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个小青年的看书简史
在我小的时候,既没有手机和电脑这样的娱乐工具,也没有游乐园、少年宫、体育馆这样的文体娱乐场所(小时候大部分时间在乡下读书),但是依然有很多东西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那些记忆构成了我值得追忆的童年。
比如天天放学和同学约在学校水泥乒乓球台打球,每天去学校和同学见面就谈起昨晚看的动画片,一下课就去草地摔跤直到满头大汗,看到别人吃就忍不住想买的辣条……等等等等……
不过其中,阅读这件事让我的童年时光少了许多无聊。小学的时候我很喜欢语文课本里或感动,或发人深思,或充满想象的课文,而且那时候我的语文成绩不错,甚至会买中学的作文书看,我的作文也时常得高分。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那是我小学语文老师上课时顺便提起的。那之后我就会经常的买书看,例如那时候流行的《查理九世》。后来看书就偏向文学名著,例如小学课本上的推荐读物,还有我自己了解到的名著,比如《悲催世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童年》、《绿山墙的安妮》等等……很多很多。包括莫言的大部分作品我也都看了。
上初中之后既会看《盗墓笔记》、《匆匆那年》、《花千骨》等流行小说,也会看国内名家的著作,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我都反复看了几遍,还有余华的《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余华的几乎所有作品,我都看了好几遍(后来余华的一些新书我也拜读了,真的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
再后来初中快毕业以及高中时期,由于学习任务重课程多,也由于后来有了手机,娱乐方式也多样化了,阅读这件事占我生活中的比重就越来越少了。但即使后来看书少了,那段爱阅读的时光依然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觉得阅读不仅是休闲时间的娱乐,也是一种乐在其中的学习和成长,阅读能让人往更深处去思考,也能让人更广泛的去接受一些认知。
上大学之后几乎很少阅读了,但依然会关注一些以前喜欢的作者的动态。在大学忙碌的日常以及拥有更加多元化的娱乐方式的情况下,似乎很难再花时间静下心来看书了,看书好像变成了一件累人的事,但幸运的是,人可能会在某个阶段改变一直以来的某种状态——例如我,上大学两年以来除了日常上课和学习,没事就刷刷短视频长视频,老实说真的想缩短下每天看视频的时间,换一种生活状态,所以我想将我的看书简史续写下去,而不是止于以前的某个时期。
最后我想说,即使现如今网络电子阅读已经很方便了,但我还是觉得看纸质书才能更好的去阅读。包括阅读这件事,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培养的好习惯,哪怕只是抽出时间来阅读,坚持下去也一定会让人受益匪浅。