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县尊的召见
良久王远总算是清醒了过来,看着身边恭贺的众人,也不知这些人几人真心几人假。
不过王远还是谦虚的,和众人客套着。
“几位贤兄,我也知道自己的排名,眼下报喜之人应该已经出发,我得提前回家准备准备了。
小弟就先告辞了,祝几位贤兄旗开得胜,后面的府试也能顺风顺水。”
“王远贤弟客气了,我等在此恭贺王远贤弟。”
“哈哈,客气了,诸位贤兄留步便好。”
……
王远四人又开始急吼吼的回家,路上王远不禁抱怨道。
“阿爷,早知道咱们不来就是了,反正报喜的人会上门的,现在咱们提前两个时辰过来,结果一盏茶不到又要回来。”
“嘿嘿,这不是着急知道成绩吗?之前在家里等你不着急吗?现在咱们快点回去,别到时候报喜的人到了,咱们还不在家里。”
“没事,这报喜人走的慢,他要绕着县城大部分地方走,再到咱们家。
有的是时间,对了,阿爷,给报喜人的红封以及喜糖弄好了吗?到时候还要给街坊邻居撒点喜钱。”
“放心吧,这些阿爷自然是知道的,怎么样也不能让人家瞧不起咱们家是吧?”
王远一行人到家后,果然发现报喜的人还没有到达,于是立刻就收拾了起来。
挂起炮竹、准备起喜糖。
这一番动作,自然引起了街坊邻居的关注。
同为一个巷子里的邻居,众人都知道王远家有个参加县试的孩子。
“王大爷,你家怎的这么热闹?”
爷爷听到有人询问,立马就开始回应:“哈哈,也没什么,就是我家大孙中了案首罢了!”
“什么!小远那孩子竟中了案首,岂不是说你家要出个秀才了?”
“没错,待会报喜的人就要过来,各位邻居可以在这等等,过会我家还要发喜钱呢!”
这一下可不得了,那些听到的街坊邻居,立马就将这消息传了出去。王远家门口围着的人也越来越多。
吵吵嚷嚷,很是热闹的样子。
当然这里面多多少少,有一些说酸话的人,不过大部分还是兴奋的。
就在许多人,等的有些不耐烦的时候,突然从主街上传来敲敲打打的声音。
报喜的队伍很是喜庆,最前方是两个举着红牌的人,一个牌子上写【县案首】,另一个牌子上写王远的信息。
后面一个端着托盘的人,托盘上就放一份卷纸,料想应该就是【录取通知书】。
队伍的后方则是奏乐的队伍,锣、鼓、唢呐……
报喜队伍进入巷子中,立马就开始高声呼喊:“下河村王远王老爷,得中辛亥科武宁县案首之位。”
听到这个声音,爷爷也点燃了门口的炮竹,在“噼噼啪啪”的声音中报喜队伍走进了。
王远接过了红色的卷纸,至于父亲则是递过去了一个红封。
那红封王远也知道,整整三两银子。
而那领头之人接过红封后,笑容更加真诚,带着乐队又在王远家门口又表演了一番,这才离开。
就在王远和家人,给周围邻居撒喜钱的时候,又有一个衙役跑了过来。
“请问这里是王远,王老爷家吗?”
王远听见是喊自己的,也连忙上前:“是的,我就是王远,请问这位衙役大哥找我有什么事情?”
“王老爷不必客气,小人是奉县尊之令,过来请王老爷过府一叙。”
“好的,衙役大哥请稍等,我去换个衣服就走。”
为了迎接报喜队伍,王远回家后就换了一身全红的喜庆衣服,穿着这身去见县尊有点不合适。
在去县衙的路上,王远一直在思考,这县尊见自己是有什么事情?
不过一路到县衙,王远一直都没有想清楚。
说实话,这还是王远第一次进入县衙。
这县衙给王远带来的印象,并不是庄严、大气,而是破败腐朽。
这看的王远是一阵阵的皱眉。
“这位衙役大哥,咱们武宁县的县衙怎么会破旧成这样?这样岂能体现官府的威严。”
“哈哈,王老爷您这就不清楚了,咱们这县衙还是开国的时候修建的,后面都是修修补补。
至于你问为什么会破旧成这样?那是因为没钱修缮呀。”
“怎会没钱修缮呢?咱们武宁县风调雨顺了十余年,便是连修县衙的钱都没有吗?”
“王老爷你这就有所不知,上面并没有拨款修建县衙,下面的那些官老爷也就不敢自己修建。
否则这让上面的那些大老爷该怎么看,用民脂民膏来给自己修建府邸?”
听到这个解释王远都有些蒙圈,修建县衙竟然要中央给钱?否则就是搜刮民脂民膏?
你要是有这个清廉之心,少贪点不就行了吗?尽做些面子工程。
谈话间几人就来到了后院,后院修建的倒是颇为气派,院子里甚至还有一座假山。
县令接见王远的地方并不在正堂,而是在书房里。
这个信号可不一般,因为主人家接见客人一般都是在正堂,这会显得郑重庄严一些。
而在书房接见客人,那就代表关系已经很亲近了,是自己人的意思。
今天县尊难得的穿着官服,绿了吧唧的十分难看。
“学生王远见过县尊大人。”
“贤侄瞒的我好苦呀,贤侄既有如此才能,怎滴不早点告诉伯父呀。”
呸!真不要脸!还贤侄呢?以前一口一个小儿,怎地变化这么快?
“县尊大人何出此言?小侄怎会有隐瞒之处呢?只不过县尊大人日理万机,小侄的这些事情,只不过是微末而已。”
县令听见王远的自称,也是满意一笑,说起了另一件事情。
“贤侄啊,你如今中了县案首,是能免去府试、院试直接成为秀才的。
不过今年并没有院试,只能等到明年院试的时候,给你一起录入。
不过你的一些福利,今年就可以享受,包括免税五十亩地、免去一家人的徭役、丁赋,入县学读书。”
“小侄多谢伯父点我作案首,若不是有伯父,焉能有小侄的今天,伯父大恩大德,小侄没齿难忘。
至于录入的事情,小侄已然知晓,这都是按规矩行事,小侄并无意见。”
“好,不知贤侄未来打算何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