里参观了起来。
杨宁则跟在领导身边,一一向他们解释这么改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把这台机器放在这里。
大体看了一遍后,孔厂长和胡书记他们都点了点头,然后孔厂长问道:“这么一改,第三车间的产能能提升多少?”
这才是领导们最关心的问题,要是整改后只是面上好看,对生产没有一点帮助,那不是白忙活了嘛。
“是骡子是马咱们要不拉出来溜溜?”
说的再好也不如亲眼看看,毕竟杨宁说的再天花乱坠,也不如亲眼看的实在。
“那好!”胡书记看了一眼常主任问道:“常主任,现在可以生产了吗?”
“没问题!”
常主任赶紧回道。
“那好,那我们就在这里看看,和以前相比较,生产效率能提升多少?”
胡书记看了看周围的人,看着一群围在第三车间看热闹的工人,最后想了想,也没赶人。
毕竟要是第三车间实验成功了话,生产流程的改造应该很快就会在全厂推广,让工人们现在看看也算是提前适应了。
毕竟,现在已经下班时间了,他们总不能管工人们下班干什么对吧?
(孔厂长:对对对,今天提前下班四五十分钟让工人多休息一下咋了?)
“通电!”
“通电正常!”
“开启开关!”
轰隆隆~
随着机器开启,第三车间的工人按照之前杨宁的指导,站到各自的岗位上。
随着上料完成后,一个个机床零件在生产线上逐渐成型,以前到处抱着物料跑的身影消失了。
在下班之前的这段时间里,第三车间已经生产好了将近十几件机床零部件。
虽然铣床主要由七大部分组成,(这里就不具体介绍了)
但是每个组成部分又有许多零件构成。
按照现在的效率,正常情况下第三车间每个月的产量可以由原来每年九台提升到11台,要是赶一点,12台也不是不行。
这么一算的话,经过改造后,生产效率整整提升了三成多,要是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也这么改的话,那他们第一机械厂每年就能生产出44台机床,这就相当于他们厂多出了一个生产车间的产能啊。
“我的老天爷,在没增加任何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就给我们厂增加了一个车间的产能,小杨不愧是大学生啊!”
孔厂长已经被心里的这笔账惊的有点迷糊了,握着杨宁的一个劲的感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