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拍摄风云
第七章:拍摄风云
贺知秋怀着一颗忐忑而又满怀着期待的心,轻轻推开了谢晓晶办公室那扇略显陈旧的门。屋内,谢晓晶正全神贯注地俯身在那张宽大的办公桌上,专注于面前的纸张,手中的钢笔不停地书写着,仿佛正在精心描绘一幅意义非凡的宏伟蓝图。房间里安静得仿佛能听见时间流逝的声音,只有那笔尖与纸张亲密接触时发出的细微沙沙声,如同轻柔的乐章在空气中缓缓流淌。
过了好一会儿,谢晓晶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缓缓地抬起头来。他那深邃而睿智的双眼望向门口的贺知秋,开口说道:“王近松档期排不开来不了,不过邵锋对你的剧本很感兴趣。他可是个极为出色的演员,这是他的电话,你自己找他聊聊吧。”谢晓晶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沉甸甸的分量,透露出对邵锋这位演员的高度认可,也饱含着对贺知秋的殷切期许。
“邵锋师兄相当不错,之前我看过他的电影,演技那是相当精湛。”贺知秋一边兴奋地接过谢晓晶递来的纸条,一边忙不迭地回应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邵锋在自己的电影中大放异彩的精彩画面。“导师,那剧本的审批以及之后的发行我就去找韩董了。”贺知秋的语气坚定而充满自信,那是对未来的无畏和对梦想的执着,仿佛已经看到了电影成功的曙光在前方不远处闪耀。
“去吧!这家饭店坐落在一条幽静的小巷子里,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宜人。饭店的门口挂着两个大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整个店面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氛围。
当贺知秋踏入饭店的那一刻,立刻被里面热闹非凡的景象所吸引。大厅里人声鼎沸,食客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高谈阔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贺知秋在服务员的引领下,穿过熙熙攘攘的大厅,来到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包间。邵锋已经提前到达,正坐在桌前,静静地翻阅着菜单。今年三十来岁的邵锋,无论是演技还是气质,皆已尽显男人的成熟魅力和风骨。他的眼神深邃而富有内涵,脸庞轮廓分明,线条硬朗,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却依然坚定的神情。
“邵师兄,您请!”贺知秋恭敬地举起酒杯,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邵锋微笑着回应,毫不犹豫地端起酒杯,将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终于,他开口道:“师弟客气了,剧本我看了,极具挑战性,男主近乎自虐的独角戏,我愿意尝试一下。”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无法忽视。
在接下来的推杯换盏之间,气氛愈发融洽和谐。两人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有着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完的趣事。从电影艺术的追求到人生的感悟,从行业的发展趋势到个人的成长经历,无所不谈,无所不包。他们的笑声在包间里回荡,仿佛忘记了外界的一切烦恼和压力。
随着交流的深入,两人顺利地谈妥了片酬。十万块,对于邵锋这样的实力演员来说,这个价格无疑是十分公道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邵锋对贺知秋这位年轻导演的支持和信任,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已然是出于深厚友情的支持了。
“那,师兄,等我电话。”贺知秋微笑着说道,眼中充满了对未来合作的期待和憧憬。他的目光真诚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两人在拍摄现场并肩作战的场景。
“没问题!”邵锋爽快地答应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自信和决心。此刻的他,已经完全沉浸在角色的世界里,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进一步找找感觉,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为即将到来的拍摄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下午,阳光依然炽热地洒在大地上。贺知秋怀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迈着坚定的步伐来到了中影厂。中影厂的大楼高耸入云,气势恢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贺知秋站在韩三平办公室的门前,心情如同小鹿乱撞,紧张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轻轻地敲了敲门。
“请进。”屋内传来韩三平沉稳有力、充满威严的声音。
贺知秋小心翼翼地推开门,只见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办公桌后坐着一位面容严肃、气质不凡的中年人。韩三平的眼神犀利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他的头发整齐地梳向一边,透出一种严谨和干练的气息。
“韩董,我是谢教授的学生,有个剧本麻烦您帮我斟酌一下。”贺知秋的声音略带颤抖,小心翼翼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恭敬和期待,双手紧紧地握着那份珍贵的剧本,仿佛那是他生命的全部希望。
“老谢和我提过你。前几天给我看的那个剧本就是你写的吧?”韩三平抬起头,目光如炬地询问贺知秋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奇和审视,仿佛要从贺知秋的回答中找出答案。
