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属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的范畴,它的理论价值在于:首先,本书系统地分析了行为金融学的基础假设和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重塑行为金融学基础假设和理论体系”这一关键性的学科问题,进一步对当前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范式进行了反思。上述问题属于行为金融学学科体系存在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解决行为金融学理论体系的“碎片化”问题。
其次,本书重新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旨在从中确定可以作为行为金融学基础假设的决策理论。上述过程全面考虑了备选理论在解决风险决策问题上的科学性,备选理论与经济学科理论的契合度以及经典金融学理论传承等问题,这是行为金融学在与心理学交叉融合的一次深刻反思。本书提出的基础假设较好地实现了上述目标,属于行为金融学基础理论的一次升华。
最后,本书在新的假设条件下,结合经典金融学的投资组合理论,利用风险和收益均衡的研究范式,采用严谨的理论推理和数学演绎的方法形成了关于投资者个体行为、投资者群体行为和资产定价方面的系列理论模型和理论结论;本书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给出了投资者处置效应、投资者正反馈投资、投资者外推预期、投资者反应过度(反应不足)、特质风险定价、多因子定价和市场过度波动等市场异象的新的理论解释,上述发现丰富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体系,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
本书的现实意义在于:本书是立足于中国本土证券市场进行的理论研究,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极佳的观测场所,另一方面本书内容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管理中最为“稀缺”的理论知识。本书能够在理论上较好地解释金融市场的投资者行为,这为市场监管者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中国证券市场是关键性的要素市场,它在中国经济的转型中负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本书的研究,将揭示中国证券市场波动的基本原理,能够给市场监管者提供现有认知以外的管理建议,这将保证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另外,本书揭示了投资者行为和证券市场价格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较强的市场操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