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少年的羞羞事
回到律所,陈立言和李晓曦将那几十本日记一本本摊开。昏黄的灯光下,纸页在他们手中沙沙作响,刘文学的世界仿佛重新展现在眼前。字迹虽然有些潦草,但每一行字都承载着那个少年的思绪,仿佛从过去的岁月中穿越而来。
李晓曦翻着一本日记,目光越发集中:“陈老师,您看,从这里开始,刘文学的日记里提到了李望。”
陈立言接过那本日记,仔细看了看。随着日记的展开,刘文学的内心逐渐呈现在他们眼前——他不是一个冷漠无感的少年,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情感丰富、敏感细腻的年轻人。他热爱诗歌,喜欢写作,心中充满了对美和爱慕的渴望。然而,这些情感在他对李望的迷恋中变得复杂和扭曲。
“李望搬到我们楼上住后,我的心就不再平静了……”字迹逐渐清晰,刘文学的文字中充满了青春期少年的冲动与欲望,“她太漂亮了,我每天都会偷看她,想靠近她,但我知道我不敢。她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心神不宁。”
李晓曦继续翻动着日记,脸色变得凝重:“他在这里写到,自己曾经偷偷拿走过李望的内衣……”
“李望会把要洗的内衣放在门口的洗衣盆里,我总是趁她不注意,偷偷拿回房间里。我想靠近她,想闻到她身上的气味……但我不敢更进一步。”这些文字流露出刘文学在青春期面对自己情感时的挣扎与迷茫。
陈立言神色凝重,翻阅着最后几篇日记。突然,他停了下来,指着其中的一段文字:“你看,这里提到李望骂过他。”
“我听到她在楼道里大骂我,说我是个变态,说如果再看到我靠近她,就要告诉别人……”刘文学的字迹变得混乱而激动,仿佛在那个时刻,他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陈立言放下日记,目光中透出一丝思索:“这就对上了。当年有一个证人证言,说他在案发当日听到李望在楼道里大骂刘文学,称他行为不端。但这一切都被忽略了。”
李晓曦沉思片刻,抬头看向陈立言:“如果这些日记能被当作证据,至少可以证明刘文学对李望的迷恋和他的行为动机,虽然有不当之处,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是杀害李望的凶手,那些内衣上的DNA是怎么来的,就有了合理的解释了。”
陈立言点了点头,目光中充满了坚定:“没错。这些日记能帮助我们还原出刘文学的真实一面,也许这能成为我们翻案的关键。”
夜幕早已降临,律所内依旧灯火通明。陈立言的办公室里,文件和资料堆满了整张桌子,烟雾在空中轻飘,带着焦灼的气息。李晓曦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目光时不时瞟向桌上摊开的那几本旧日记,内心一片混乱。
“陈老师,我们虽然从刘文学的日记里找到了线索,可以解释为什么李望的内衣上会有刘文学的DNA,但这根本不够洗脱他的罪名啊。”她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身体前倾,试图从陈立言那儿得到一个方向。
陈立言靠在椅子里,目光似乎透过窗户看向远方,手里的烟头闪烁着微弱的红光。“DNA是条线索,但你以为这就能把案子翻过来?想得太简单了,小姑娘。”他说话的语气一如既往地平淡。
李晓曦眉头皱得更紧了:“那怎么办?要想彻底洗清刘文学的冤屈,难道我们只能指望田卫的供述?”
陈立言把烟头按在烟灰缸里,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田卫?他当然是关键。可问题是,田卫的嘴再大,也顶不住一个封口的案子。”
李晓曦愣了一下,疑惑地看着他:“什么意思?”
陈立言转身,神情变得严肃:“刚接到消息,田卫案子的后续审判不再公开了,也不会在网上直播。”
李晓曦瞪大了眼睛,语气中充满了不可置信:“怎么会不公开?这个案子可是事关重大,怎么能说封就封?”
陈立言耸了耸肩,语气带着冷嘲热讽:“你还真信那些公开透明的规矩?‘案件涉密’,这么个理由,挡得住一切不想曝光的东西。这一招玩得炉火纯青。”
李晓曦在屋里急促地踱起步来,脸上的焦虑显而易见:“那这下怎么办?如果他们像审刘文学那样,十天半个月就把田卫判了死刑,那我们就什么证据都没了,死无对证!”
她在狭小的办公室内来回踱步,脚步声在沉寂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陈立言没有跟着急躁起来,而是缓缓走回办公桌,拿起一份卷宗,低头翻了几页,语气依旧平淡:“所以说,咱得先拖住这田卫案的进度,不能让他们想怎么判就怎么判。”
李晓曦停下脚步,焦急地看向陈立言:“可怎么拖住?田卫案子一旦被快判快处,我们就完了。”
陈立言终于放下卷宗,直视着她,目光沉静中带着几分决绝:“舆论。我们必须利用舆论的力量,让案子曝光,逼得他们想快也快不了。”
“舆论?”李晓曦微微一怔,随即眼前一亮,仿佛抓住了什么灵感,“对啊!我有同学在电视台、报社,我们可以通过他们……”
话还没说完,陈立言就摇头笑了笑:“你想得太天真了。你那些同学,没一个有胆量碰这事儿。涉及到冤假错案,还是这么久之前的,他们单位敢动这件事?那些个报社、电视台比谁都怕惹麻烦。”
李晓曦的脸色瞬间黯淡下来,眉头紧锁:“那怎么办?连媒体都不敢碰,那我们靠什么制造舆论?”
陈立言沉吟片刻,嘴角浮现一丝狡黠的笑意:“传统媒体不敢碰,不代表舆论死了。咱们还有互联网,现在可是自媒体的时代,舆论在哪儿产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让它烧起来。”
他转过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扇窗,凉风灌了进来。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正在酝酿着一个计划:“我们把案子放到网上,通过自媒体、网络大V,制造足够的热度。只要闹大了,他们想快审快判也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