贺知秋连忙点头,回答说:“是的,韩董,您看了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紧张和渴望得到指导的期待,额头上不知不觉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韩三平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说道:“大方向上没有问题,我已经送上去了,这几天就有答案。你先去筹备所需要的人员、道具,有结果我就通知你。”韩三平的语气果断而坚决,每一个字都如同定海神针,给了贺知秋一颗定心丸,让他原本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好的,韩董,那我就不打扰了!”贺知秋恭敬地退出了办公室,轻轻地关上了门。他的脚步轻快而有力,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在不远处向他招手。
……
贺知秋第二天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赵博。
“什么?邵锋答应你出演你那棺材电影了?”赵博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瞪大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声音都提高了几个分贝。他的表情夸张得如同看到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嘴巴张得大大的,半天合不拢。
“什么棺材电影……我那戏叫《活埋》。”贺知秋无奈地白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和纠正的意味。接着又认真地说道:“你和我去青影厂,我们需要灯光师一名,棺材一付,打火机一个,破手电筒,夜光棒,还有蛇一条,半麻袋沙子。”他一边说着,一边在纸上快速地记录着所需物品,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细节。
于是,两人迎着初升的朝阳,踏上了筹备道具和人员的征程。他们先是来到了一个灯光师的工作室。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光设备,五颜六色的灯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绚丽多彩的景象。经过一番详细的沟通和交流,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灯光师,愿意加入他们的剧组。
接着,他们又来到了一个专门制作道具的工厂。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地工作着。贺知秋和赵博在工厂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他们需要的棺材。这是一口精心制作的棺材,不仅外观逼真,而且内部结构也十分合理,完全符合贺知秋的要求。
然后,他们又跑了好几家商店,才买到了打火机、破手电筒和夜光棒等物品。在寻找蛇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些小麻烦。跑了好几个宠物市场,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蛇。最后,在一个偏远的小市场里,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要求的蛇。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如同金色的纱幔,轻轻地覆盖着整个城市。贺知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缓缓地回到了四合院。他的脚步沉重,仿佛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赵博也同样满脸倦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
他和赵博经过了整整一天的奔波忙碌,四处寻找和采购,电影所需的人员、道具已全部到位,拍摄地点也落实在青影厂的一间经过精心布置的房屋里。万事俱备,只等韩董的批复了。
……
“《活埋》今天正式开机!”贺知秋兴奋地大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期待,仿佛要将内心的喜悦传递给每一个人。他从韩三平那儿一拿到批复文件,就如同离弦之箭一般,以最快速度通知了邵锋、赵博以及灯光师。
拍摄现场,气氛紧张而又热烈。贺知秋走到现场摆放的棺材旁边,轻轻地敲了敲,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些老师傅的手艺着实不赖,这不仅是加厚的木制棺材,以便主演推打时的声音更显逼真,而且设计巧妙,能让摄像机拍摄时能 360度围绕主角旋转,最后还帮忙做了做旧处理,使其更符合电影的氛围。“真是太划算了!”贺知秋不禁感叹道,真真是上头有人好做事。
此时,邵锋已经躺在棺材里面,表情轻松自在,仿佛已经完全融入了角色。贺知秋与他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沟通后,邵锋便开始了情绪的酝酿,他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力求达到最佳状态。
赵博则扛着沉重的摄像机,全神贯注地听着贺知秋在监视器旁的指挥,不断调整着拍摄的角度,远、近、左右、上、下,以达到贺知秋所需要的效果。他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手中的摄像机如同他的武器,稳稳地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监视器里,呈现出一个昏暗的空间,邵锋在一片灰暗中慢慢醒来,而他发现自己的手和脚全被绑住了……这部片子,贺知秋想要展示给大家一部关于生存和希望的影片,也是对现代社会结构和人性的深刻反思。通过一个狭小的空间展现了人类在大自然和社会困境中的渺小和无助。影片的核心围绕主角邵锋展开,他是一名中国人,在一个美国的企业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和几个同事来到了伊拉克。一天,邵锋在沙漠中醒来,发现自己被活埋在一个棺材里,身边只有一部手机,一个打火机,一把小刀和一些其他基本生存工具。邵锋必须依靠这些有限的资源与外界联系并设法逃出生天。影片的紧张氛围和邵锋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变化是该片的最大亮点。随着电影的推进,观众会跟随邵锋一起经历恐慌、绝望、希望。影片通过邵锋与美国企业领导及当地政府的互动,揭示了美国现代社会及企业的官僚主义和冷漠,以及个人在面对极端困境时的无助和挣扎。最后,在中国领事馆的不懈努力下,邵锋终于成功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